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坚持不懈推进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突出抓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高效率保护、高水平管理与服务,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本报讯 4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坚持不懈推进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突出抓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高效率保护、高水平管理与服务,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安徽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获优秀等次;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中位居全国第五。
聚焦体系建设,我省出台《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深化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安徽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安徽省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南》,发布实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规范》等7个省级地方标准。
同时,安徽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专利申请8502件,16个市均批准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服务)中心。全省共建成运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组织283个、纠纷调解组织148个、保护工作站48个、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组织18个,推动全省16个市仲裁委和80家公证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业务,为全社会提供了丰富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在专利保护方面,推动274名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办理、6家鉴定机构开展侵权鉴定,制发《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便民服务手册》,在5市10县开展国家级试点,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37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介绍。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安徽不断强化商标保护力度。去年,我省成功指导“科大硅谷”商标注册,对两个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人进行行政处罚,查处商标案件2751件,处理商标纠纷2786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线索167条,联合查办涉案金额亿元以上商标大案2起,有效处理23件使用带有欺骗性商标案件。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查处地理标志案件168件。建立安徽省地理标志资源库,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分别达94件和229件,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达2201家。建成地理标志产品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12个,在36个地理标志产品上试点推行质量溯源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地理标志特色质量保证体系。
依法加强科技创新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省设立了全国首批分门类“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打造“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闭环履职体系,并在合肥法务区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创新开展“检护知产”专项行动,合肥检察机关办理了全国首例嵌入式芯片领域侵犯商业秘密案,在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等高新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点”,与企业共建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推动芯片、半导体储存等关键领域技术由个案保护向行业保护拓展。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