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 21 日,宁德时代在首届超级科技日上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的车规级钠离子电池品牌 “钠新”,同步推出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以及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重磅产品。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宁德时代技术储备
一、钠新电池横空出世:打破锂电垄断,开启多元能源新纪元
(一)超级科技日的颠覆性发布:从 “单一锂电” 到 “多核布局”
2025 年 4 月 21 日,宁德时代在首届超级科技日上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的车规级钠离子电池品牌 “钠新”,同步推出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以及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重磅产品。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宁德时代技术储备的集中爆发,更标志着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从 “锂电独大” 迈向 “多核共生” 的关键转折点。曾毓群在现场强调,“钠新电池的成熟加速了多核体系的到来,我们不想被定义为电池制造商,而是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
(二)钠新电池的核心突破:全温域、高安全、长寿命的三重革新
1. 极寒环境的续航革命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打破了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传统瓶颈,实现 175Wh/kg 的全球最高水平,比肩磷酸铁锂电池,支持纯电车型 500 公里续航、混动车型 200 公里电驱行程。其核心优势在于全温域适配能力,可在 - 40℃至 70℃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零下 40℃时仍能保持 90% 可用电量,即便剩余 10% 电量也能确保整车动力不衰减,彻底解决北方用户冬季续航焦虑。对比传统锂电池在相同低温下普遍 50% 以上的电量衰减,钠新电池的性能堪称 “极寒如常温”。
2. 安全性的本质突破
通过材料本征安全设计,钠新电池在针刺穿透、电钻贯穿、多面挤压、电池锯断等极端滥用测试中实现 “不起火、不爆炸”,从源头消除热失控风险。这种安全性能的提升不仅得益于钠离子本身的热稳定性,更依赖宁德时代独创的电极材料改性技术 —— 在正极采用普鲁士白纳米涂层,负极开发高孔隙率硬碳材料,构建了 “耐高温、防短路、自阻断” 的三重安全屏障。数据显示,其热失控温度比传统锂电池高出 150℃,电池循环寿命超过 10000 次,是铅酸电池的 10 倍以上。
3. 资源与成本的双重破局
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达 2.74%,是锂资源(0.0065%)的 421 倍,且分布广泛、开采成本低廉,从根本上缓解了全球锂资源供应链的地缘政治风险。据测算,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较传统铅酸电池降低 61%,使用寿命突破 8 年,实现 “车电同寿”;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成本较三元锂电池降低 30% 以上,且生产过程碳排放减少 60%,契合全球碳中和目标。
(三)量产时间表与市场落地:从商用到乘用,2025 年全面铺开
钠新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按下加速键:面向重卡市场的 24V 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 2025 年 6 月率先量产,首发配套一汽解放车型,解决传统铅酸电池低温启动难、寿命短的痛点;乘用车动力电池则计划 2025 年 12 月量产出货,首批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北方严寒地区的私家车、营运车、物流车等场景。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透露,“从中长期看,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磷酸铁锂一半的市场份额,尤其在低温刚需和成本敏感型领域。”
二、骁遥双核电池:重构电池应用逻辑,定义定制化能源新范式
(一)双核架构:从 “单一能量体” 到 “智能双区协同”
骁遥双核电池是宁德时代 “多核战略” 的核心载体,其创新在于将电池包划分为主能量区与增程能量区两个独立单元,构建高压、低压、结构、热管理、热失控防护的 “五大双核功能”。这种设计突破了单一化学体系的性能边界,通过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不同电芯(如钠电池与锂电池、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的优势互补。例如,主能量区可根据日常通勤需求选择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或钠电池,增程能量区则采用高比能的自生成负极电池,满足长途出行的续航需求。
(二)自生成负极技术:原子层级的能量密度革命
作为骁遥双核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纳米级材料调控,让金属钠 / 锂在集流体表面原位生长出三维多孔结构,替代传统石墨负极。这一颠覆性工艺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相同电池包空间内可配置更多电量。当搭配三元体系时,体积能量密度可达 1000Wh/L 以上,支持轴距 3 米的轿车实现 1500 公里纯电续航。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具备高度兼容性,可灵活适配钠、锂等多种材料体系,为 “锂钠混搭”“三元铁锂组合” 等多核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三)电电增程与场景化定制:从 “参数导向” 到 “需求定义”
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的 “电电增程” 技术,通过 AI 算法实时学习用户驾驶习惯与车辆行驶状态,动态调整双区能量分配策略。例如,在城市通勤场景下,系统优先使用主能量区的钠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兼顾低温性能与成本;高速长途时,增程能量区的高比能电池自动介入,补足续航。宁德时代推出三种跨化学体系解决方案:1. 钠 - 铁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 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零下 40℃续航保持率提升 40%,适合北方严寒地区;
2. 铁 - 铁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实现千公里续航与超低成本(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 1 毛钱);
