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至20日,CMEA世界合唱音乐教育联盟“星群计划”合唱指挥公益讲座·山东站在山东聊城举行。青年指挥李归阳作为此次讲座的授课教师,面向中小学教师,从排练案头工作、合唱团管理等角度展开教学。
文 | 陈茴茴
4月19日至20日,CMEA世界合唱音乐教育联盟“星群计划”合唱指挥公益讲座·山东站在山东聊城举行。青年指挥李归阳作为此次讲座的授课教师,面向中小学教师,从排练案头工作、合唱团管理等角度展开教学。
近年来多次参加为中小学教师举办的合唱课程和讲座,李归阳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校园合唱工作时,时常会遇到一些不配合、不支持的情况。为帮助老师们排忧解难,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合唱育人要以音乐为“武器”,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摒弃“对抗、埋怨、甩锅”心态。
“不配合、不支持”来自四方
学生“留不住”、发展困难是中小学艺术社团老师犯愁的问题。而学校艺术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四大基石: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结合一线教师的反馈与自己的观察,李归阳发现,学校合唱团发展常遇到的不支持、不配合现象,也来自这四方。
几乎每一位带团老师,谈起核心诉求,都是“希望学校领导多多支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配合,决定着合唱团是否能获得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而对于合唱认知的不足,导致很多学校管理层不支持、不配合。在有的学校领导眼里,合唱不外乎就是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唱歌,非常简单。当合唱团有外请专家排练、配置伴奏老师、购买谱子、钢琴调音等一系列需求时,他们无法理解,认为没有必要。没有了管理层的支持,学校合唱团小到排练,大到发展,都困难重重。
主科老师则是合唱团老师“又怕又恨”的角色。双方的矛盾在于对学生排练时间的争夺。很多主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参加合唱团等艺术社团的排练,都不十分支持,而且这种态度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增强。以小学合唱团为例,四到六年级的孩子正是主力军,经过前几年的挑选、学习和沉淀,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从合唱水准还是团队稳定性来说,都是合唱团的中坚力量。而主科老师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把控,正好从这一阶段开始逐步收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面临毕业和小升初,老师的紧迫感更强。李归阳观察到,这种阻力并不仅限于小学,初中、高中同样存在。
家长对孩子参加合唱团的态度更为现实——一切以成绩为先。随着艺术特长生逐渐取消、艺考难度逐年增加,艺术升学的门槛变高,不少家长直接建议孩子放弃艺术学习,把更多时间放到文化课上来。有的家长碍于孩子的强烈反对而无奈让步,但当孩子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时,参加合唱团等艺术社团就成了“背锅侠”。李归阳说,有的家长还认为,合唱是集体项目,即便合唱团拿了奖,对于孩子个人也没什么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选择走声乐特长路子的孩子,家长也宁愿把更多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一对一的独唱辅导上,而不会让孩子依靠参加合唱团来提高演唱水平。
学生作为合唱团的主角,他们的参与度、配合度直接影响合唱团的发展。主科老师、家长的劝阻,会给学生带来不小压力,很多孩子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放弃。李归阳还谈到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象:目前很多学校合唱团都是比赛团,平时不做常规训练,一到比赛和活动才进行针对性排练,一学期就唱几首比赛曲目,久而久之,孩子们觉得参加合唱团不好玩,排练过程中的参与度、配合度不高,慢慢对合唱、对合唱团失去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合唱团的生源犹如失去了活水的河流,没有了活力。
消弭杂音深入了解合唱之美
在李归阳看来,“不支持、不配合”出现的根源,还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各个群体对合唱的认识不足。要改变这一点,身为学校合唱团教师,首先要提高对合唱的认知,这样才能影响他人的看法,争取到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李归阳说,由于大部分学校合唱团的教师都是兼职,很多人还担负着音乐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所以有的老师一开始将合唱团训练和管理视为“额外任务”。他建议,合唱团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合唱的美育价值。合唱最直观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孩子们建立多声部的听、唱能力,建立立体的音乐感知能力;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比如节奏律动训练、音高系统的建立、五线谱识谱等系统的基础训练,帮助孩子突破单一的线性思维局限,构建起立体、多维度的思维模式,并在合唱中培养孩子合作、协作的能力。当合唱团教师认识到合唱的教育、美育功能,将其视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有益渠道,才能改变他人对于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的简单认知。
由于大部分学校合唱团教师都不是合唱相关专业出身,只有不断学习提升合唱专业技能,才能收获合唱团孩子们心悦诚服的“服众”。当合唱教师将合唱课程、训练变得既专业又有趣时,孩子们享受到合唱带给他们的愉悦,自然会留恋在合唱课、合唱团的时光,留住学生不再是难事。
李归阳建议,合唱教师还要多开展艺术普及工作,重视合唱团的宣传。让学校管理层、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多了解合唱团。譬如多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合唱团管理,邀请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家长观摩排练,参与合唱课程等。“让大家知晓,合唱团在干什么,干了什么,有什么影响和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他说。当大家深入了解了合唱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疗愈身心健康,提升审美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功能时,那些“不支持、不配合”的声音也会随之消散。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