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黄永飞,今年40岁,是马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消防文员,从事火灾调查岗位9年了,身上橄榄绿到火焰蓝的制服,见证了消防队伍改革转制下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成长为一个火灾调查岗位的‘老人’,以九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我与消防的故事。”
“我叫黄永飞,今年40岁,是马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消防文员,从事火灾调查岗位9年了,身上橄榄绿到火焰蓝的制服,见证了消防队伍改革转制下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成长为一个火灾调查岗位的‘老人’,以九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我与消防的故事。”
以学为先,任务面前的“挑战者”
刚接手火调工作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火调需要做些什么事情、程序需要怎么走、案卷怎么制作整理才规范......很多问题接踵而来,我感到不知所措,但是我没想过放弃,我深知火灾调查工作入门难、精通难、坚持更难,作为一名新手,经常晚上加完班回家还不忘带着规范案卷回去再学习,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充实业务理论知识,经常打电话“骚扰”其他大队同岗位的文员咨询相关的火灾问题,利用画图软件一遍又一遍模仿着画火灾现场地图。通常一场火灾调查,短则三五天,长则需要数月,面对火灾真相的迷雾,顾不上脏、乱、险的危楼残垣,也顾不上空气中弥漫的刺鼻烟气,在火场中几乎每踩一步,都要承担房顶、墙体坍塌的风险,然而,不管再苦再累,我都清楚的知道火灾调查需要一层层筛选、一次次勘查,探寻蛛丝马迹、查明火灾原因、还群众一个真相。
以细为实,火灾调查的“名侦探”
火灾调查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耐心和观察力,掘“灰”三尺也要金属熔痕为判定火灾原因增添证据。在“6.23”马盈建材市场火灾一案中,因起火场所是堆放家具及木炭的仓库,火灾发生后场所残留了大量木炭及烧损的家具,为寻找火灾燃烧痕迹和实验起火位置连续一个多月不厌其烦地去火场挖煤炭、找证据、排隐患,在坚持不懈的挖掘中,终于找到了相关证据,火调不是拼体力,而是拼“绣花功夫”。找出火调的工作不止于查明火灾原因,更是对未来日子里火灾防范工作添砖加瓦。每一份调查报告,每一份案卷,都是预防下一次火灾的“防火墙”。在海量的案例中提炼总结规律:老旧小区电气线路老化、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儿童燃放烟花爆竹或者玩火、农村烘烤腊肉、家门前堆放杂物......这些以实际案例换来的共性火灾原因被转化成为宣传工作中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手册、火灾案例警示教育视频、监督检查中的整改建议等形式,通过院坝课堂、消防宣传五进、短视频传播走进千家万户,为群众送上一份份“防火经”。
以久为守,守护生命的“构筑者”
一开始做火调岗位,家里人都不同意,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整天和火、废墟、甚至尸体打交道,会沾染上晦气,带来不幸。我的亲戚经常问我:“你看见烧焦的尸体不害怕吗?晚上不会做噩梦吗?”“不害怕,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日思夜想的人,我是来帮助他们寻找火灾真相的,一点都不会害怕。”每次的回答都更坚定我要干火调岗位的决心,在每一场火灾背后,我都能想到群众对于火灾真相的渴望,九年如一日的坚守,见证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改革转制,见证了火调岗位从边缘化走向核心的历程。在烈焰肆虐后的废墟中,在呛人的焦烟与灰烬交织的现场,手持手电筒、物证袋和相机,不论是白天、夜晚、凌晨,还是周末、节假日,只要有需要,我都会穿上火焰蓝制服,背上火调包,义无反顾的前往现场,在焦黑的火场和洁白的白纸间,架起守护生命的桥梁。
“我以后也会坚守在擅长的领域,足够热爱、足够坚持、足够专业,让自己更有价值。”黄永飞说道。在严谨的数据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之间,将继续以专业为刃,以责任为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灰烬中绽放的玫瑰,同样能守护人间烟火。
▌文图:李 娜
▌编辑:李芝秀
▌校对:子佳明
▌编审:肖金韦
▌终审:朱文功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