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重庆消费品如何更“出圈”?两份名单背后的冷思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21:04 3

摘要:最近,关于重庆消费品的两份名单相继出炉——市经济信息委新发布的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从去年的208件扩容至226件,犹如春潮涌动;而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上仅3个渝籍品牌的身影,却又显露差距。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佘振芳

最近,关于重庆消费品的两份名单相继出炉——市经济信息委新发布的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从去年的208件扩容至226件,犹如春潮涌动;而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上仅3个渝籍品牌的身影,却又显露差距。

今年前2月,重庆以2831.83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成为“全国消费第一城”,重庆消费品如何实现从“区域流量”到“国民品牌”的质变跃升,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与这个“大市场”相匹配?

动态生长的“爆品清单”

先来看第一份名单。

相比2024年,重庆消费品爆品清单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动态调整,数量增加18个。

为何扩容?首先是在作为“爆品”培育的“身份”加持下,市场给予了良好的反馈。

去年,“梁平张鸭子”“恒都原切牛排”“天友百特”“梅见青梅酒”等清单内企业实施了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发布企业“爆品”,有效引导市场消费。据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工业处统计,通过开展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活动,形成显著带动效应,去年首批208个培育产品合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0.1%,其中食农类增长9.7%,轻纺类增长11.7%。

其中,重庆啤酒重庆纯生、重庆国宾醇麦入选爆品培育清单后加大投入,持续提升两款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如,重庆纯生邀请知名艺人为品牌宣传大使,并举行江畔交响音乐会等活动,同时包装一列轨道2号线,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重庆国宾醇麦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打造“辣月”IP,参与重庆不夜生活节、南滨路啤酒节、火锅节等线下活动。通过强化“吃重庆火锅、喝重庆啤酒”的消费场景,重庆啤酒已走出重庆,实现全国销售,并成为四川、贵州、湖南等地重要的啤酒品牌,不仅提升品牌的全国影响力,还助力传播重庆城市文化。

重庆啤酒重庆纯生、重庆国宾醇麦入选爆品培育清单 受访者供图

又如,入选爆品培育清单后,江小白梅见在核心城市销售额平均增长34%,广州、贵阳、郑州、合肥、厦门、沈阳等城市增速高达50%至180%。在此基础上,梅见加速主流化,拓展传统商超、新零售门店及电商平台等渠道的同时,策划丰富的“消费场景+文化体验”活动,春季糖酒会期间,在成都1.2万家餐饮店送出数百万杯“冰梅见”,前不久还入选了重庆市政府打造的特色伴手礼统一品牌“渝伴礼”。

与此同时,这份清单里除了增补新的企业和产品外,也有个别产品因培育成效不明显从而被调整出去。“消费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爆品培育清单,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但同时更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在创新、质量、市场等方面的投入,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复盘。”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工业处负责人称,今年的爆品培育清单,通过综合评估,既保留了原有优势潜力单品,又着重强化创新引导,把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推出的潜力产品纳入其中,形成传统与新兴交融的产品矩阵。

名品榜单上的“重庆突围”

再来看第二份名单。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的评价维度分为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重庆3品牌(2个企业品牌1个区域品牌)入选,与其他省市相比尚有不足,如江苏有11个品牌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浙江、广东等也有9个品牌上榜。

“重庆消费品工业的短板仍然较为明显。”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权分析称,首先在于重庆消费品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都不大,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更是偏少。比如,重庆啤酒去年营收为146.45亿元,登康口腔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0.53亿元,而浙江农夫山泉年营收超428亿元,江苏雅迪年营收超200亿元。

再将两份名单对比,可以看出重庆消费品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品牌创新力不强,新品开拓方面做得不够。李权分析,在重庆爆品培育清单的226项产品中,火锅调料、小面调料、榨菜制品的占比超25%,当然,一方面“重庆味道”是重庆城市的味蕾记忆,但更需要走出差异化路子。

重庆火锅调料、榨菜制品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受访者供图

举例来说,广东的海天味业,凭借一个品牌的细分品类,已打造出7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单品,小熊电器也通过“小家电+物联网”,在细分领域创造数十个爆款。

而重庆消费品企业中,即便是涪陵榨菜这样的行业龙头,在低盐赛道的布局仍需持续用力。涪陵榨菜试图通过拓展泡菜、萝卜等品类丰富矩阵,但萝卜品类去年营收下滑,泡菜营收虽有微增但整体毛利率较低,第二增长曲线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李权看来,重庆消费品工业面临深层挑战:爆品的区域流量在向全国品牌势能转化中面临的挑战不少,传统优势品类有内卷态势,新兴品类赛道还未建立技术壁垒,推动“重庆造”消费品从“特产认知”向“国民品牌”升级,迫在眉睫。

从“区域流量”到“国民品牌”如何破局

最近,各地公布了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庆以2831.83亿元,首超上海成为中国消费总额最高的城市。重庆自身的消费品工业规模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10%以上,发挥了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去年重庆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4%,这与整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的成绩相比,也还有提升空间。

面对差距,重庆正尝试多路突围。

比如,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首批《重庆美食“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荣昌卤鹅作为地标美食产业化类被纳入。最近在网上爆火的荣昌“卤鹅哥”,通过与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互动,让荣昌卤鹅在数十亿流量中“露脸”。荣昌区政府抓住机会,不但奖励扶持“卤鹅哥”注册企业,还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球游客到荣昌品尝卤鹅,此外还出台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组建专班统筹相关工作,力图将“网红”变“长红”,为推进重庆地方美食产业化提供了经验。

作为今年新入列培育的“爆品”,天府可乐自复出以来,以草本健康为卖点,深耕西南并不断下沉市场,提高终端渗透率。天府可乐董事长蒋林介绍,去年他们实现了70%以上的增长,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超40%,目前正丰富产品线,包括易拉罐、大瓶、小瓶装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的方式传播品牌。今年,他们在巴南区新建的厂房投用后,预计可将产能扩展至目前的三倍。

政策层面,重庆已建立“爆品”培育动态库,开展创新设计公益诊断,引导企业储备开发营养、健康、方便、功能的新产品,推出一批性价比高、适应和引领消费的优质产品。同时启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扫街”摸排专项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帮助企业分阶段分环节推进技术改造。特别是针对地方美食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产规范的制定,引导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兜牢食品安全底线,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重庆还开设品牌建设大讲堂,邀请工业设计、品类创新方面的机构现场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系统化分析快消品典型案例,找差距、找对标、找方法;结合行业特点,优化专项资金方向,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同时,发挥重庆的热度魅力,拓展农工商文旅场景融合,推进产品“出海”,让更多“重庆造”消费品走出重庆、走向海外。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