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癌症属于身体“内乱”,别轻易开刀,早知早受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0:52 2

摘要:在医院门诊,每天都有无数张焦虑的面孔,他们手里攥着彩色的CT片子、厚厚的检验单,眼神里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医生,我是不是得开刀?”一边是焦灼,一边是盲目。

在医院门诊,每天都有无数张焦虑的面孔,他们手里攥着彩色的CT片子、厚厚的检验单,眼神里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医生,我是不是得开刀?”一边是焦灼,一边是盲目。

很多人一听到“肿瘤”,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动手术”,仿佛刀子一落,一切就能归零。然而现实往往啪啪打脸——开刀,真的不是万能钥匙。

癌症,归根结底,不是外敌入侵,而是身体自家系统的一场“叛乱”。

细胞,本来是兢兢业业的工人,某一刻突然罢工、越权、疯狂复制自己,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内乱,靠一把刀子切掉局部,能解决问题吗?就像一座城市闹起了暴乱,难道只靠拆掉一条街就能平息?显然不行。

有人问,既然是内乱,那不切还能放着它乱来?

问题是,很多所谓的“乱”,并不是一开始就刀光剑影。

数据显示,超过70%的癌症在早期是“潜伏期”状态,像一场静悄悄的风暴,肉眼看不到,身体感受不到。此时贸然开刀,极可能打破微妙平衡,反而刺激癌细胞加速扩散。医学界早已认识到,过度治疗,是癌症管理的隐形杀手。

说点生活里的例子。

老张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三年前查出肺部一个小结节,直径只有6毫米,医生建议观察。可他一听“结节”俩字就炸了锅,非要做手术,结果术后恢复慢不说,半年后复查,刀口附近又冒出了新的影子。有些早期病变,本可以稳稳当当地“带病生存”,硬是被自己吓出来更大的麻烦。

传统文化里讲究“无为而治”,讲的就是顺势而为,而不是一味蛮干。农民播种,懂得看天吃饭;治病救人,何尝不是如此?古代医者有句话,“小病养,大病治”,意思就是,身体的很多小问题,靠的是自我修复,不是动不动就“开弓没有回头箭”。

从全球来看,欧美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反思癌症治疗的“过度干预”。

比如乳腺癌领域,针对某些低危类型,推行“积极监测”而不是立刻切除,结果发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并没有因为少开刀而降低,反而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日本的胃癌治疗指南,也明确提出:“对于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甚至观察随访。”

再看看我们自己。

中国人传统上有种“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理,一旦得知自己身体里有个“不明物”,恨不得立刻剜除干净。这种焦虑,跟历史上咒骂“妖孽”的心理暗流异曲同工。但是医学不信巫术,癌症也不是妖怪,一刀切掉的只是表面,真正的战场是在体内,是免疫系统与癌细胞的持久拉锯。

有些癌症,确实需要果断手术,比如胰腺癌、肝癌等,但即便如此,也越来越强调“综合治疗”——手术只是开端,后续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才是整体战役。在治疗决策上,讲求的是“个体化”,而不是“见癌必切”。

医学界有句话:治疗癌症,像下围棋,布局比落子更重要。

为什么说开刀不是万能?

因为动刀子切掉了肿瘤,也切掉了正常组织,破坏了身体的微环境。一项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的研究显示,术后创伤反应本身就可能成为癌细胞远程转移的温床。手术后的恢复期,是免疫力最脆弱的时期,癌细胞趁虚而入,并不稀奇。

更扎心的是,很多患者一听医生说“可以观察”,立马觉得医生不负责任,想当然地以为“不开刀”就是放弃治疗。“观察”本身,是一场严密的战争。定期复查、动态监测、精准评估,背后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高度配合。在医学上,保守治疗从来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主动控制。

回到生活,癌症的最大对手,不是手术刀,而是时间和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熬夜、肥胖,这些“慢性自杀”的行为,每天都在给癌细胞浇油添火。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才是最根本的抗癌之道。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大规模调查,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癌症风险降低近40%。

很多时候,真正需要动手的,不是身体上的肿瘤,而是心里的焦虑和生活里的坏习惯。一个人如果每天情绪爆炸、饮食垃圾、作息混乱,即使今天切掉了一个肿瘤,明天还会有新的“叛军”冒出来。不断地开刀,治标不治本,何其悲哀。

顺便说一句,中医里有个词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外邪就难以侵袭。现代免疫学也验证了这一点——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是防止癌症的天然屏障。靠开刀消灭癌症,不如靠自身修复力战胜癌症。

话说回来,不是要大家因此讳疾忌医,而是要学会理性面对癌症,学会跟医生建立信任,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快刀斩乱麻”。真正的医学,不是快餐,而是慢炖;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生活的本质,不是与疾病对抗,而是与自己和解。

别总以为开一刀就能一劳永逸,真正的治愈,藏在每一天的选择里。打个比方,身体是块田地,癌症是杂草,开刀只是割掉地上的部分,如果根在,雨水一来,又疯长一片。真正的智慧,是让这片田地的生态变得健康,让杂草失去生长的土壤。

所以啊,听到“癌”字,不要急着喊打喊杀。

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了解自己身体的内乱了吗?医疗不是战场,不是你死我活,而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长跑。

别轻易开刀,早知早受益,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无数病例、无数家庭、无数泪水换来的血的教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04):295-30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乳腺癌综合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1):891-902.

[3]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2023年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03):337-345.

来源:刘医师科普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