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霉霉!华人女孩靠着“野蛮生长”,成为全球最年轻女富豪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09:41 2

摘要:郭露西(Lucy Guo)以12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榜,超越全球偶像霉霉,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亿万富豪之一。

在男性主导的科技创业圈,她闯出了一条路,“野蛮生长”。

文丨Alice 编丨Jenny

《福布斯》报道,郭露西(Lucy Guo)以12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榜,超越全球偶像霉霉,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亿万富豪之一。

在父母的不看好下,靠自己一路打拼,在男性主导的科技创业圈中开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舆论对她财富数字津津乐道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她身上那种在不断突破自我、跨界创新的原始动力。

这也是当代家长最想为孩子找到的“全新剧本”。

“别学计算机,去当药剂师”,

她推翻了华人家长的完美剧本

郭露西1994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父母都是电子工程师,这为她的技术启蒙埋下了种子。

说到这,许多人可能会顺理成章地想象:又一个“天赋被发现、父母全力支持、一路追梦”的典型天才成长故事。

但现实恰恰相反。郭露西的母亲极力反对她进入科技行业,在她看来,这个行业对女性并不友好,女性的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母亲更希望她成为一名药剂师,因为这是女性更擅长的。

这番劝退并没有阻止这位科技天才的“野蛮生长”,郭露西想证明父母的想法是错的。

郭露西年幼时期,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父母相继失业,全家一度陷入经济困境。

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她坦言:

“我的父母从小就非常节俭。我们很节省取暖费,屋里温度设置很低,如果我抱怨家里太冷,就会被踢出去;

全家都买很便宜的衣服;每次吃饭都不能有浪费,需要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

因为爸爸妈妈说,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其他孩子有时候连食物都买不起。”

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她更直白地说:“我在学校因为穷而被欺负,所以我需要赚钱。”

或许童年时期的资源匮乏,反而激发了她开发资源的能力。从小她就习惯在限制中寻找突破口。

正是因为这种从小面对生活压力的现实,让郭露西的“生意头脑”被早早激活。

图源:Instagram@nomadictechie

当同龄人还在为作业头疼时,她已经开始尝试各种副业,比如倒卖精灵宝可梦卡、创建虚假的流媒体网站,在页面顶部埋设广告赚取点击量…

这些项目看似小打小闹,甚至在很多家长看来是不务正业,但其实折射出她对互联网、产品、流量变现的超前理解。

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她已经弄清楚了如何使用PayPal和基于浏览器的游戏如Neopets和 RuneScap在线赚钱。

中学时期,她开始自学编程,靠为游戏玩家提供定制化脚本赚钱,从那时起,商业世界对她而言,既是游乐场,也是练兵场,而技术就是她的武器。

高中毕业后,郭露西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双专业。

卡耐基梅隆大学是无数技术爱好者的梦中神校,按照常理,郭露西应该顺利完成四年学业,然后进入大厂,从此过上典型的技术精英的中产生活。

这也是很多华人家庭为孩子规划的理想剧本,当然郭露西的母亲除外。

大学期间,郭露西参与了非常多黑客马拉松,这是一个将计算机程序员聚集在一起以改进或构建新软件的互动活动。这样极限挑战,让她在创意、执行力和技术熟练度上迅速进阶。

她自学了设计,并意识到拥有一个非常精美的应用程序是赢得黑客马拉松的关键因素。她觉得自己通过黑客马拉松学到的东西比大学里的课程还多。

后来郭露西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辍学,然后加入Thiel Fellowship蒂尔奖学金计划。

蒂尔奖学金计划,专为22岁以下的年轻创业者提供两年10万美元的资助让他们从事研究或进行创业,前提条件是必须辍学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放弃既定未来的离经叛道选择,但郭露西却认为,“在科技行业,辍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所有这些创办大公司的人都是辍学的。

所以,当我也有机会时,我就想为什么不呢?我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已经得到了工作,所以我知道我会找到某个地方,还可以节省两年的学费。”

