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有一天,消防安全宣传员们萌生出“让课堂流动起来”的创意——于是,我化身穿梭街巷的安全信使,将机动性化作灵动步伐,互动性酿成温暖对话,针对性凝成实用锦囊,揣着“把课堂开在群众身边”的滚烫初心,载着守护万家的使命,即刻启程!
我的名字叫“移动课堂”,是湖南消防为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创新推出的一种宣教模式。
就在前两天,一群市民围着我拍照合影,他们说我“颠覆了传统消防宣传”,可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其实,我“出生”得并不算早。在过去,消防知识传播往往局限于固定场所,或是摆几张展板、发几本手册,虽然也有用,但覆盖的范围终究有限。
直到有一天,消防安全宣传员们萌生出 “让课堂流动起来”的创意——于是,我化身穿梭街巷的安全信使,将机动性化作灵动步伐,互动性酿成温暖对话,针对性凝成实用锦囊,揣着“把课堂开在群众身边”的滚烫初心,载着守护万家的使命,即刻启程!
为了能够让消防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我安排我的“搭子”——消防宣传车,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精准覆盖学校、社区、老旧小区等12类重点场所,专挑市民闲暇时段“开课”。
记得今年年初,它搭载LED大屏和音响系统第一次驶入邵阳市双清区老旧小区时,几位晒太阳的大爷盯着它直乐:“这车花里胡哨的,能讲啥?”可当电动车爆燃的真实影像在屏上炸开,当消防员手把手演示逃生结打法时,周围纳凉的居民渐渐围拢,大家边玩边学,原来枯燥的消防知识,能在动态模拟与现场实操中变得鲜活。
哪里有烟火,哪里就有定制化的课堂。面对全省各地的邀请,让我学会了“入乡随俗”:在株洲市各个小学,孩子们用消防改编歌曲唱响“拔插头、关燃气”的口诀;湘西赶秋节上,我跟着苗族山歌的韵律,用苗语讲解腊肉熏制房的防火要点;凌晨的夜宵街,我在烤串摊前演示油锅灭火,老板举着铁钳笑称:“以后咱这摊,防火比烤串还专业!”
当然,我也遇到过质疑。有人说:“讲这么多,真遇到火灾,谁还记得住?”但消防员叔叔们总是很坚定地告诉我:“多教一次,就多一分希望。”他们甚至把我的课堂搬到了快递车上、外卖小哥的箱子上,连送餐的间隙都能学两句消防口诀。渐渐地,连当初摇头的人也竖起了大拇指。
相关数据显示,自从我“跑”起来后,全省火灾起数与伤亡人数显著下降,以张家界市为例,开展移动宣传后,辖区内电动车违规充电现象锐减67%,家庭隐患自查率提升至82%。
但比数字更暖的,是快递员每次送件都要念叨的“人走电断”,是留守儿童在作文里写的“移动课堂教会我打逃生结”,是除夕夜消防员在我车里啃着泡面,却盯着监控里万家灯火说的那句“值得”。
常有人问:“你什么时候停下来?这样跑啊跑,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可消防安全宣传本就没有终点,又哪来的“停下”一说?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可能是暴雨中排查城中村漏电隐患,可能是新商场里演示自动喷淋系统,也可能是凌晨高速服务区,给疲惫的司机递上热茶时讲解车载灭火器的用法……
只要还有一处未关的燃气阀,还有一条堵塞的消防通道,我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下。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停留,都是在给生命加一道保险;每一次出发,都是在让安全更近一点。
“移动课堂”在路上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