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热天,为什么会下冰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0:04 2

摘要:最近,重庆部分地区突降冰雹,大大小小的冰粒从天而降,砸得地面“噼里啪啦”。突如其来的冰雹天气,让大家措手不及。你是不是很好奇,看似只在冬天出现的冰块,为何会在这个时节突袭重庆?其实,这背后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最近,重庆部分地区突降冰雹,大大小小的冰粒从天而降,砸得地面“噼里啪啦”。突如其来的冰雹天气,让大家措手不及。你是不是很好奇,看似只在冬天出现的冰块,为何会在这个时节突袭重庆?其实,这背后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图源:soogif

01 冰雹,怎么来的?

冰雹,也常被称为“下雹子”,是由中小尺度的气象系统引发的一种强对流天气。冰雹通常在积雨云中急剧发展,出现在夏季午后,常伴随着雷暴天气。当冰雹降临时,空中会下落许多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冰块,这些冰块大小不一,有的像米粒那么小,有的可能和棒球或鸡蛋差不多大。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这得从大气层中的上升气流说起。夏天,阳光晒得地面热热的,低空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开始往上爬,形成上升气流。随着气流的爬升,它会逐渐变冷,裹挟在其中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积雨云。当小水滴继续上升时,遇到更低的温度,就变成了超冷水滴(0℃以下仍不结冰的液态水滴)。其中的一些超冷水滴会结成小冰粒,它们是冰雹的胚胎。

图源:54 Design/图虫创意

随着暴风雨的来临,空气对流更加强劲,上升气流会把正在形成的小冰粒吹到更高的云层里。在这些云层里,冰粒会遇到很多超冷水滴,这些超冷水滴会吸附到小冰粒上,使冰体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冰雹。这个过程被称为“淞附”。

冰雹在云层中的移动速度会影响它的大小。如果移动得快,它能够吸附的水滴就少,形成的冰雹就小;如果移动得慢,它就能吸附更多的水滴,变得更大。所以,通常大的冰雹是在离上升气流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形成的,因为那里的上升气流速度比较慢,给冰雹提供了更多生长的时间。

随着冰雹不断增大,它会在复杂的物理过程中,释放一定的热量,使其外围保持有薄薄的液态层,从而具有更好的粘附力,能够吸附更多水滴,甚至能吞并其他小冰雹。于是,冰雹会一层一层往外扩张,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变得不规则。

图源:SDG2308095/壹图网

最后,当冰雹变得又大又重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往下落。但在下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更强劲的上升气流,再次被吹到高空。这样,冰雹会在云层里多次上下移动,吸附更多的超冷水滴,不断地成长。直到它变得实在是太重了,上升气流再也支撑不住的时候,它才会最终落到地面上。

02 冰雹为何“偏爱”夏天?

根据时间分布来看,夏季是冰雹最常见的季节。这是因为在夏季,温暖而不稳定的空气为雷暴提供了理想条件。

冰雹现象的关键在于超冷水滴的形成。只有当温暖空气、水汽和强劲的上升气流相结合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暴风雨,并导致超冷水滴的出现,而这正需要夏天才有的暖湿环境。相比之下,冬季的天空通常太冷,无法形成超冷水滴,因为空气里任何上升的水汽,都会立即冻结成雪花,这就使得冰雹在冬季难以形成。

图源:林墨AI创新/图虫创意

因为相似的原因,在空间分布上,冰雹在中纬度湿润地区的大陆内部最为常见,因为它的湿度和温度都恰到好处,能够降低雷暴云的冷凝高度,为冰雹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从而增加冰雹的发生频率。

例如,位于北美大陆腹地且水汽较为充足的美国中部地区,在夏季经常发生冰雹,因此这些地区被称为“冰雹走廊”。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曾记录到一颗直径达20厘米的巨大冰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冰雹。

相比之下,尽管热带地区的雷暴频率远高于中纬度地区,但冰雹却并不常见。这是因为热带地区的高层大气通常更温暖,难以形成冷凝区,没有孕育超冷水滴的场所。而在更冷的寒带地区,当气温常年都处于低位时,水汽会直接凝固成雪花,而不是形成冰雹。

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当热带地区遇到高海拔地势时,较高的海拔会抵消较高的温度,形成冷凝区,有利于超冷水滴的形成。这就使得热带的高海拔地区成为冰雹多发区,例如肯尼亚西部的克里乔市,邻近赤道,海拔高达两千多米,因此成为了世界冰雹之都,平均每年约有50天下冰雹,最多的年份可达130多天。

图源:SDG1042729/壹图网

那重庆为何也会下冰雹?虽然重庆地处中低纬度过渡带,但夏季高温高湿,加上复杂的地形(如山地、河谷)容易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为冰雹提供了“生长温床”。此外,重庆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如城口、巫山),高空温度更低,更易形成超冷水滴,使冰雹“发育”得更大。因此,重庆虽非传统冰雹高发区,但在极端对流天气下,仍可能遭遇冰雹突袭。

03 遭遇冰雹天,怎么应对?

在冰雹频发的季节和地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现在的气象雷达已经能够预测冰雹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因此冰雹预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潜在的风险。冰雹发生后,继续留意天气预报也是明智之举,因为冰雹有时可能会伴随其他恶劣天气现象,如龙卷风、雷电或暴雨等。

图源:New Africa/图虫创意

面对较大的冰雹,迅速寻找避难所至关重要。如果在户外,用夹克或毯子保护头部和身体,避免被冰雹打伤,并尽快寻找坚固的建筑躲避;如果找不到避难所,蹲下并缩小身体面积,减少暴露在冰雹中的风险。在室内时,远离窗户和门,因为冰雹可能破坏玻璃,造成伤害。

如果在车内时遇到大型冰雹,留在车里并关紧车窗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尽量避免继续行驶,因为冰雹会导致路面极为湿滑,视线也会受限。许多发生在冰雹中的交通事故,皆因驾驶员试图在危险条件下继续驾驶。因此最安全的做法是等待冰雹过去后再继续前行。

大冰雹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如砸凹汽车、打破窗户,甚至摧毁庄稼等。因此,冰雹过后,及时检查自己和他人是否受伤,并评估周围环境的损坏情况,持续关注天气预报的更新。此外,还要留意周围的电线杆、高压线、路灯等基础设施是否受损,因为它们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

作者介绍

叶山,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博士。

·END·

☞上期科普:有人“复活”了猛犸象、恐狼?那《侏罗纪公园》能否照进现实?

编辑:任雅琳

审稿:李春藜

文章为重庆科技馆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重庆科技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