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春季读书周|院长带你“读中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6:55 3

摘要:推荐语:《宅兹中国》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汉文史料为镜,解构“中国”概念的历史建构,揭示传统“天下观”背后复杂的文化博弈。通过“异域之眼”反观自我,本书挑战“中心-边缘”的固化叙事,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历史维度的批判性视角。

4月26日至5月5日是中国传媒大学春季读书周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邀请学校各学院、研究院院长推荐经典和前沿著作引导广大师生读中国、读世界、读AI营造“好好做个读书人”的书香文化推荐人: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文春英
推荐语:《宅兹中国》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汉文史料为镜,解构“中国”概念的历史建构,揭示传统“天下观”背后复杂的文化博弈。通过“异域之眼”反观自我,本书挑战“中心-边缘”的固化叙事,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历史维度的批判性视角。

首先,“从周边看中国”视角帮助我们跳出单一文化视角,理解跨文化传播中“他者凝视”对主体塑造的影响。第二,剖析朝贡体系与汉字圈权力互动,揭示了文化符号背后的权力逻辑,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提供历史镜鉴。第三,以动态视角审视“中国”概念的流动性,破除本质主义文化观,助力在全球化语境中建立更具弹性的文化身份认知。

推荐人:
戏剧影视学院院长 郑月

推荐语:要想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全面准确认知自己所处的社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一个必答题。历史的轨迹,发展的路径,是在先辈们的选择中渐次清晰的。本书以精炼的文字对新中国的历史做了逻辑梳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基本政策的诸多剖面和微观考察,也可以深刻领会在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超英赶美、发动继续革命和改革开放之间的那些艰难抉择。作者认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途大道。

本书虽为严肃的史学著作,但读来似有惊涛骇浪之感,即有严谨的考证又不乏生动的细节,篇幅虽然不长,但结构精致、繁简有序、疏密得当。作者的文品极佳,可以做到爱不溢美、恶不贬损,文风不输大部头畅销书之貌。

推荐人: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喻梅

推荐书目:《有声的中国》

作者:陈平原

推荐语:今天,媒介技术正在不断重塑着大众的感官体验,陈平原教授的这本《有声的中国》为我们展现了除文字与图像之外另一个“触摸历史”的维度“声音”。陈教授侧重从文化史、人文史的思路和角度研究声音,使“声音的中国”与“文字的中国”相互阐释、互为注脚。这本书聚焦兼具“声音”与“文化”的演说,细述了演说的源流与呈现以及声音的政治与美学,为我们展现了“有人有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现代中国图景。当人工智能开始模拟人声,当合成语音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深切地感受到真实之力量、细节之魅力、人文之精神,这恰与未来传媒行业“人文+艺术+技术”的交叉融合基因深度共鸣,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推荐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晓丽

推荐语:这是一部思想深邃且极具可读性的上乘之作。它能够引领我们深入洞悉中国的往昔、当下与未来,点燃我们的爱国热忱,砥砺我们的奋斗意志,使我们能更为明晰地领悟中国道路的深远意义与宝贵价值。该书凭借着深刻的洞察力与生动的阐释,全方位呈现了中国崛起的恢宏历程。书中回溯了中国70年发展轨迹,让我们深切感受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作者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全球视野之下加以审视,通过对比分析,鲜明地展现出中国在脱贫攻坚、经济增长以及社会进步等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认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品读好书,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倍感骄傲吧!

推荐人:
人文学院院长 王永

推荐书目:《苏轼文集》

作者:苏轼

推荐语: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人格学养最为饱满者。他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包容性、融通性当得起“苏海”之喻,而其出处穷达之际所坚守的人格立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苏轼的古文流利畅达,论学、谈文、评诗、品画、议政、记游等主题无所不包。苏轼诗词中显见其性情而不乏沉郁之调,而苏轼古文则包含着更多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其睿智、豁达、乐观之长值得注目。犹记苏轼在政治上提出的“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这“三言”主张,可为后世守正出新之纲领。苏轼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名言最多的古代文学家,200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也以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勉励青年学子。

推荐人:
广告学院院长 赵新利

推荐书目:《大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出征的关口和突破》

作者:林雪萍

推荐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品牌出海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制造业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先导产业和核心力量。面对不确定日益加剧的国际环境,中国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本书基于100多家一线工厂调研、200多位海外亲历者访谈以及30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浓缩而成,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品牌出海的基本事实和生动细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回顾全球化的历史,我们实际处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起点上。不同的是,本轮的全球化将由中国品牌引领推动。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困惑,但属于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开启,这是中国产业实力外溢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自然结果,任何政治藩篱和贸易制裁都阻挡不了。

来源|融媒体中心

编审|袁冶 储钰琦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