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起,国内储能扩产项目以及国外储能订单环比增多,Q1内有进展项目超过100个,涵盖储能电池、系统集成两大部分。储能电池方面来看,不仅锂电池产能旺盛,钠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也大量用于储能项目上。
本已产能过剩的储能行业,竟在今年Q1重新掀起扩产狂潮。
今年起,国内储能扩产项目以及国外储能订单环比增多,Q1内有进展项目超过100个,涵盖储能电池、系统集成两大部分。储能电池方面来看,不仅锂电池产能旺盛,钠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也大量用于储能项目上。
2023年到现在,储能需求可以说呈现出U字型走势,2023上半年达到需求高峰期,下半年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导致整个2024年都在清库存延缓需求,但今年开年却又呈现出上升趋势,预计本次扩产潮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
产品端,储能电池和储能柜的更新换代速度会加快,电芯的容量增大会导致储能柜内电芯数量减少,系统内部零部件变少,但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热管理技术加强,同时取消了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受到市场影响更大,项目布局也会回归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钠电池、半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开始放量,未来储能电芯竞争将更加多元化,项目扩张也会让这些新出现的电芯价格受到影响。
01
头部企业布局情况一览
起点锂电经过不完全统计,今年Q1头部储能厂商在国内主要有以下项目更新:
宁德时代
一季度宁德时代新增6个储能相关项目,主要在福建、山东、河南等地,1月宁德时代落地福州签署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山东东营新增40GWh电池产能;洛阳基地三、四期项目也已开工。
远景动力
1月远景沧州工厂二期项目开工,规划年产能20GWh,将生产动力、储能电池,预计2026年投产。
楚能新能源
2月10日,中国电建电建装备公司2025年1月第一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楚能新能源成为唯一中标人。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与海博思创签订协议,预计2025-2027年度采购总量50 GWh,总价约200亿元;在ESIE 2025期间斩获11GWh储能大单,第一单是与沃太能源达成10GWh合作;第二单是与威胜能源签署1GWh合作。
赣锋锂电
2月赣锋锂电开启10GWh项目,涵盖新型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固态电池。
瑞浦兰钧
年初瑞浦兰钧10GWh储能系统项目落地江苏淮安,该项目将重点建设电池模组、PACK、储能系统集成、逆变器及储能电池等产线。
中创新航
今年3月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成功开工,并计划明年年中投产,总产能将达到30GWh。
源之曻储能
3月盐城源之曻储能滨海县年产20GWh储能锂电池产业制造项目正式公示,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包括锂电池PACK组装、储能核心3S系统研发与生产、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安装等。
新能安
新能安与海梁科技签署协议,规划目标3年交付2GWh储能系统,可满足超10万辆电动车的充能需求,计划首批试点将在海梁科技的VERTI-X项目中落地。
国外项目更是火热,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拿下了大项目,宁德是阿联酋斩获19GWh,比亚迪则是在邻国沙特斩获12.5GWh,阿特斯/远景/国轩/海辰/融和元储/东方日升/昆宇/天合/阳光/力神/欣旺达/南都/远东/采日等均在国外斩获订单。
除了国内企业,国外储能企业也表现出色,例如特斯拉。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Q1实现营收193.35亿美元,其储能业务增长强劲,今年Q1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10.4GWh,同比增长约156.6%。Powerwall首次实现超1GWh装机,其上海储能工厂已在2月投产,规划年产能达40GWh。
仅仅一个月后,上海储能工厂首批Megapack产品已销往澳大利亚,不仅如此特斯拉在日本和智利接连斩获订单。
02
扩产原因揭秘
首先是政策影响,今年发布的136号文件规定,今年上半年以及之前并网的项目统一采用差价结算,用于保障收益,今年下半年开始并网的项目则完全通过市场竞争确定电价,意味着储能收费模式以及安装条件开始改变,从强制转向按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136号文件落地实施,多个储能厂商开始争分夺秒的建设手头项目,尽量规避电价波动,所以大量的项目加速推进,刺激了储能订单增多。并且多个省份也有自己的储能建设指标,成为了促进需求增长的另一原因。
不过,海外对于储能电站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户储退潮后大储兴起,多个国家为了实现能源转型目标开始招标,这其中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最为明显,所以出海早的储能企业会在今年Q1迅速扩张版图。
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AI的发展,对于数字收集方面的要求增大,这就需要给数字中心配储来增加电量,所以今年数字中心储能相关订单可能会带动储能企业迎来一波新的红利。
以上原因综合起来,大大的促进了储能订单增多,为了保障顺利出货,众多的电池厂也加紧建设,形成新一轮的扩产潮。
需要注意的是,本轮扩产潮与第一次扩产潮不同,本次将是头部企业的主战场,因为去年的洗牌期已经将实力不足者驱逐出赛道,这一轮扩产中各大企业将会拼尽全力抢占市场份额,但同时更多的订单会向头部聚拢,最后市场依旧会是“二八定律”格局。
且本轮扩产潮还会出现低价抢占市场现象,行业的毛利率恐怕不会变高,且多家企业已经发布500Ah+大电芯,未来电芯价格可能还有适当的降价空间。
本次产能扩张潮的地点既不是中国也不是欧洲,而是全球性质的储能厂商“世界大战”,各地都在为建设项目进行如火如荼的招标、竞标,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厂商的目标以及格局也会被放大,储能企业的眼光也会进一步放长远,从单纯的国内价格战变为全球战略。
来源:起点锂电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