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里康养”平台显示,2024年底,全省户籍老年人1405万,其中60岁以上70岁以下老年人占比超50%,低龄活力“新老人”成为主体,这些老人中的“先锋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积极消费观。
“浙里康养”平台显示,2024年底,全省户籍老年人1405万,其中60岁以上70岁以下老年人占比超50%,低龄活力“新老人”成为主体,这些老人中的“先锋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积极消费观。
4月26日下午,2025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银发经济与东方生活美学的对话”在杭州举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刘秀峰以及多位文创、抗衰领域的企业家们共聚一堂,探索“温柔”老去,优雅生活的方案。
本次对话由《浙商》杂志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非遗传习学院协办,福彩暖万家公益支持。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老人,拿起画笔、唱起戏曲,讲述非遗记忆。”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刘秀峰在演讲中表示,银发时代不是一个终结青春的时代,而是一个开启第二人生、追求晚年创造力的时代。银发时代的东方方案是一种“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老得有美感”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银发经济的崛起,不仅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更是一场关于消费升级与观念革新的社会变革。
静博士创始人祝愉勤深耕“美业”多年,她始终倡导“科技让年龄成为勋章”。
在她看来,随着AI科技走进百行千业,AI再不是冰冷的算法,也是温暖的生活伙伴,通过AI智能,可以让变美标准更为清晰,让银发群体的“岁月之美”更具个性与气质。
作为浙江华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领航者,汪海英对于文化养老有着深刻的理解。
汪海英认为,老人生活的质感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精神愉悦,二者相辅相成。文化养老的本质是社会文明的升级和代际传承,是对生命尊严的终极关怀。
佗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梅丽萍团队也从产品、配方标准化的角度,分享了生物科技与传统中医智慧结合的这一命题。
银发经济是一个日益进入我们生活,并将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主题。优雅老去,是老年热对生活的期待,也是时代赋予的一个文化使命。有老年人表示,期待未来能够在市场上看到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东方潮品”。
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