Scale AI背后的女人,

却被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

郭露西的第一次创业,始于Thiel Fellowship带来的自由探索期。

她打造了一个类似“餐饮版UberEats”的平台,虽然这一项目广受欢迎,但最终却因为食品安全法规问题被迫关停。

创业梦暂时搁浅后,郭露西曾短暂地在问答平台 Quora 担任产品设计师,也正是在那里,她认识了未来的创业搭档 Alexandr Wang。

Alexandr Wang 也是一位天才少年,他的父母是美国军事科研项目的物理学家,他自小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附近长大。

年少的他就在数学奥林匹克和编程竞赛中小有名气,17岁从高中提前毕业来到Quora实习。

谁也没想到,这个青涩的少年日后会被称作“下一个马斯克或贝佐斯”,并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两位年轻人一拍即合,但创业的火花此时还没有燃起。

随后,郭露西又加入了Snapchat,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设计师,并参与开发了核心功能之一的Snap Maps。郭露西正是为该功能设计本地化故事功能的核心团队成员。

大厂履历虽光鲜,但她内心的创业欲望越来越强烈。

一次搭乘 Uber 时,她与司机闲聊,突然灵光一闪,司机建议她去见一位名叫Paige Craig 的天使投资人。

她上推特(现在的X)一查,惊喜地发现Paige Craig竟然早就关注了自己,于是鼓起勇气私信:“嘿,我想离开Snap,有点想创业。你能给我建议、反馈什么的吗?”

后来,Paige Craig决定投资她一百万美元,但郭露西刚进入著名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

2016年,郭露西和Alexandr Wang在Y Combinator开启了创业之路。在这家孵化出Dropbox、Twitch等巨头的12周加速器项目中,郭露西和创业伙伴反复推敲项目方向,提出了多个创意。

他们的创业方向是将机器学习与人类智能融合,也就是所谓的“人类 API”,这正是后来Scale AI的雏形。

Scale AI的核心定位并不是开发AI模型本身,而是“卖铲子”给淘金者的人。

它为那些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公司提供精准的数据标注服务,比如自动驾驶系统所依赖的大量图像、语音、文本等训练数据。

创业初期,他们主要服务初创公司,但很快服务对象就从科技大厂扩展到政府机构,随着Chat GPT的出圈,Scale AI已经成为了AI浪潮赖以为生的数据基建。

郭露西在团队中主导产品与运营,而Alexandr Wang则负责技术与战略。2018年,两人双双登上《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但也是在这一年,两人由于理念不合,最终分道扬镳。而郭露西被Alexandr Wang正式解除职务,退出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

她离开了 Scale AI,但保留了5%的股份。七年后的今天,Scale AI正在进行新一轮估值高达250亿美元的融资。

这5%的股份让郭露西成为了全球仅有的六位40岁以下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之一。

天才少女不下牌桌,

她亲手打造了下一个内容帝国

很多人认为郭露西的成功已告一段落,其实离开Scale AI之后,她又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向。

她推出了一款名为Apply to Date的应用,后来又跨界创办了自己的风投公司Backend Capital(后端资本),专注投资早期创业项目。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笔,是在 2020 年对金融科技公司Ramp的下注。这一战绩也让她在创投圈初步站稳了脚跟。

但郭露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做“早期投资人”。

2022年,她带着新项目Passes(通行证)再次回到产品一线。这一次,她将目标瞄准了“创作者经济”。

Passes的核心理念是,让创作者更像企业家,而不只是内容产出工具人。

平台提供包括直播、私信、一对一视频在内的多样互动形式,帮助创作者与粉丝建立稳定的付费关系。

Passes还嵌入了AI功能,通过训练模型模拟创作者本人,让粉丝得以全天候“对话”他们喜欢的人物。

虽然这些虚拟分身被明确标注为AI,但结果显示,它们在粉丝群体中极具吸引力,对创作者来说也更加节约时间与精力。

截至目前,Passes已经吸引众多明星入驻,包括体操新星Olivia Dunne、篮球传奇Shaquille O'Neal和电子音乐人Kygo等。

过去两年间,郭露西带领团队完成三轮融资,共计筹集资金5000万美元,估值达1.5亿美元。

郭露西对Passes的愿景远不止于“内容平台”。传统平台通常控制着用户与粉丝之间的关系,让创作者沦为算法的“工具人”。

而在她眼中,未来每一个创作者都是潜在的公司,她希望希望未来创作者能够真正掌控自己的资产。

这一项目大获成功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近两年,Passes曾因内容审核不力而陷入舆论风暴,一度被指存在未成年用户违规内容流出的问题,甚至被诉诸法庭。

