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香富民”到“云端制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06:03 2

摘要:从云雾缭绕的种植基地到机器轰鸣的智慧车间,从药香四溢的养生药膳到电商的直播镜头,当现代科技与传统药业在这里交织碰撞,一个50亿元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正拔节生长。

转自:贵州日报

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林下中药材基地。 陈祺 摄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高丰村茯苓丰收。姜继恒 摄

黎娅茹

从云雾缭绕的种植基地到机器轰鸣的智慧车间,从药香四溢的养生药膳到电商的直播镜头,当现代科技与传统药业在这里交织碰撞,一个50亿元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正拔节生长。

近年来,贵阳市修文县以“强基、提质、强链、拓市”为四轮驱动,将“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注入产业发展,在喀斯特山区绘就了一幅“石山生金、药香富民、产业强县”的生态画卷。数据显示,2024年,修文县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9.6亿元,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16家,6家企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标杆。

政策引领 筑牢产业根基

药材好,药才好。培育一株好药材,修文县从源头抓起。

清明时节,在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贵州德昌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内,朱砂根枝繁叶茂,绿叶宛如翡翠般镶嵌在土地上,红艳的果实如同玛瑙般诱人。物联网摄像头正360度监测药材长势,传感器实时回传土壤pH值、空气湿度等多项数据。

这片数字化药田,不仅是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药源地,还是其每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的主打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品牌的主要原料。三力制药种植部技术总监简应权介绍:“从广西、福建等地采购药材市场价格偏高,且药材品质难以控制。而通过自种自产,我们可以从源头上确保质量,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安全与质量的稳定性。”

在朱砂根田垄间,村民刘大爷手中的镰刀精准掠过杂草根部。“自打基地建成,我就在这儿除草管护,一天能挣上百元。”他直起腰,指着不远处忙碌的身影说:“基地里像我这样的药农还有几十个,守着家就把钱挣了。”

几十公里外,六广镇中松村的前胡种植基地一片繁忙,40多名工人正在基地采收药材。镰刀与泥土碰撞的沙沙声中,村民黄儒凤麻利地将沾着晨露的根茎码入竹篓:“这茬收完就得犁地、套种玉米,一年到头十来道工序,手脚勤快些能挣七八千元哩。”

类似这样的场景,修文县常年都在上演。

求事之成,必先为势。在92.5%的丘陵山地,中药材种植的强势崛起绝非偶然。这背后,不仅是修文县多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厚积薄发,更是高站位的精心布局。

2021年,修文县制定出台《修文县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安排150万元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利用村集体林地,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林下实验区和种植区,根据药材深根性、喜阴特点,野外采集野生资源,利用林下腐殖质丰富土壤进行保存评价、品种选育,培育林下立体种植区。

截至目前,作为修文县“果、菜、畜、药”四大山地特色产业之一,修文县中药材野生抚育及人工种植面积在6.5万亩以上,其中人工种植2000多亩,品种有前胡、天麻、土党参、朱砂根、血人参等,主要分布在六广、六屯、洒坪、六桶、小箐等乡镇。

“我们以政策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和科技资源向产业链上游集聚,建立更多中药材基地种植示范点,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修文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贵州三力制药的数字化药田、六广镇前胡基地的集约化管理,正是修文县“强基”战略的生动缩影。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大新技术应用,既保障药材品质,更让“石缝经济”成为兴业强县富民的“绿色银行”。

创新赋能 锻造国药标杆

在修文经开区贵州康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国内一流的苗药健康产品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每分钟就有1000余片现代贴膏新鲜出炉。

康珠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信好介绍,该公司已被评选为“贵阳贵安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成立了“贵阳市康珠大健康专家工作站”,这个深耕苗医药领域的企业,正以专家工作站为支点,撬动苗药的创新发展。

在中华老字号企业——贵州德昌祥药业的生产车间内,贵州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龙凤至宝丹”正通过炮制、切片、粉碎、混合、泛丸等一整套传统手工艺流程诞生。

“师古不泥传经典是德昌祥屹立百年的制胜法宝,若是没有传承就是无根之水,但是不懂得与时俱进的创新,再好的传承也将走向没落。”德昌祥药业总经理余渊对此深有感触。该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快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拥有17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专利,101件有效商标。

