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纯朴善良文静的年轻姑娘,几乎每天穿梭于楼道与病房之间,给患者打针、输液、翻身、量血压、测血糖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她恪尽职守、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带领团队践行“相信自己、相信伙伴”的口号,用真情、友情、亲情,
一个纯朴善良文静的年轻姑娘,几乎每天穿梭于楼道与病房之间,给患者打针、输液、翻身、量血压、测血糖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她恪尽职守、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带领团队践行“相信自己、相信伙伴”的口号,用真情、友情、亲情,善待每一位患者。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默默无闻的付出,一心扑在工作上,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新时代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彰显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多次受到病人及家属的交口称赞。她就是河北以岭医院护士长邢亚静。
出身寒门志高远,砥砺前行绽芳华
1989 年,邢亚静出生在赵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同春雨润物,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的种子。2012 年,从承德医学院毕业后,邢亚静于 2014 年加入河北以岭医院神经外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她很快脱颖而出,晋升为护士长。2023 年,因工作需要,她调任康复科护士长。面对全新的岗位挑战,她在心底暗暗发誓:“即便岗位平凡,我也要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康复科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差异极大,邢亚静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精准评估每位患者的状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她的细心入微甚至体现在病房安排上,依据患者病情轻重合理分配病房,为患者打造安心舒适的治疗环境。
温情劝导化阴霾,重燃希望向未来
2024 年初,不到 30 岁的邢台小伙王小庆因突发脑出血,术后转入以岭医院康复科。术后左侧肢体偏瘫的他,望着毫无知觉的胳膊,年轻的心中瞬间被绝望填满。他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整日沉默不语,常常暗自落泪:“我才 29 岁,难道余生就要在病床上度过?”
邢亚静留意到了这个“特殊”的患者,从此,每天查房时她都会在王小庆的病床前多停留点时间。她深知,此时空洞的鼓励无济于事,于是,她轻轻握住王小庆的手,温柔地说:“我懂你内心的恐惧,康复训练就像重新学走路,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那也是希望的曙光。”为了让王小庆重拾信心,邢亚静特意找来科室里康复效果显著的患者视频,指着画面中患者逐渐能握笔的手,耐心地说:“你瞧,张大哥刚来的时候和你情况差不多,现在已经能自己吃饭了。你的肌肉只是暂时‘沉睡’了,咱们一起努力把它们唤醒,好不好?”
两周后,王小庆第一次主动伸手触碰康复训练仪,邢亚静立刻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这就是了不起的突破!”如今,王小庆不仅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肢体训练,还成为病房里的“励志榜样”,常对情绪低落的病友说:“邢护士长就像我们康复路上的引路人,听她的,肯定没错!”
在医生、护士、治疗师们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下,经过半年多精心治疗,如今,王小庆已康复出院,到外地游玩!
初心如磐担使命,团队齐心护安康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邢亚静带领的康复科团队始终坚守着白衣天使的初心。她们不怕脏累,为截瘫患者清理排泄物时毫无怨言;面对情绪失控的患者,她们不惧误解,始终报以微笑;为了给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加班加点对她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曾有一位因车祸瘫痪的老人,满含热泪拉着邢亚静的手问道:“亲闺女都未必能做到你这样耐心,你到底图啥呀?”邢亚静微笑着回答:“我们图的就是看到您能多活动一根手指、多说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从神经外科到康复科,岗位虽变,但邢亚静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从未改变。她带领的团队,不图名利,扎扎实实,认真、平等、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怕脏累,不怕怨言,将“视病人如亲人”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护理细节。这种优良作风不正是新时代白衣天使所提倡的宝贵精神吗!(文/徐凤祥 图/范露露)
来源:冀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