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月】警惕蚊子的“致命之吻”——关于疟疾的科学认知与防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22:37 2

摘要: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一只蚊子可携带登革热、疟疾等30余种病原体,其口器犹如微型注射器,每一次看似平常的叮咬都可能带来健康危险。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一只蚊子可携带登革热、疟疾等30余种病原体,其口器犹如微型注射器,每一次看似平常的叮咬都可能带来健康危险。

相关调研

自2017年后

我国未发现本土疟疾感染病例

但随着国际交往增多

输入性疟疾风险显著上升

2024年数据显示

我国输入性病例超3000例

死亡10余例

在外务工人员和旅游者

成为高危人群

感染性疾病科专家提醒:很多人以为疟疾已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身边。下面让我们跟随专业医生的视角,全面认识这个通过蚊子传播的“冷热病”。

传播疟疾的超级特工——按蚊

我国传染疟疾的按蚊主要有四种:中华按蚊(平原地区);微小按蚊(南方山区);雷氏按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劣按蚊(海南山林区)。其中,疟疾的“元凶”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有多个物种,目前已发现5种疟原虫可感染人类,它通过雌性按蚊的口器进入人体,经过繁殖发育最终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破坏,引发寒颤高热等一系列症状。在蚊子体内,则变形成镰刀状配子体,等待下一次传播机会。

疟疾的传播途径除蚊虫叮咬外,还可通过输血、母婴垂直传播,诺氏疟原虫还能通过“猴-蚊-人”传播。

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疟原虫子孢子进入人体血液、侵入肝细胞,然后进行裂体增殖发育,最终发育成裂殖子。裂殖子成熟后,从受染肝细胞进入血液,并侵入红细胞。侵入红细胞的疟原虫裂殖子继续进行裂体增殖,造成被侵犯的红细胞崩解,引起各种症状和不适。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就是一场大型“病毒复制”运动,最后红细胞被撑爆,人体开始发烧。

感染疟疾后的症状——“打摆子”

疟疾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发作的寒颤、高热、大汗,具体表现为身体发抖、牙齿打颤、怕冷畏寒,裹几床棉被都不能缓解症状。全身颤栗时仿佛在跳“摇摆舞”,所以民间将这一症状称为“打摆子”。

感染者体温可迅速上升至39℃甚至更高,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发热持续数小时后会大量出汗,体温骤降恢复至正常,此时感染者各种不适症状消失。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就是疟疾的典型症状,整个发作历时6到10小时。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感染者还可能出现贫血、脾肿大等症状,恶性疟可能引发脑型疟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昏迷、死亡。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显著提高了全球疟疾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抗疟治疗必须规范完整,擅自停药可能导致复发。

疟疾预防的关键——防蚊灭蚊”

关于疟疾的预防,防蚊灭蚊是关键,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01做好个人防护

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和长裤衣服,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避免在黄昏至黎明时段外出(蚊虫活跃高峰期)。

02重视家庭防护

使用蚊帐(药物浸泡蚊帐效果更佳)、安装纱窗纱门,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如花盆、水桶),减少蚊虫滋生。

03注意旅行防护

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旅游,可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预防药物,归国后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谨记防疟口诀

疟疾通过蚊子传,热带地区最常见;

发冷发热又出汗,延误就诊有危险;

及早治疗保平安,防蚊叮咬是关键。

主管 |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总编:熊刚
邮箱:jfjzyy01@163.com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