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5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成功召开。大会以“合成生物制造,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与生物制造产业
12月5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成功召开。大会以“合成生物制造,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与生物制造产业,致力推动高层次、全方位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生态形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合成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大咖云聚,思想激荡
大会期间,政产学研资等各方齐聚,行业大咖、各届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产业转化、资本融合等内容,探讨合成生物领域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战略路线。
大会还设置了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活动,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AI 驱动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ESG”等热点话题,特别聚焦“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技术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商业转化”,带来一场透视生物制造、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思想盛宴。
合成生物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健康、绿色能源、农业和食品等领域。麦肯锡分析,预计在2030至2040年,合成生物制造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至3.6万亿美元。
作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风向标,“造物”2024合成生物制造十大新品在本次大会上精彩亮相。此次发布的十大新品经过了细致、全面的征集申报、入围评选,涉及农业食品、能源环保、医疗健康和生物工程设备及相关配套等多个应用赛道,带来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行业成果,重磅发布
作为国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最为快速的城市之一,深圳已初步构建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全过程创新链。在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主论坛上,深圳合成生物领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运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两个重磅进展为我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一系列合成生物行业成果在本届大会上重磅发布。
《合成生物学路线图2030》正式发布。该路线图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牵头,组建了面向2030年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组,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先恩作为组长,成员包括来自40余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08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反复深入讨论形成初稿,同时咨询了34位资深专家,历时2年3个月最终出版。在其他各国先期发布的多个版本“路线图”基础上,该路线图首次提出了“理论框架、使能技术、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四位一体的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架构,并理性地预测了至2030年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对合成生物学领域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谋划。
合成生物学系列丛书正式发布。系列丛书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包括医药、生物化工、农业与食品、能源、环境、信息、材料等应用领域,还涉及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和安全、伦理和法律研究等,系统地展示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新成果。
茅台揭榜挂帅榜单发布。榜单围绕“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覆膜研究”“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酒瓶)底座研究”两大需求,探索生物基材料对现有化石基覆膜、珍珠棉底座等的替代,在绿色低碳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相关性能要求。
《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中国工程院于2023年立项开展了“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战略分析”战略咨询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牵头,项目组对合成免疫技术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了《关于抢占合成免疫技术应用先机-加快培育智能化免疫细胞药物产业的建议》。
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是2023年7月由国家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国投集团、招商局集团、深业集团、华熙生物、华恒生物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承载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进一步提夯实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培育生物领域创新企业集群,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从而提升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