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潍坊的春风是带着翅膀的。清明前的第五个清晨,我站在白浪河畔,看十万只风筝同时剪开云翳——龙头蜈蚣的金鳞划过朝霞,沙燕的尾羽扫落露珠,连最小的蝴蝶风筝也驮着晨光,把整片天空织成了会呼吸的锦缎。此刻的风里浮动着竹篾的清苦与面糊的甜,那是千年未改的风筝密码,正由老匠
《鸢飞录:在春风里解开千年的绳结》
文//信 真
潍坊的春风是带着翅膀的。清明前的第五个清晨,我站在白浪河畔,看十万只风筝同时剪开云翳——龙头蜈蚣的金鳞划过朝霞,沙燕的尾羽扫落露珠,连最小的蝴蝶风筝也驮着晨光,把整片天空织成了会呼吸的锦缎。此刻的风里浮动着竹篾的清苦与面糊的甜,那是千年未改的风筝密码,正由老匠人的手掌,传递给攥着线轴的孩童。
一、竹骨上的光阴
十笏园后的老作坊里,陈师傅正在给竹篾"退火"。青竹在炭火上蜷曲成弧,腾起的青烟里浮动着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眼角的皱纹。"扎风筝得顺着竹性,就像人顺着节气过日子。"他指尖抚过烤得金黄的竹骨,那动作比抚摸孙辈还要轻柔,"这竹皮要留着,糙手艺人的讲究,全在这层天然的包浆里。"案头摆着半只未完工的"板子风筝",菱形骨架上糊着东昌府的桑皮纸,边缘用绢布包边,画工是陈师傅女儿用丙烯新绘的年画娃娃,红肚兜上的牡丹开得正艳,与墙角褪色的老风筝谱互为镜像。
巷口的风筝市集里,卖"送饭儿"风筝的摊位围满了人。这种六边形的小风筝拖着长长的尾穗,老辈人说放飞时要在上面系张写着心愿的红纸条,让风把心事捎给云端。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改良版"送饭儿",绢面上印着二维码,扫码就能听见风筝传人讲扎制故事;戴棒球帽的男孩们攥着碳纤维骨架的特技风筝,在广场上跑出银铃般的笑——当传统的竹骨换成了更坚韧的材料,当手绘变成了数码印花,风筝的魂灵却在新旧碰撞中愈发鲜活,就像白浪河的水,裹挟着千年的泥沙,却永远倒映着新的云影。
二、线轴上的飞翔哲学
浮烟山下的风筝放飞场,总在上演着人与风的对话。七十八岁的张大爷放"龙头蜈蚣"时,腰间要拴条粗布腰带,线轴在掌心转得呼呼作响,两百节竹骨组成的龙身在半空翻腾,龙须上的铜铃随气流叮咚。"放风筝得懂风的脾气,南风软,北风硬,东风要放线,西风得收绳。"他望着云端的龙睛,浑浊的眼睛里映着晃动的蓝天,"五十年前我爹带我放第一只风筝,说风筝线是连着地上人的魂,飞得再高,线头总得攥在踏实的人手里。"
儿童区的草坪上,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学放"蝴蝶"。妈妈握着她的手松开线轴,绛紫色的蝶翼刚腾空便栽进蒲公英丛,小姑娘咯咯笑着追过去,发梢沾着白色的绒毛。旁边的外国留学生举着手机拍摄,镜头里的风筝不仅是东方的飞行器,更像是会飞的诗——沙燕风筝的"膀条"画着梅兰竹菊,硬翅风筝的腹部绘着《山海经》里的神兽,连最简单的"屁帘儿"风筝,也在尾部缀着五谷穗,把"五谷丰登"的祈愿系在风里。当线轴在掌心旋转,当风筝在云端舒展,所有关于距离与牵挂的哲学,都化作了嘴角那抹与风共振的微笑。
三、云端下的根脉
潍坊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百年前的"板子风筝",褪色的绢面上,"天官赐福"的墨迹依然清晰。玻璃反光中,能看见现代风筝节的盛况在展柜上流淌:无人机编队组成的巨型风筝掠过场馆,AR技术让古老的风筝纹样在游客掌心绽放,而窗外的白浪河上,真实的风筝正掠过水面,惊起鸥鸟与倒影共舞。这种时空的叠影,恰如潍坊人对待风筝的态度——既把祖传的风筝谱供在案头,也愿意在碳纤维骨架上绘新的图腾。
暮色中的风筝广场,老艺人们摆开了"活态传承"的摊位。穿蓝布衫的老奶奶教孩子们糊"屁股帘",浆糊抹在桑皮纸上的沙沙声,与旁边直播镜头的咔嚓声应和;戴老花镜的爷爷握着少年的手绑"十字骨架",竹篾交错时发出的轻响,混着手机里风筝节航拍视频的背景音。当最后一只"夜光风筝"升上夜空,点点霓虹组成的星子与真正的银河相接,我忽然懂得,风筝从来不是简单的飞行器,而是中国人写给天空的情书——竹骨是脊梁,绢面是衣襟,长线是扯不断的乡愁,而风,永远是最懂心事的邮差。
离开潍坊那天,我在机场看见个攥着风筝钥匙扣的男孩。他把钥匙举向舷窗,让塑料做的沙燕风筝"飞"过朵朵云团。阳光穿过机翼,在他掌心投下晃动的光影,像极了白浪河畔那些被风鼓起的风筝面。此刻的云端之上,或许正有来自潍坊的风筝在飞翔,带着竹篾的清香,带着千年的祈愿,带着一代又一代人掌心的温度——原来最好的传承,从来不是将风筝供奉在展柜里,而是让它永远在春风里舒展翅膀,让每根抖落的竹丝、每片褪色的绢帛,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星子,在时光的长空中,永远明亮,永远轻盈。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