康珠药业的苗药贴膏生产线、德昌祥非遗技艺的数字化重生……这些企业的创新实践,映射出修文县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中医药智造的深层逻辑。

多年来,修文县加速推进“科技兴药”战略,构建“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态,引导企业将传统苗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举全县之力突围“大健康”领域新赛道。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搭建专家工作站、推动非遗技艺数字化,全县药企获有效发明专利近100件,在库高新技术企业7家。

以创新提质为自觉追求,修文县健康医药产业发力奔跑,花繁成景。截至2024年,全县形成涵盖囊剂、喷雾剂、片剂、颗粒剂、栓剂、酊剂6大剂型,208个注册产品的多元矩阵,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5个,医药品种包含民族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这场以“苗药现代化”为核心的智造革命,正将口耳相传的苗岭秘方转化为破解慢性病管理、老龄化健康等时代命题的“修文方案”。

生态共建 激活集群动能

修文医药产业园区,医药企业忙生产,数以万计的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这个全省医药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之一,正将阳明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中医“治未病”与药膳保健、医药园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从医到药、从食到游的跨产业链融合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修文县医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7.6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2%,其中贵州绿太阳、德昌祥药业等6家亿元级企业贡献率达74%。随着投资5亿元的“苗医药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这个拥有25家企业的产业高地,正从单一生产集群向“种植—研发—制造—康养”全链生态圈迭代升级。

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升级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独特的优势和禀赋,更需要“有形的手”进行培育扶持。近年来,修文县以医药产业园为支点,从延链、强链、补链等方面大力构建中医药产业生态共同体——

推动集群发展“延链”。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医药产业园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企业药品质量提升、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目前,修文医药园区有医药企业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

扶持企业创新“强链”。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药企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支持企业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服务功能“补链”。搭建药企信息、资源、技术共享平台、政银企合作平台、“一站式”服务代办中心等服务载体,为企业解决融资、销售、推广等问题。建立企业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短板,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3亿元,同比增长26.38%。

集聚成势的修文县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前路越走越宽。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物流体系、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修文县成功打造“种植—研发—制造—康养”全产业链生态圈,顺利拓展“医药+文旅”“医药+大数据”等新业态,全县健康医药产业产值也因此节节攀升:2023年,产值突破15亿元;2024年,产值突破17.63亿元;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19亿元。

多维突围 抢占市场高地

率先形成医药健康产业新发展格局,修文县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以产业之“强”促经济发展之“进”。

去年5月,贵州维康子帆药业与圆心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圆心科技充分发挥“医—药—险”全链运营能力,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准化的营销服务,助力传统苗族医药进军互联网领域。

贵州维康子帆药业技术部负责人指着满墙的荣誉奖牌和专利证书说:“公司自主研发的骨康胶囊是治疗骨科疾病的全国独家苗药品种,已列入国家医保乙类,在我国骨质疏松中成药市场中排名一直稳居前列。”

酒香也怕巷子深。2024年,维康子帆果断投入1000万元转战互联网赛道,通过与医药企业合作,在淘宝、天猫、抖音等平台加强拳头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如今,我们年产值逐年攀升,去年公司完成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22.26%。”

这场转型绝非简单的“上网触电”。近年来,修文县通过搭建院企对接平台、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强化展会品牌推广三大举措,推动本土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医药产业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县域内16家医疗机构与25家药企开展专项洽谈会,鼓励医疗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生产的骨康胶囊、肿痛舒喷雾剂等55个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品种。贵州维康子帆药业总经理周安琪表示:“通过平台直采,产品入院周期缩短了40%。”

——实行电商分级扶持策略:贵州绿太阳、贵州维康子帆等8家已开展电商的企业,重点扩大天猫、京东等平台铺货量,肤痔清软膏等产品线上销售额大幅增长;指导道生、同济堂、景诚等传统企业获专项指导入驻抖音、拼多多大药房。

——强化展会品牌推广:在全国药交会、医博会等国家级展会上,修文县积极组织企业集中展示独家品种,参展企业及产品市场认知度大幅上升。

潮起黔中,药香筑梦。修文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文县将继续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围绕产业发展规律、现有产业基础、企业和项目潜在增量等因素,结合医药健康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和八大细分领域开展全方位调研,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全县健康医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