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级法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09:31 1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内蒙古各级法院立足国家战略大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时代注脚,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内蒙古各级法院立足国家战略大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时代注脚,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宣传周启动仪式与司法平台升级同步推进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近日,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法庭新址正式启用,同步启动全区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作为全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地标”,该法庭集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智慧审判等功能于一体,标志着内蒙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迈向专业化、集约化新阶段。启动仪式上,全区法院系统联合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共同发布宣传周活动规划,涵盖公开庭审、学术研讨、侵权产品展示等20余项内容,形成多部门联动的保护合力。

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驻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站于2025年4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该举措旨在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自治区"助企行动"部署,通过司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相军与法院院长黎东林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围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实体化运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工作站将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定向普法宣传、纠纷前端化解等机制,构建"预防-调解-审判"全链条司法保护体系,助力本土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首次助企座谈会上,法院结合审判实务为企业代表解析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方高度认可司法护航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开展知识产权

全链条保护助力科技与文化发展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

包头市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事件与案例》,精选10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合同、商业诋毁等领域。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法院在裁判规则和司法导向上的创新,还彰显了司法系统在激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文化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部分案例涉及AI技术应用中的权属争议,为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裁判借鉴。

首例百万商标侵权案诉调对接成功

“法院+知产局”协同机制护航知识产权创新

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

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依托“知识产权和合共治工作站”,成功调解一起百万标的商标侵权纠纷,系全市首例全流程诉调对接知识产权案件。案件起因于被告某继公司擅自使用原告某继集团商标字号,经法院委托调解,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调解员细致分析案情,促成双方就企业更名及赔偿达成协议。该案通过“法院+知产局”多元化解模式,整合司法与行业资源,显著降低维权成本,高效保护创新成果,彰显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社会治理效能。通辽中院表示,将持续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强化调解前置与诉讼保障的衔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维权渠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维发力护航知识产权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

近日,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以“法护创新”为主线,通过“庭审+普法”双轨并进,为激发创新活力提供司法保障。4月22日,法院公开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某二手平台商家因未经许可低价销售他人课程并网络传播侵权内容被诉,经庭审释法,被告当庭承认侵权并达成调解赔偿,人大代表、检察机关等10余人参与旁听,以“看得见”的司法裁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共识。

同日,法院联合赤峰中院、市场监管及公安部门走进高新区东山产业园,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聚焦“知产助企”,法官结合典型案例从侵权风险防范、证据固定、维权路径等实务问题为企业“把脉开方”,并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优化、长效保护机制构建提出建议。11家企业代表参与互动,通过问卷反馈司法需求,法院现场答疑精准纾困。

联动人大代表共探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

近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商标侵权案件。原告上海某酒店管理公司指控东胜区某酒店未经授权,在门头标识、宣传视频及客房用品中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庭审聚焦商标权保护边界及侵权赔偿标准,人大代表全程旁听并参与"人大代表+法官"联合调解,对庭审规范性及司法保护力度给予高度评价。

案件审结后,代表们结合基层治理提出多项建议:建立商圈商标合规体检机制、开展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普法宣传、设置"真假鉴别"展板保护本土品牌等,为法院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新思路。

联动构建“五位一体”地理标志保护机制

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来临之际,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场监管局、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共同签署《关于强化地理标志联合保护 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五位一体”保护联盟。该机制整合“行政执法、刑事侦察、法律监督、司法审判、法制保障”全链条协同,推动地理标志“审查授权、使用监管、维权救济”全流程闭环管理,旨在统一知识产权执法与司法标准,优化法治环境。作为“塞外粮仓”,巴彦淖尔市依托河套酒业、“三胖蛋”食品等区域品牌,通过五部门联动协作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助力向日葵、牛羊肉等特色农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制度保障。此举既落实国家关于地理标志统一认定与高水平保护的战略要求,也响应了优化知识产权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导向。

助力企业提升创新竞争力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乌达区人民法院于4月23日走进内蒙古宜达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专题普法宣传活动。法院干警通过剖析恶意抢注商标、专利侵权等典型案例,深入讲解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侵权认定标准及法律后果,指导企业完善专利布局与管理制度。在互动环节,针对员工提出的知识产权管理、侵权诉讼应对及价值评估等问题,法官结合实务经验给予专业解答。此次活动强化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助力提升创新竞争力。乌海两级法院表示将持续深化司法服务,通过常态化普法宣传与法律指导,为企业创新发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内蒙古高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