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观察】从“高阶智驾”到“辅助驾驶”,车企宣发回归安全本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6:53 3

摘要: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车企智能驾驶宣传口径的集体转向,折射出智能汽车产业深刻的价值重塑。从“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的技术狂欢,到“辅助驾驶”的理性回归,这场看似简单的语义更迭,实则是行业在技术伦理、市场理性与监管框架下的一次自我革新。(4月26日澎湃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车企智能驾驶宣传口径的集体转向,折射出智能汽车产业深刻的价值重塑。从“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的技术狂欢,到“辅助驾驶”的理性回归,这场看似简单的语义更迭,实则是行业在技术伦理、市场理性与监管框架下的一次自我革新。(4月26日澎湃新闻)

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宣传的严格规范,为行业发展划定了安全红线。过往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高地,使用“零接管”“送智驾即送司机”等话术制造技术乌托邦,模糊了人机责任边界,导致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产生认知错位。此次车展,比亚迪将“天神之眼”从“高阶智驾”降格为“驾驶辅助”,华为为ADS 4系统冠以“辅助”前缀,众多车企也纷纷调整宣传策略。这种集体行动不仅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更是企业对技术本质的重新审视——智能驾驶技术始终处于“辅助”阶段,人类驾驶责任不可被技术承诺替代。

“安全”从技术参数跃升为行业信仰,背后是技术发展与伦理反思的深度博弈。随着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加速,因过度依赖技术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行业重营销轻安全的深层矛盾。车企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底线”奉为圭臬,本质上是对技术异化风险的主动防范。小鹏的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广汽“安全第一”的战略定位,均指向同一命题:唯有将安全基因注入技术研发全链条,才能打破“技术越先进,风险越失控”的悖论,实现技术伦理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宣传降温并不意味着行业创新动能衰减,反而为技术突破开辟了更务实的路径。理想汽车为L6智能焕新版增加安全冗余,大众ADAS系统深度适配中国路况,华为乾崑ADS 4通过仿真验证提升可靠性,这些创新实践表明,行业已从“炫技式创新”转向“需求导向型研发”。值得关注的是,Robotaxi量产车型集体亮相,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正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深水区。这一进程中,安全既是技术成熟度的试金石,也是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支点。

这场宣发变革,本质上是智能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的缩影。当“安全”成为行业共识,车企不再单纯追求技术参数的突破,而是将用户生命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社会伦理责任纳入技术发展坐标系。这不仅为智能驾驶技术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更重塑了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唯有敬畏技术边界、恪守安全底线,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提升出行体验的时代利器,而非制造风险的潘多拉魔盒。

来源:魅力十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