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安徽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安徽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中生医疗科技公司,行政总监马莹莹正在与下游企业沟通新产品流式细胞仪的应用场景。两年前,他们从苏州落户到合肥后,在大健康研究院300万元项目遴选资金和技术平台的支持下,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时间。
中生医疗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行政总监 马莹莹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还是缺人才、技术、资金、应用场景,合肥大健康研究院刚好能够提供技术转化、推广应用、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跟我们一拍即合。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院长助理 金腾川
研究院积极构建“科学+产业”的融合创新体系,已完成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及生物安全等6个子平台建设,引育企业39家、估值超30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依托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完善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在合肥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已服务国内外200多家用户单位,支持超过3800项前沿研究课题。依托稳态强磁场、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目前在超导、磁体、等离子体应用等领域,孵化企业近50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所长 宋云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正在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和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建设,加快聚变能源研发进程,希望能产出更多的原创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几年,安徽加快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安徽不断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机制,努力造就更多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的“金娃娃”。
记者:丁剑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从2019年招引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九州云箭公司,短短几年间,这里就集聚了近20家航空航天企业,形成了一个百亿元级别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在这个园区的深蓝航天生产基地,正在带领团队进行火箭关键零部件制造的团队负责人刘明亮告诉记者,依托当地在火箭发动机、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领域的完善产业链条,以及安徽省在深空探测领域集聚的丰富科研资源。目前,他们已经把整个火箭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总装工序布局在了这里。
深蓝航天蚌埠基地 负责人 刘明亮
深蓝航天是全中国第一个做回收火箭的(公司),产业园从建设、交通都很符合我们航天的发展基本条件,预计今年年底进行一次入轨飞行任务。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跑一路。当前,安徽正在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两大工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在安徽,平均每天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安徽省科技厅 党组书记 吴劲松
牢记总书记的指示,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当先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创新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把总书记的指示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到位,把科技创新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胜势。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过去一年,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6%。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汽车产量增长18.2%,工业机器人增长1.1倍,集成电路增长19.5%。安徽产业向新发力、向智而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强劲。(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来源:安徽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