3. 三元铁 / 双三元双核电池:三元电池 + 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 1.3 兆瓦,支持 12C 超充,电量低至 20% 仍能输出 600kW 功率,满足高性能电动车需求。这种 “场景定义电池” 的模式,让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快充、安全、成本之间妥协,标志着动力电池从 “标准化产品” 向 “定制化解决方案” 的范式转变。
三、全场景电池版图浮现:从交通到能源,构建多核协同生态
(一)交通领域全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的分层渗透
在乘用车市场,宁德时代依据南北气候差异与用户需求,制定了差异化的电池解决方案,呈现出 “南北分治” 的战略布局。在南方温暖地区,主推 “锂锂双核” 或 “三元铁锂组合”,凭借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 12C 超充技术,实现 15 分钟内从 5% 充至 80% 的极速补能,即便在零下 1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高效的充电性能,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快充焦虑,让日常出行与长途旅行的补能更加便捷 。
北方严寒地区,“钠铁双核” 成为核心方案。钠新电池出色的低温性能,与锂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相结合,在 - 40℃的极端低温下,钠新电池仍能保持 90% 的可用电量,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搭配高比能的锂电池满足长续航需求,真正实现了 “全气候无差别体验”,让北方用户告别冬季续航打折的困扰。
在换电车型领域,钠新电池的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特性使其成为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体系的理想选择。支持 5 分钟极速换电,这一高效的补能方式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而言,减少了等待充电的时间,意味着可以承接更多订单,增加运营收入;对于私家车用户,快速换电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无需长时间等待充电,提升了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满意度。
宁德时代将目光投向了商用车与特种车辆领域,钠新电池在这里发挥着降本增效的关键作用,重塑了整个价值链条。以重卡领域为例,钠新 24V 启驻一体蓄电池的出现,堪称一场变革。传统铅酸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困难,这在北方冬季或高海拔地区严重影响了重卡的正常作业。而钠新电池却能在 - 40℃的超低温下实现一键启动,保障运输任务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其 8 年超长寿命,相较于传统铅酸电池平均一年半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减少了电池更换次数与维护成本;自放电率低于 3%,意味着车辆停放一年后仍可顺利启动,避免了因长期停放导致电池亏电无法启动的尴尬。经测算,钠新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61%,这一显著的成本优势,无疑为推动重卡电动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电动巴士、物流车等高频使用场景中,钠新电池的超快充(峰值 5C)与高循环寿命(超 10000 次)优势尽显。快速充电能力使得车辆在短暂的停靠间隙即可补充电量,满足频繁出行需求;高循环寿命则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预计运营成本可下降 40% 以上。对于城市公交系统,缩短充电时间意味着可以增加发车频次,提高公共交通运力;对于物流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则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随着骁遥双核架构的不断拓展,钠电池的应用场景还将进一步延伸至电动船舶、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特种领域。在电动船舶领域,钠电池与固态电池、磷酸铁锂等搭配使用,可满足不同吨位船舶对续航、动力与安全的多样化需求;无人机与低空飞行器对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要求极高,钠电池有望凭借其独特优势,在这些领域实现应用突破,为物流配送、测绘、巡检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能源生态整合: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系统的全链条协同
钠新电池的推出,不仅仅是交通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标志着宁德时代朝着 “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角色加速转型。在储能市场,钠离子电池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成为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场景的理想之选。相关数据显示,钠电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锂电低 30%,这一成本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项目中尤为突出,能够有效降低项目的前期投入门槛。此外,钠元素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无需依赖稀有金属,使得钠电池的生产更易于实现本地化,减少了供应链风险,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自主性。
宁德时代积极规划将钠新电池与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产品进行组合,致力于提供 “发电 - 储电 - 用电” 全场景解决方案。在风光发电侧,搭配钠电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平抑电网波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具有间歇性与不稳定性,钠电储能系统可以在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在工商业领域,利用钠电的长寿命特性构建分布式储能网络,企业可以在电价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电价高峰时使用储存的电能,降低用电成本,同时还能参与电网的需求响应,获取额外收益;在家庭场景,结合户用光伏形成 “光储充” 一体化方案,用户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储存起来,供家庭日常用电,多余电量还可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三)全球化与产业链重构:打破锂资源垄断,构建能源平权
