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路上的红绿灯、斑马线,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就像交通的“指挥棒”和“安全线”,保障着“车水马龙”的秩序和安全。但你知道吗?在浩瀚的大海上,也有“红绿灯”和“斑马线”。
马路上的红绿灯、斑马线,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就像交通的“指挥棒”和“安全线”,保障着“车水马龙”的秩序和安全。但你知道吗?在浩瀚的大海上,也有“红绿灯”和“斑马线”。
威海通过打造全国首个海上“斑马线”,让威海海域商渔船碰撞事故下降超过了80%。这片被海事部门重点关注的区域,是威海东部海域,它是我国第一个国际海事组织审议通过的海上交通管理水域。
威海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朱晨晓说,威海东部海域是咱们国家进出渤海湾的一个重要的海上物流运输通道,年均通过的商船艘次在14万左右,也有大量的渔船在这片水域进行捕捞作业。他们这两类船舶会发生很多高频次的交叉会遇,容易造成碰撞的事故发生。
为了加强海上安全管理,威海成立海上安全工作专班,协调海事、海洋发展两个部门,携手开展“渔商共治”。通过深入分析商船AIS航迹和近十年来的商渔船碰撞险情,威海在成山头两制水域和石岛东南通航密集水域分别划定了“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并设立了电子围栏。
朱晨晓说,相当于在它警示区的北和南两端设置了“红绿灯”,大量商船进入这片水域他们会通过语音自动播发或者人工进行干预的形式,向商船发一个安全警示,然后提醒他有大量的渔船,要提前采取减速或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瞭望的这种安全措施。“红绿灯”虽然有效,但仍有短板。就像石岛东南通航密集水域的这片警示区,南北跨度达到了22海里,商船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容易疲惫。而渔船又像“蒲公英”一样分散在海域各处、没有固定航线,一旦疏忽,仍然会面临不小的风险隐患。
朱晨晓还说,他们在警示区的中段水域,又划出了一块南北跨度6海里的“渔船推荐航路”,画了一个人行横道“斑马线”,引导出港的渔船自西向东走航路,然后返港的渔船自东向西穿越推荐航路返港,同时对有大量的渔船使用推荐航路的时候,他们也会对这种北上的和南下的大量的商船提醒它减速,或者停航。
过去10年间,威海沿海商渔船碰撞事故平均每年发生3到4起。自海上“红绿灯”、“斑马线”划定以来,事故年均发生量降至0.67起,降幅超80%。其中,威海籍渔船在威海海域更是实现了“零碰撞”。
船船东殷斌说,以前他们出海就是没有规矩,四处乱跑,遇到商船非常危险。现在有了新航道,既能安全生产,货船又能安全航行。
来源:经济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