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象棋,棋子的来历别称,价值运用原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23:54 1

摘要:中国象棋源于古人“仰观俯察”的智慧,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需要严密的逻辑,充满辩证的思维。如今已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象棋源于古人“仰观俯察”的智慧,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需要严密的逻辑,充满辩证的思维。如今已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公园石桌,树荫底下,老少爷们或蹲或站,或弯腰伸脖,或摇旗呐喊,或指指点点,征战杀伐,互不相让,沉浸其中者,象棋也。

田间村头,街头巷尾,一二老者,右手茶壶,左手蒲扇,怡然自得,逍遥其间者,象棋也。

清代袁枚曾有诗曰:“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没错,这正是象棋的魅力。它可以寄托精神,调畅情志,养心益智,可以说,它已经深深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普及面最广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一、象棋名字的由来

中国象棋有32枚棋子,位置最重要的是“将”和“帅”,威力最大者莫过于“车”,进可攻退可守的是“炮”与“马”,数量最多者非“兵”莫属,为什么偏以行动颇显笨拙的“象”为棋名呢?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时常把象征刺杀技击的舞蹈称“象舞”,象棋即是一种象征战争厮杀的棋戏。《潜确居类书》云:“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类似的记载也可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大学者刘向的《说苑》,称象棋是因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而得名。

唐牛僧孺的《玄怪录》中有一则神仙传说:巴琨地区有户人家,橘园中结了两只奇异的橘子,人头般大小。剖开一看,但见每只橘子里,都有一位须眉斑白、面色红润的老头儿“象戏于其中”。他们不仅分胜负,还有古怪的赌注。后来,“橘中之戏”就成了古代象棋的别称。

从棋子名称来看,将、士、象、车、马、炮、兵都代表了古战争中的武士、军械。北宋司马光改象棋为“七国象戏”,用偏、碑、弓、弩、刀、剑、炮等武官官职与军械名称为棋子命名。至于《楚辞》以及《韩非子》、《战国策》中所提到的“桌”与“散”,史学家们认为分别具有“将”和“卒”之意。因象棋是模拟战争的棋戏,在古时还被当做学习“用兵布阵”的工具。

可以看出,象棋是古代战争模型的缩影,融汇了统治阶层的思想和意识,高度浓缩了中国古代的治国之术、统兵之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另外,象棋还有象戏、橘中戏、象弈等别称。

二、棋盘

象棋盘由9道直线和10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90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1.直线:棋盘上较长的平行排列的边,共有9条直线,其中7条被河界隔断。用红色棋子一方的直线从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子一方的直线(在红方对面)也从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9表示。

2.横线:棋盘上较短的平行排列的边共有10条横线,用红色棋子一方的横线从红方底线算起,从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数字一至十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横线则从黑方底线开始,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10表示。

3.交叉点:直线与横线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点”。整个棋盘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4.河界:棋盘中央没有画直线的地方称为“河界”。它代表棋战双方的分界线,确定了各自的地域。上多书“楚河汉界”4字。

5.九宫:棋盘两端各画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

四、棋子的名称

象棋是一种双方对阵的竞技项目。棋子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棋子16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7种:帅(将)、仕、相(象)、车、马、炮、兵(卒)。其中红方持有帅1个,仕、相、车、马、炮各2个,兵5个。黑方持有将1个,士、象、车、马、炮各2个,卒5个。

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而已。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帅(将):红方为“帅”,黑方为“将”。

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两者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象(相):红方为“相”,黑方为“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2格,俗称“象走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象走田字,且不能过界,总结来说只有7个位置的走动空间。

车(ju):车在象棋中威

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17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8个点。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红方为“兵”,黑方为“卒”。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一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五、棋子的价值与运用原则

1.车

价值:战斗力最强大的棋子,是第一位的作战主力。车的价值最大,用分值来算是9分。开局阶段应尽量出车,有棋谚云:“三步不出车,必定要输棋。”

运用原则:(1)注意车的迅速出动;(2)车忌低头;(3)车不落险地;(4)车要通头。

2.马

价值:曲线活动,具有面的控制力,属于中距离的作战兵种。分值为4分。

运用原则:(1)注意马路的灵活;(2)马忌屯边;(3)注意与其他子力的配合;(4)防止对方渡河兵的威胁。

3.炮

价值:是远距离作战兵种,机动性和突击性较强,开局时炮比马灵活,分值为4.5分。炮应远慑,不可虚发,残局炮归家。

运用原则:(1)不宜轻发。(2)不宜轻易以炮换马。(3)注意炮与其他子力的联合作战;(4)缺象怕炮;有炮需留他家士。

4.兵(卒)

价值:中兵尤为重要,是中路的屏障,三或七路兵对活马起重要作用,记住兵能制马的棋谚。

运用原则:(1)注意保护兵卒;(2)用兵卒做先锋;(3)老卒无功。

5.士、象

价值:保卫将帅的防御性兵种,在一定情况下起助攻的作用。“撑起仰角士,不怕马来攻”。象尽量往中间连环,这样阵容才较工整。运用原则:(1)缺士怕车、马;(2)缺象怕炮;(3)注意象的联络;(4)助攻的作用。

6.将(帅)

价值:是全局的中心,胜负的标志。没有实战能力,在全局中应以“静”为原则。

运用原则:(1)将帅宜少动;(2)助攻的作用。

六、棋子的来历及包含的信息

我们知道,象棋是模拟战争的游戏,将帅、士(仕)象(相)兵卒参与战争,车马炮是战争工具。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古代军事知识。

1.兵(卒):象棋起源于周朝,当时周朝军队的基本编制是“伍”,由5名步兵组成,作战兵器是弓、(shu书)、矛、戈、戟5种武器配合使用。这种由5个兵种组成的基本战斗编制,反映到当时的浓缩型军事游戏——中国象棋中,便成了红黑双方各有5个小兵(卒)。

2.炮:秦汉时期,象棋只有将、车、马、卒4个兵种,到了唐代,象棋中又出现了“饱”这个兵种。据《唐书》记载,那时打仗“以机发石为攻城”,象棋中根据这一特点出现了“饱”,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火“炮”,象棋的“饱”也就改成了“炮”了。“炮”是象棋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兵种。

3.象棋的黑红二色:来源于楚汉战争。项羽的楚军施旌节旗和服饰皆为黑色;刘邦的人马崇尚红色,以赤帜红旌为其标志。古人即以此区别双方棋子。

来源:蠢羊聊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