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揭晓,广东省高等教育格局呈现新气象。中山大学以全国第12位的成绩蝉联省内榜首,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分列二、三位,形成稳固的第一梯队。值得关注的是,南方医科大学以医药类第3的佳绩跃居全国39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中外合作办学
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揭晓,广东省高等教育格局呈现新气象。中山大学以全国第12位的成绩蝉联省内榜首,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分列二、三位,形成稳固的第一梯队。值得关注的是,南方医科大学以医药类第3的佳绩跃居全国39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标杆稳居合作办学类首位。
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传统强校持续发力,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新兴院校的崛起,折射出广东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在竞争白热化的前二十强中,深圳大学、汕头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的位次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高教典范,深圳大学以全国第68位、省内第5的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所建校仅41年的年轻学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在人工智能、光电工程等领域建成7个ESI全球前1%学科。
其"新工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与腾讯、华为共建的12个产业学院年均输送3000名复合型人才。2024年深大科研经费突破35亿元,在柔性电子、海洋资源开发等方向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
校园内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孵化科技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高校前三。
汕头大学凭借国际化办学特色稳居全省第10位,在综合类院校中展现独特竞争力。作为李嘉诚基金会重点支持的高校,其全英授课专业占比达65%,与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建立的37个联合培养项目覆盖所有学科门类。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前1%的ESI排名,附属医院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形成突出优势。2024年新建的"数字创意学院"整合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入职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的比例高达82%。
更值得称道的是,学校生师比持续优化至10:1,小班化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岭南师范学院以全省第20位的成绩刷新历史最佳排名,彰显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成效。这所粤西百年师范学府,在保持教育学、汉语言文学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其首创的"乡村教师书院"培养模式,通过"校-地-校"三方协同机制,近三年为粤西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5800余人。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8%,与湛江钢铁、巴斯夫湛江基地建立的产业学院开创了产教融合新范式。学校还建有全省首个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填补了粤西地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空白。
在竞争激烈的中游梯队,广东工业大学凭借智能制造领域的突出表现挺进全国百强;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类第四名,在抗疫中药研发中贡献突出;深圳技术大学聚焦"工程师摇篮"定位,其"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受企业青睐。合作办学阵营中,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影视传播学科建设上形成特色,毕业生参与制作的影视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此次排名调整折射出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变革:深圳高校群依托区位优势快速崛起,地方院校通过特色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传统强校则在守正创新中巩固优势。这种多元共生的生态格局,既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创新活力,也昭示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广东省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的深入推进,这片改革热土正在谱写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新篇章。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