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下)丨守护“心”世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7:40 1

摘要: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通常会有拘谨、胆小、孤僻、自我为中心等表现,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问题?一起探讨——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张建兴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通常会有拘谨、胆小、孤僻、自我为中心等表现,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问题?一起探讨——

一、人际关系的交往有多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招募一批大学生,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劳,让他们每人分别待在一间有床、椅、马桶等基本设施的房间里,定时提供食物,断绝与外界其他的联系。

最终有5名大学生应邀参加了这个实验,有个学生在里面只待了半小时就退出了实验,有3名大学生待了3天,时间待得最长的学生在里面待了8天,出来时说自己“受不了,快要疯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我们作为社会人,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需求,就像人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单的、固定化格式的环境会给人带来心理方面的压力,所以家长要尝试帮助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孩子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

1.做孩子的倾听者。家长可以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用眼神、点头等方式去肯定他。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孩子才会愿意去表达,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情况。

2.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孩子。

3.在孩子愿意交流时,尝试跟孩子分享自己人生中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孩子表达情感。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

5.与孩子共同探讨社会交往规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方式教会孩子社会交往规则。

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案例

案例1

孩子在公园沙坑旁看着其他孩子玩耍,想玩却不敢上前加入。

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鼓励孩子在阅读时分享想法;组织户外游戏,让孩子学会轮流、分享与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他人的情感视角;家长还可以以身作则展示礼貌的正面社交行为等,让孩子成为自信友好的“小社交达人”。

对于内向害羞的孩子,家长或陪伴者可从语言交流入手鼓励孩子表达,借助游戏培养合作分享意识,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同时做好榜样示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案例2

小王是个极度内向敏感的同学,受原生家庭影响,有严重的社交障碍,平时喜欢独来独往。

小王同学的情况可以通过感恩教育让小王理解父母、欣赏自己;运用“罗森塔尔心理效应”,让老师和同学多表扬、鼓励小王,给予积极期待;利用激励教育,引导小王融入班集体。最终小王逐渐打开心扉,与同学交流增多。

当孩子因家庭等因素有社交障碍时,家长要给予更多关爱和陪伴,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建立自信。同时,可借助外界积极评价,如老师和同学的表扬鼓励,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使其愿意走出自我,与他人交往。

案例3

高三女生小晶因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中。

通过咨询发现小晶有一些不合理的人际交往观念,她认为朋友应像“蛔虫”一样懂自己,且与人发生矛盾从来不会沟通。后来通过咨询的方式,指导小晶学习新的人际互动方式,纠正了她不合理的观念,帮助小晶修复了朋友关系,实现了自我成长。

对于在人际关系中有认知和行为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际关系,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学会沟通,帮助孩子明确人际边界,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如同一朵待绽放的花朵,需要家长用心去倾听,用爱去滋养,用智慧来引领。

无论是内向害羞的孩子,还是因家庭环境而受挫的小朋友,或者是面临青春期困惑的青少年,他们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理解、尊重和陪伴。通过倾听引导、分享、鼓励和榜样示范,我们就能够为孩子搭建起通往美好人际关系的桥梁。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教育第一线AHTV”微信公众号往期消息查看节目。

排版丨左尔敏

初审丨李雨彤

二审丨庞欣颖

终审丨俞路石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