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连冠!武汉这所中学打造艺术教育新高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2:05 2

摘要:在武昌首义之畔,有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学府——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从1905年张之洞创办的“女子师范学堂”,到如今蜚声荆楚的艺术特色高中,这里始终传承着“诚勤洁朴”的校训,更以艺术教育为翼,让每一个学生在美育浸润中破茧成蝶。

在武昌首义之畔,有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学府——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从1905年张之洞创办的“女子师范学堂”,到如今蜚声荆楚的艺术特色高中,这里始终传承着“诚勤洁朴”的校训,更以艺术教育为翼,让每一个学生在美育浸润中破茧成蝶。

百年文脉传承,艺术基因流淌

作为一所百廿名校,这里曾培育出作家聂华苓、黄杰、张茜等杰出女性。2006年后,学校延续“以美育人”的传统,将艺术教育融入血脉。漫步校园,艺术楼内的琴房、画室、舞蹈厅常年灯火通明。走廊悬挂的学生画作与展演海报,无声诉说着这里的艺术底蕴。

艺术教育 “三驾马车”,助力学子圆梦名校

01

美术:

从零基础到顶尖美院的逆袭

2024年湖北省美术统考,周娜以269分(素描94分全省第一)的成绩惊艳全省。这位曾对绘画一窍不通的女孩,在三十九中专业教师肖敏的指导下,三年间完成了从“石膏几何体”到“大卫像”的蜕变。更令人瞩目的是,高三学生贾逸凡在高考前50天举办个人画展,近40幅油画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城市变迁与青春思考。
周娜作品贾逸凡学校美术班连续16年本科上线率超98%,2023年陈雨欣以全国第12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24年李浩然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我们的画室永远开放,学生可以随时来创作。”美术组组长肖敏说。

02

音乐舞蹈:

从校园舞台到国际赛场

2023年,舞蹈《禾下》以“风吹麦浪”的意象致敬袁隆平,一举斩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受邀赴韩国参加国际青少年武术文化交流大会。2024年,18位女生的舞蹈《映江为云锦》再攀高峰,在全国第八届展演中摘得桂冠,用肢体语言描绘长江昼夜之美。这支舞蹈从构思到成型历时11个月,学生袁涵玥从边缘位跳到C位,最终以舞蹈类全省前50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武汉三十九中师生受邀赴韩清州市参加国际青少年武术文化交流大会音乐生同样成绩斐然。2024年,王梓欣以全国第31名考入浙江音乐学院,彭子洋获厦门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全国第13名。学校民乐团的《盛世国乐》在黄鹤美育节上震撼全场,竹笛、二胡、古筝交织出千年国风。

03

播音传媒:

从“小透明”到“金话筒”

“学校的传媒社团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2024 年传媒类省级统考全省前30名的张家辉说。他曾是内向的理科生,在老师指导下转型传媒,主持校园 “小春晚”、参与纪录片配音,最终斩获中传校考合格证。2023年,李慧以全省第一名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其创作的校园广播剧《青春赞颂》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播出。学校开设“传媒实践基地”,学生参与的《首义风云》纪录片解说获省级一等奖。近三年,57名传媒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学生张乐瑶是该校传媒生的代表性人物。她在中考后选择传媒艺考赛道,通过个性化培养和自身努力,最终以历史类568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她的成功得益于学校“一生一案”的培养策略,结合自身阅读积累(如《国家地理》《万历十五年》等书籍和纪录片观影经验),在专业考试中灵活运用素材,例如将《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内容融入评述题,展现跨学科综合能力。张乐瑶在播音集训中通过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教师引导下突破情感表达瓶颈,深刻理解“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专业技巧,更强调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使学生在考试和实践中更具竞争力。学校配备专职传媒教师和现代化设施(如艺术楼、录音室等),并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作品展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美术特长生贾逸凡的个人画展展示了学校对艺术生的支持,类似资源同样惠及传媒生,如通过广播社、话剧社等社团活动锻炼表达能力。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三学生刘俊曦的故事正在校园里传为佳话。为了追逐艺术梦想,他在短短4个月内从190斤减重到130斤,不仅在艺考中取得了270分的高分,位列全省前十,更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成功闯入中央戏剧学院(中戏)和北京电影学院(北电)的复试。高三(7)班 刘俊曦艺术统考270分 (全省第7名)

小春晚”:艺术教育的年度盛宴

每年1月,湖北剧院都会成为三十九中学子的专属舞台。这场被称为“小春晚”的艺术特长生展演,已连续举办21届,2024年更创下“近半数演员非特长生”的纪录。舞蹈《心有翎兮》:融合戏曲翎子功与现代舞,高三学生王雨桐的“翎子旋转”绝技惊艳全场。民乐合奏《楚风汉韵》:编钟、古琴与电子音乐碰撞,高二学生张昊的二胡solo让观众直呼“过瘾”。情景朗诵《青春赞颂》:张家辉与同学们用原创诗歌致敬校园时光,现场家长纷纷落泪。“这里没有‘艺术尖子生’,只有‘热爱艺术的普通学生’。” 党委书记李珩介绍,学校开设舞蹈形体、传媒实践等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艺术出口。

荣誉背后的 “硬核” 支撑

学校连续五年荣获黄鹤美育节一等奖:从《我们的天空》到《映江为云锦》,舞蹈队五次登顶湖北最高艺术赛事。
全国一等奖 “两连冠”:2023年《禾下》、2024年《映江为云锦》,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全国展演最高奖的高中。“一生一案” 培养模式:为每位艺术生定制文化课与专业课规划,2024年艺术生文化课均分超本科线87分。

在美育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女子学堂”到“艺术名校”,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用百年光阴书写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在这里,美术生用色彩点亮梦想,音乐生用音符编织未来,传媒生用声音传递力量。正如舞蹈《禾下》中那句 “风吹麦浪,是生命在歌唱”,三十九中的每个孩子,都在艺术的土壤里,长成了独一无二的模样。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