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超过 70% 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 “锂三角” 地区,这种资源分布格局使得各国在发展锂电产业时面临着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安全隐患。而钠新电池的规模化应用,为打破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钠元素在全球广泛分布,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拥有丰富的储量,这意味着各国无需过度依赖进口锂资源,能够自主构建本地化的电池产业生态,从根本上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宁德时代积极启动全球钠电供应链布局,在国内,于青海、内蒙古等地建设钠电池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钠盐资源与政策优势,实现原材料的就近供应与生产的规模化;在国际上,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探讨联合建厂事宜,借助欧洲成熟的汽车产业基础与先进的制造技术,推动钠电池在欧洲市场的应用与推广。通过这种全球化布局,宁德时代致力于推动 “能源平权” 目标的实现,让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享受到新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全球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多核技术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产业价值的重新定义 —— 谁能理解用户真实需求,谁就能定义下一代产品。” 钠新电池的出现,正是宁德时代深入洞察用户需求、产业趋势的结果。它不仅解决了能源领域长期存在的资源瓶颈、安全隐患与成本难题,更通过全场景的应用布局与全球化的产业链重构,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引领行业迈向一个更加多元、高效、可持续的 “多核时代”。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革命
(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冲击
钠新电池的量产,宛如一颗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巨浪,对产业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促使市场格局与技术研发方向发生深刻变革。
在市场格局方面,钠新电池的量产将加速低端市场的 “去锂化” 进程 。在 A0 级及以下车型领域,这类车型对成本较为敏感,消费者往往期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一款经济实用的车辆。钠新电池凭借其成本优势,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在原材料成本上大幅降低,使得车辆的整体制造成本得以下降,从而为车企在这一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在运营车辆市场,如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的使用频率高,对电池的成本和寿命有较高要求。钠新电池不仅成本低,而且循环寿命长,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因此在这些领域中有望替代部分磷酸铁锂电池份额,推动电动车成本进一步下探,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电动汽车的便利与实惠。
骁遥双核电池的定制化方案,更是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开辟了全新的细分赛道。“北方专用极寒车型” 的出现,针对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钠新电池在极寒环境下出色的性能表现,确保了车辆在低温条件下的续航能力和动力输出,为北方消费者解决了冬季电动汽车续航焦虑的痛点;“超充续航双优车型” 则满足了那些既追求长续航里程,又渴望快速充电的消费者需求。这种定制化的趋势,使得车企的竞争焦点从过去单纯的 “单一参数比拼”,如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转向了 “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车企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使用场景,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技术研发方向来看,传统锂电池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去,许多企业专注于单一的锂电池技术路线,而钠新电池的出现,打破了这种 “单核” 技术格局。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传统锂电池企业不得不加快钠电、固态电池等多元技术布局,加大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建立新的研发体系和生产线。只有这样,才能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满足市场对不同电池技术的需求。
材料厂商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随着钠电的兴起,正极材料(如普鲁士白、层状氧化物)和负极材料(硬碳)等新型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材料厂商需要迅速调整生产策略,投入研发资源,掌握这些新型材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转变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将从过去高度依赖锂资源,逐渐转向 “多材料协同” 的发展模式。不同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为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更加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战略意义
