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召开“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通气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10:07 2

摘要:今天上午,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通气会,通报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履职情况,介绍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优秀履职案(事)例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手册》(知识产权类)。

今天上午,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通气会,通报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履职情况,介绍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优秀履职案(事)例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手册》(知识产权类)。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51件176人,件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上升100%、179%。办理审查起诉案件40件226人,件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上升60%、117%,其中商标侵权犯罪占比90%,仍是主要案件类型。2024年,知识产权犯罪持续呈现智能化、虚拟化、有组织化、跨区域性等特征;网络直播、二手交易平台、电商平台成为侵权产品主要销售渠道;涉计算机软件、文创作品等领域案件不断增长;医药技术等科创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需求日益增加。

2024年以来,成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急剧增加,对检察保护能力、效率和机制保障等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市检察院制定印发《成都市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一体履职的工作办法(试行)》,将刑事案件审查逮捕权限由市院回归至各属地院,有利于对知识产权犯罪打击的全面性、高效性。市检察院牵头重庆一分院等六家检察院签订《成渝地区“4+2”检察协作重点项目联合工作室运行办法(试行)》,成立知识产权检察等联合工作室,建立协同办案、人才培塑等12项协作机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联合泸州、宜宾等地成立川酒产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盟。高新区院与公安、法院等多部门联动破解侦办难题,办理四川首起侵犯《哪吒2》著作权刑事案件,实现对文创企业快速精准保护。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内部人员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多发易发、外向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全市检察机关开展“1+N普惠式知识产权法律体检”专项行动,以点带面助推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立足办案,出具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报告15份,重点行业体检报告4份,制发检察建议、风险提示、法律指引等28份,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落实落细。

秉持开放合作理念,通过储备涉外法治人才、开展涉外法治协作、加强国际法研究运用等,办理涉及汉高、贝亲等一系列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针对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中权利人分散且多为境外法人的情形,探索与境外版权认证机构协作,确认著作权归属和授权情况。加强对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侵犯商业秘密罪等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能办案会钻研的专业团队不断充实。2024年,市检察院知产办继续获批最高检知识产权办案联系点。5个案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1人获评“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3名检察官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完成最高检、省检察院知识产权调研课题2项,4篇调研文章在第一届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征文活动中获奖。

通气会还介绍了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编发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手册》(知识产权类),该手册聚焦执法办案中发现的企业常见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通过列明具体领域的常见风险点位,介绍相关案例,直观地标记出“风险”“雷区”所在,并提出精准、实用、通俗易懂的检察官提示,帮助企业避开误区。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6件成都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一体、综合履职优秀案(事)例。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综合运用提前介入机制、引导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法律风险提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认罪认罚制度、行刑双向衔接制度等检察履职路径,实现知识产权检察一体、综合履职,助力企业、行业协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6件知识产权保护优秀履职案(事)例分别为:

天府新区检察院办理的董某等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引导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手段,准确认定商标标识数量和非法经营数额。对案件反映出的企业个性问题和行业共性问题,协同成都市包装技术协会,采取“法律风险提示+行业规范指引”方式,助推企业、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高新区检察院办理的刘某泽侵犯著作权案。系我市办理的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聚焦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最大化,充分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行刑衔接制度等,实现知识产权检察一体化履职、全链条监督。

锦江区检察院办理的林某等49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通过罪责厘清、证据链穿透,对主犯从严惩处形成震慑,对情节较轻的从犯、初犯依法从宽,促使涉案人员主动退缴违法所得,切实贯彻“任何人不得从其不法行为中获利”的司法理念。

龙泉驿区检察院办理的胡某某、樊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面对知识产权竞合犯罪案件,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与“公共利益全方位保护”双重价值。对于跨区域网络售假行为,联合省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开展协调监管与综合治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公平有序营商环境。

武侯区检察院构建的“1+N普惠式知识产权法律体检”基层实践路径。由传统案后事后制发检察建议的方式,转化为向事前体检帮助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针对同类企业、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出具N类(份)专项式、普惠式体检报告,以点带面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级立体式提升。

成华区检察院办理的综合履职协助辖区被侵权企业维权案。在辖区内企业知识产权遭受侵害时,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履职,延伸职能,通过“检政校企”四方联动,有力推动“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规避侵权风险。

来源:成都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