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企业家聊灰度社会:徐瑾下午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1:03 2

摘要:最近有个徐瑾私塾学友来咨询宏观,我顺道也请教了他们行业一些情况。对我而言,这些交流都是学习和反馈,记录一下。私塾现在招募到尾声了,错过等于一年哈,感兴趣联系微信ashes-18,备注老朋友有惊喜~

重要的是看到趋势。

学友是做企业的,传统行业,资源类。去年和他聊的时候,行业情况还OK,而且一些大的拍卖和并购甚至溢价。这听起来有点类似房地产下跌之前的地王频出的时代,类似的最后疯狂。

他一方面判断行业周期不可持续,毕竟大基建等周期摆明往下,另一方面,他也在想,是不是会错过一些机会,毕竟他们行业是资本和人力密集型,如果赶上周期,翻个几倍都可能,当然,押错宝在破产边缘也是有的。

所以他来咨询我宏观的内容,我说了下我的看法,觉得现在固然比起过去情况好点,但是也是一个探底的过程。所以如果他想捡漏,可以再看看,毕竟以后现金在手上更便宜。

他们行业虽然传统,但是也有不少自动化投入,主要是来自政策的要求,必须在2025前实现自动化。

我问他,那么节约多少人力,他说一个也没有,因为行业特殊,目前自动化技术基本用不上,改用的人地方一个也少不了。从他的角度,他其实很希望自动化,用人不仅成本高,风险也很高,但是现在技术不行,但是上面要求,所以只能投入买其实不太合用的产品。

好吧,我说你们也算是为自动化早期产品研发做贡献了。他无奈苦笑。

他们行业一线工资大概10000到12000每月,还轮休一天,在当地算高工资,但是做的人不多,大家似乎更愿意去直播送快递。

以前招工是个问题,以前主要四五十岁的人来。现在可能是经济不行,招工好了很多,不少年轻人甚至三本大学生也愿意来。不过,这些新一代的工人,和老一代工人也不同,存钱的不多,一旦遇到停工,哪怕有最低工资,有的甚至要去打零工补贴。

我问,现在你们身边有不干的企业吗?他说有,但也不多,毕竟也不知道不做这行该干嘛。在当地,他们纳税、捐款、解决就业,在官员那边能办点事,怎么都算somebody,别说去国外,就是离开当地,也只能是nobody。

他叹了口气,做企业也是责任,不那么那么大,起码不仅对家人有责任,感觉对身边的员工也有。比如每天都在一起工作的部门经理从小姑娘刚招进来,现在都两个孩子的妈妈,企业不做了,人家怎么办?

他说,自己现在也只是积极躺平。我说,还是要不下牌桌,经济只要能缓过气,就算是趋势下行,还是有机会。

类似的,我想到私塾其他学友,比如做外贸的,做得也很辛苦。那个姐姐就说,如果把工厂土地租出去,其实赚的钱和开工厂的利润差不多。但是,想想,还是继续做吧,毕竟还有那么多工人呢。

在中国,做企业家,不无煎熬的地方,很考验心力。他们不会把自己当圣人甚至好人,但是也无非是努力支撑一个企业。他说是的,现在在一个灰度的社会,多数职业,要绝对自由很难。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非想清楚自己要付出的代价。

他曾经和当官员的哥们聊天,说你们民企说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你们到底要什么?

他说,我们就是希望就是寻求一点确定性。

这点其实可以理解,经济学大师诺斯也强调政策连续性,即无论统治者是否更改,对于前任的政策的承认,其实是开放社会一个关键。

不怎么的,我想到了中世纪善于经商的犹太人,他们四处颠沛流离,在很多国家辗转,被隔离,被要求付出重税。其实他们并不介意,他们介意的这些国家政策的更改。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苦难都不是苦难,而是上帝对他们的钟爱,在磨练他们。

你可以说他们自我安慰,但是两千年过去了,伟大的帝王来了又走,伟大文明兴起又没落,希腊人、波斯人、埃及人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犹太人,依靠他们这点点坚持,将自己的民族和社区保留到现在。

有时候,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一定在大江大海,主要就是来自这些面目模糊却一直不肯放弃的企业家们。

只要有一点机会,他们就不放弃,这其实值得每个人学习。

近期我们会针对关税战,陆续推出不同观点

来源:徐瑾经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