不过,郭露西依然对AI技术充满信心。她相信,AI并不只是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服务于教育、心理健康、创意设计等更多领域。

不是鸡娃模版

而是打破剧本的新可能

仅仅将郭露西定义为一个技术天才显然太过狭隘了。

郭露西的成功,不仅仅是“懂技术”的胜利,而是“懂技术、懂产品、更懂商业”的全方位胜利。

从小时候靠技术捣鼓小买卖,到为AI巨头构建数据标注系统,再到如今打造Passes重塑创作者经济。

每一次创业的核心,从不是纯技术比拼,而是精准切中差异化需求。而技术在她这里更像是一个工具,是她通向商业世界的Passes。

这在男性主导的科技创业叙事中非常少见。她不仅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做硬科技”,更展示了“女性更懂用户体验、更擅长内容变现”的独特优势。

她既懂代码、又懂用户、还能带团队,这种“边干边学”的路径,和传统精英成长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科技少女走入公众视野。曾因Pika爆红,还带动父亲公司股价暴涨的郭文景,就是一个典型。

和郭露西相似,郭文景的母亲也是一位技术女性。从小耳濡目染技术氛围,她对编程的热爱甚至达到了“只要一想到编程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的程度。

她们都选择了跳出“完美剧本”的成长方式。

郭露西选择辍学创业,郭文景为了创业也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并乘着AI的东风扶摇直上,在科技圈中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她们而背后的共性,就是对技术的极度热爱、对目标的高度笃定以及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传统意义的学历光环。

再回到教育问题上来,郭露西的出现毫无疑问又将会成为鸡娃的新模板,但真正值得借鉴的,恰恰是没有模板。

她的成长经验,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三点启示:

第一,拥有工具思维,但不做“工具人”;

郭露西从小就把技术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门槛。

这种思维方式,让她十几岁就能自学编程实现变现,也让她能在AI浪潮中看见“卖铲子”机会,而不是一味追逐大模型。

第二,敢于做出选择,但不照抄任何剧本;

从退学到创业、从离开Scale AI到Passes东山再起,她在每一个关键人生节点都敢于做出“不同选择”。

这种选择背后,是她对自己能力、方向与价值的高度确定。这份笃定的自信、以及敢于迈出去的勇气,正是很多传统教育下谨小慎微的学子所缺少的。

第三,坚持长期投入,但不困于单一赛道;

她从年少时期的技术实践,到成年后的企业运营,从未真正离开技术这个主赛道。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边学边做,不断点亮自己的技能树,最终以技术为锚点,嵌入更大的商业版图。

她不是简单的“转型”,而是始终围绕技术核心“跨界”,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把它嵌入到更大的商业图景中。

这种专注又进阶的成长方式,才是她最值得被看见的地方。

我们不能复制郭露西,但我们可以从她的路径中看见:技术的力量、时代的变化、性别与认知的融合、以及年轻人不断重启的勇气。

郭露西的成长,是一代年轻人拥抱科技与商业融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重新思考“成功”含义与路径的新契机。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浏览)

1. Alexandr Wang is the new youngest self-made billionaire

2. Lucy Guo 维基百科

3. Who is Lucy Guo, richest self-made woman under 40 after Kylie Jenner? The wealthy tech CEO co-founded Scale AI with world’s youngest billionaire Alexandr Wang – and is neighbours with David Beckham2018 30 Under 30: Enterprise Technology

4. Exclusive: Lucy Guo on surpassing Taylor Swift, building a billion-dollar fortune and growing up in the Bay Area

5. This AI Founder Has Unseated Taylor Swift As The World’s Youngest Self-Made Woman Billionaire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