钠新电池的诞生,犹如一把开启全球能源转型新篇章的钥匙,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为实现 “双碳” 目标开辟了新的路径,推动全球能源格局朝着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在交通领域,钠新电池成为了推动电动车在严寒地区普及的关键力量。在寒冷的北极圈附近地区,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常常降至零下数十度,传统锂电池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性能大幅下降,续航里程严重缩水,这极大地限制了电动车的推广和使用。而钠新电池凭借其卓越的低温性能,在 - 40℃的极端低温下仍能保持 90% 的可用电量,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这使得电动车在严寒地区的使用变得更加可靠和便捷。随着钠新电池在这些地区的广泛应用,将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率的提升,减少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储能领域,钠新电池的优势同样显著。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如太阳能只能在白天有阳光时发电,风能则受风力大小和风向变化的影响,这给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并网带来了巨大挑战。钠新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特性,使其成为了储能领域的理想选择。将钠新电池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中,能够有效平抑电网波动,在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风光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助力构建零碳电网,推动全球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钠新电池的出现打破了 “锂电霸权” 的局面。过去,锂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锂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使得许多国家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受到资源瓶颈的限制。而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储量丰富,钠新电池的规模化应用,让能源转型不再受制于稀缺的锂资源,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低成本、高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提升能源供应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还能促进全球能源领域的公平竞争,推动全球从 “资源竞争” 走向 “技术竞争”。各国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中,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推动全球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宁德时代的自我革新:从 “电池大王” 到 “生态构建者”
此次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等一系列产品的发布,不仅是产品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宁德时代的一次战略升维,实现了从单纯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向融合材料研发、系统集成、场景定义、生态服务的新能源产业平台的华丽转身。
宁德时代构建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其 “钠新 + 骁遥 + 神行” 的多核产品矩阵,以及 “AB 电池技术”“自生成负极”“电电增程” 等核心技术,展现了其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创新能力。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纳米级材料调控,让金属钠 / 锂在集流体表面原位生长出三维多孔结构,替代传统石墨负极,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为电池性能的提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电增程” 技术则通过 AI 算法实时学习用户驾驶习惯与车辆行驶状态,动态调整双区能量分配策略,实现了电池能量的高效利用,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在研发投入方面,宁德时代堪称行业典范。近五年其研发投入超 700 亿元,2024 年单年研发费用达 186 亿元,如此高额的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大量的资金被用于引进顶尖的科研人才、建设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使得宁德时代能够在材料体系、结构设计、智能化等领域保持全面领先。在材料体系研发上,不断探索新型材料,优化材料性能,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在结构设计方面,致力于研发更高效的电池包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电池的稳定性;在智能化领域,通过 AI 技术实现电池的智能管理和监控,提升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宁德时代的专利申请量也十分惊人,超 4.3 万项的专利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创新实力。这些专利涵盖了电池技术的各个方面,从材料合成到电池制造工艺,从电池管理系统到应用场景开发,每一项专利都是宁德时代技术创新的结晶,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凭借这些专利,宁德时代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抄袭,同时也为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种 “多方向饱和式研发” 策略,使得宁德时代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时,能够迅速做出响应,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都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从 “电池大王” 到 “生态构建者” 的转变,宁德时代正以全新的姿态,塑造着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格局,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语:多核时代已来,重新定义电池价值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发布,远不止于一款新产品的诞生,而是宣告了动力电池 “单核垄断” 时代的终结。当钠电的低温性能、锂电的能量密度、超充技术的补能效率在骁遥双核架构下实现有机融合,当电池不再是标准化部件而是可定制的能源解决方案,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价值坐标正在被重新书写。从解决极寒续航痛点到构建全场景能源生态,宁德时代的野心早已超越电池本身 —— 它要打造的,是一个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多核技术为支撑、全产业链协同的新能源帝国。随着钠新电池在 2025 年陆续量产,我们即将见证的,不仅是电动车在严寒地区的普及,更是人类向 “能源自由” 迈出的关键一步。多核时代的大幕已启,而宁德时代,正握着开启新未来的钥匙。
来源:赛诺氧化锆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