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东莞松山湖首次跻身20强;科技城百强榜中,松山湖科学城位列全国第17位……过去的一年,松山湖不断刷新全国榜单排名。GDP实现两位数增速,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羊城晚报》2025年4月25日T9版报道
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东莞松山湖首次跻身20强;科技城百强榜中,松山湖科学城位列全国第17位……过去的一年,松山湖不断刷新全国榜单排名。GDP实现两位数增速,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千亿园区再出发”,松山湖站上新的起点。2025年,松山湖将锚定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深入贯彻“绿色、智慧、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打好科技、产业、城市、人才“四张牌”,扎实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引领地、杰出人才向往地、精美建设示范地、改革创新先行地“五个地”建设,努力为各类企业、各领域人才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
科创雨林从要素聚合到生态裂变
去年以来,松山湖科创领域好消息不断: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世界第二个、亚洲首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开启建设;巍峨山下,“国之重器”矩阵逐步成型。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的磁吸效应下,包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内,越来越多的科研平台、龙头企业在松山湖扎根,如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70家,人才总量突破24万。
科创要素的集聚让生态裂变成为可能。过去一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成并招生,大湾区大学(筹)松山湖校区正式启用。
2024年,松山湖“跑出”多项科技新发现。如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大尺寸超光滑柔性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证明了所有的单质金属都能形成非晶态。如今,园区R&D投入强度达13.3%,居全国领先水平。
松山湖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园区,松山湖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近日,广东省科协下达文件公告入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广东”场景运营项目服务站点单位。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科研单位成功入选其中创新服务站项目,全部位于松山湖科学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广东”场景运营项目由广东省科协牵头、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具体负责实施,旨在优化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功能,引导科创资源下沉赋能地方建设“科创广东”场景,为产业创新精准服务,提升地方科技力量。
今年,松山湖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园区大装置大平台、园区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焦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研发机构的科研成果和孵化企业在松山湖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聚焦提升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创新能力,打造科技金融集聚区,用足用好松山湖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强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导向。
金融助力从畅通链条到打造高地
科技金融正成为时代热门词汇。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高水平建设,汇聚更多头部科技金融资源,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3月26日,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正式启动。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是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志,也是东莞市紧扣助力建设科创制造强市的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东莞市将以“三个高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科技金融集聚区标杆:一是建设“政策创新高地”。通过制定科技金融集聚区专项政策,加大对持牌金融机构、风投创投机构、金融人才和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以更具含金量的政策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二是建设“机构汇聚高地”。通过完善空间载体等各项功能要素,优化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创投项目和科技金融资源集聚,形成“科技银行+创投基金+科技保险”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产品创新高地”。依托每年总规模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政策性融资产品,以“股贷债保”联动机制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能。同时,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强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导向,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松山湖科学公园
围绕新起点与使命任务,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聚集区锚定五大核心定位,全力打造为全市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区、基金发展集聚区、政策创新先试区、产品业务创新示范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在建设极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丰富多元的各类金融业态、创新适需的政策性金融产品、权威数据支撑的信用平台、宜业配套完善的空间载体、强大专业高效的金融国企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东莞金融强市建设。
3月26日举行的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发展座谈会围绕“科技金融集聚区发展与搭建政府基金体系”,听取头部科技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建议和合作思路,厘清集聚区建设方向,擘画科技金融新蓝图。
据悉,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中的五大母基金均落户松山湖,市场型母基金规模达150亿元,目标形成1400亿元规模母子基金群。在政策型基金板块加持下,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通过财政和市属国企共同出资,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力争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
未来,东莞市将聚焦科技金融领域,汇聚科技金融资源,对标国内一流的金融产业聚集区,高标准建设“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通过完善科技金融集聚区的各项功能要素,优化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创投项目和科技金融资源集聚,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灌溉”实体经济,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跃迁从科技引领到产业焕新
“人工智能+”赛道全面拓宽,各城市争相布局。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松山湖将建设成为人工智能创新高地。3月20日,依托华为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东莞数字集团在松山湖建立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从松山湖出发,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东莞制造。
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凭借产品已实现出圈。墨现科技是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电子皮肤技术“一鸣惊人”,不仅能够贴合机械结构,还能在整只手上布置超1000个感应点,极大地提升机器人对物体形状和压力的感知能力。优利德上线了业内首款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MSO8000HD系列高分辨率示波器,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与精度。
华为三丫坡
人工智能是松山湖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一年,松山湖科技型企业实现量质双升,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体系更趋完善。
接下来,松山湖将全力以赴构建“1+4+1+X”产业体系,第一个“1”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支柱产业,“4”是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个“1”是指生产性服务业,“X”是指未来产业。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把长板锻造得更长,并争取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取得突破。启动建设新材料产业转化基地;深化东莞市集成电路大厦建设,打造市级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园区;招引一批机器人企业;谋划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着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大厦。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围绕以上产业,松山湖专门成立了7个工作专班。
松山湖将凝聚更大合力、集中更多资源,全力以赴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精准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人本营城从城市向新到生活向美
要成为“杰出人才向往地”,要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也要有宜居乐活的环境。2024年是松山湖城市生活配套全面提质的一年。
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
松山湖科学公园建成开放以来,凭借其97万平方米的开阔、自然空间,成为民众备受喜爱的“City Walk”路线之一。松山湖ULAND成为东莞市民的打卡新去处,从钟书阁东莞店的独特书香氛围,到落成全国首个全生态的数学主题探索馆,再到打造具有艺术前瞻性的松山湖盒子美术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过去的一年,松山湖首个三限房项目国际人才社区正式启动申购,极大减轻人才购房压力。松山湖第一初级中学、松山湖第四小学、松润府配建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公办学位供给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打造“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铺设100台AED。东莞首个康养综合体在松山湖启用。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党总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就表示,近年来,自己感受到松山湖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显著改善,不仅为人才引进增添了吸引力,也极大地丰富了科研人员的休闲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今年,松山湖将启动“十大工程”,包括照明系统改善、全民健身步道建设、城市冲凉房建设、月荷湖改造、中心公园建设、松湖烟雨示范段品质提升、展演中心建设、悠兰里品质提升、交通改善、园区周边配套提升等。
此外,松山湖将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牵引,高规格举办首届艺塑“双年展”,继续举办科学城半程马拉松、科技精英网球赛等文体活动,让松山湖成为人才喜爱的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文、图 | 余晓玲 松湖宣
来源:爱直播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