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一天中午,一边吃午饭,一边看电视的张曙光,被电视里的一个贫困女孩儿吸引住了。这个女孩儿长的很漂亮,但家里却很穷。自己考上大学了,家里连一分钱的学费都拿不起。她的父亲背着一家人,去到一个煤矿打工,直到煤井出了事故,这个顶梁柱被煤块儿砸断了一条腿,家人才知道事
画家张曙光是在电视上认识小丽这个女孩儿的。
那是一天中午,一边吃午饭,一边看电视的张曙光,被电视里的一个贫困女孩儿吸引住了。这个女孩儿长的很漂亮,但家里却很穷。自己考上大学了,家里连一分钱的学费都拿不起。她的父亲背着一家人,去到一个煤矿打工,直到煤井出了事故,这个顶梁柱被煤块儿砸断了一条腿,家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小丽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想留下来帮父母干活,想一个人出去赚钱给父亲治病,但父母死活不同意她这样做,坚持让她去上大学。一家人正为小丽的学费犯愁时,忽然有一天家里来了记者。记者把她的情况在电视上播出了。
小丽还是第一次上了电视,在电视里她贫寒的家庭一览无遗,而她的漂亮,尤其是她的善解人意体贴父母的某种东西,似乎因为这贫困而更加美丽。
张曙光就是被小丽的这种美丽而打动,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他随即就拨通了小丽家的电话,由于这个节目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真实可信,张曙光没有什么怀疑的,他对小丽说:放心,你上大学的费用,我给你出上,是我赞助你的。小丽那边却说,算是我借您的,毕业参加工作我一定会还您,谢谢您了。
张曙光就把钱准备好了,对他来说,这点做好事儿的钱如九牛一毛一般。他的一张画作,弄的不好的话也能卖出这个钱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做这样的好事儿,小丽不是他赞助的第一个对象。
后来,张曙光无意中给小丽所在的当地民政部门打电话,那边说,许小丽的上大学费用已经由一个当地企业家的救助资金给解决了。张曙光听后很诧异,觉得小丽应该给他来电话说清楚这个事情,就是你说清楚了,这钱他也会寄给小丽,但小丽一直没有来电话说这个事儿。
张曙光对小丽这个孩子因此有一些不愉快。心说这个孩子怎么能这样啊?她以为我不会知道这件事儿吗?那就错了。要不这钱就不寄给她了?反正她已经有一份儿了。
但他又一想,不行,虽然出现了这个情况,但自己这钱也是非寄出去不可的。你都电话里答应人家了,只要小丽一上大学,走的前几天,你就要把钱汇到小李指定的帐户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张曙光感觉自己是君子,这件事情既然自己话说出去了,就是被人家给宰了,那也必须要做到底。况且,就是两份儿三份的钱,对小丽和她的家庭来说,也是不多的。
但这钱要真是寄出去了,张曙光的心里却很不舒服, 小丽你最起码跟我说一声啊!说张老师我有钱了,不用您的钱了,谢谢您!然后,自己才笑眯眯的去给小丽寄去钱,这钱这样个寄法寄的也舒坦啊!但现在看来,小丽就是不来电话说明,这钱也是非寄不可的了。张曙光就是这样的人,做好事只要自己把话说出去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外,就要做到底!
于是张曙光现在就怕小李来电话了。小丽的电话一来。肯定是来要钱的,你不是有一个人给你资助了吗?但钱这个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越多越好的。况且。小丽这样的孩子就更需要这钱。要是这个孩子不来电话,那就说明这个孩子是不贪婪的,是诚实的,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她真是不来电话,张曙光都想好了,自己就是跑一趟杭州把钱给小丽送去都行。总之这钱非寄给小丽不可!非给她不可!如果她来电话,那他就问你是不是不已经得到了一份资助?看这个孩子怎么回答。
只要这个孩子说实话,承认错误,张曙光就把自己的这钱也照样给她,她可以用这个钱给父亲治病啊!再说,这钱也能让她在大学里过的宽松一些的。
小丽的电话终于来了。
小丽说:谢谢您,张老师,我过几天就要上大学了——张曙光迫不及待的打断她:你是叫我汇钱吧?
小丽说:不,我正好要告诉您,我们县有一个人资助我了,这样我就不需要借您的钱了。
张曙光说:你有两份钱不是更好吗?例如你的父亲——
小丽说:您能照顾我我就很感激了,我的父亲我们再另想办法。您的这份钱心意我领了,您去资助另一个贫困生吧!他们和我一样也需要钱。
张曙光问:你真的不要了?
小丽答:真的不要了,谢谢您。
张曙光说:这钱我一定要给你。
小丽说:谢谢,我不要,还有穷孩子比我更需要。
张曙光问:那你打电话给我——
小丽说:我只是想告诉您一声我要去大学报到了,您那么关心我,真是谢谢您了。
放下电话后,张曙光轻轻的笑了。
这钱,还真是寄不出去了。
来源:云难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