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当收视率特别高的强强对话,由于话题性太强,往往被称为“世纪之战”,这类世纪之战见证了人类在某个维度最巅峰的对决,它是艺术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极限的拓展,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
世界体坛中,无论什么项目,强强对话总是让人期待,亢奋,血脉贲张的。
特别是当收视率特别高的强强对话,由于话题性太强,往往被称为“世纪之战”,这类世纪之战见证了人类在某个维度最巅峰的对决,它是艺术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极限的拓展,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
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世界体坛五大收视率最高的世纪之战。时隔多年,这种经典对局依旧让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1974年10月30日,一场举世瞩目的拳击比赛正在上演,时任WBA,WBC重量级双料冠军乔治·福尔曼对阵前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福尔曼时年25岁,身高1米91,臂展1米99,体重99.79公斤,当时的战绩是40胜0负,37次KO对手。阿里时年33岁,身高1米91,臂展2米,体重97.96公斤,当时战绩是44胜2负,31次KO对手。这场比赛吸引了全球超10亿人观看,这场比赛的商业价值和政治影响力都远远超越了拳击本身。比赛场地设在非洲的刚果扎伊尔金萨沙,周围都是丛林,所以这场比赛被称为“丛林大战” 。
当时阿里处于低谷期,复出之后先负弗雷泽后负诺顿,而福尔曼横空出世正值巅峰,两回合将弗雷泽击倒六次,之后轻松KO诺顿,矛头直指“过气拳王”阿里,所以这场比赛对于阿里来说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
福尔曼年轻,体能好,重拳的威力空前绝后,宛如来自深渊的魔鬼,所以一上来就祭出重拳三板斧,不惜体力地向阿里发起进攻,想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KO对手,结果这种铁憨憨战术正中阿里下怀。比赛大部分时间,阿里都是被逼到场边背靠绳子做防守,看似非常被动,但是阿里出色的脚步和防守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比赛过程中阿里频频用言语挑衅福尔曼,这让福尔曼怒火中烧,疯狂进攻。
就这样过了8个回合之后,福尔曼体能透支,宛如摇摇欲坠的大厦,阿里看到机会来了,开始利用体能优势发动反击,最终在一连串重拳当中,福尔曼倒地不起,阿里获胜,再次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拳王。
这场力量与智慧的对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闭路电视按次付费观看人数达5000万,全球观看人数超10亿人,在英国,有超过2600万人通过BBC观看这场比赛,占了当时英国人口的二分之一,阿里和福尔曼的出场费都超过了500万美元,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俩人一场比赛的收入超过了10亿。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决赛,是奥运历史上最经典的飞人大战,当时百米五虎悉数出场,尤塞因·博尔特,泰森·盖伊,阿萨法·鲍威尔,约翰·布雷克,贾斯汀·加特林。
这场跑9秒80连奖牌的拿不到的百米决赛缔造了很多经典,博尔特的强势卫冕,布雷克的异军突起,加特林的王者归来以及鲍威尔不甘的眼泪等等。最终,博尔特以9秒63的成绩力压群雄拿到金牌,给这场世纪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当时英国广播公司(BBC)统计,决赛的那天晚上有2000多万观众通过他们的电视信号收看了这场百米飞人大战,占英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场比赛在英国的收视率仅次于开幕式。甚至8月4日那个对于英国来说连夺6金的“超级星期六”都不能与之相比,可见观众对这场比赛的期待程度。
在全球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这场百米飞人大战的收视人群达到10亿。
15年前的巴萨皇马,是世界足坛的唯一焦点,每场对决都是火星撞地球。
当时巴萨首发阵容总身价为6.3亿欧元,皇马为5.5亿欧元,皇马队品牌价值4.77亿欧元全球第二,巴萨为4.67亿欧元全球第三。两队的头号球星分别是排名世界前二的梅西和C罗。
当时巴萨依靠瓜式传控打遍天下无敌手,皇马为了对抗巴萨买下了能买到的全世界最好的球星,这场比赛被称为“宇宙队PK银行战舰二期”,所以双方在欧冠半决赛这么重要的场合碰面,话题性和期待值全部拉满,全世界亿万球迷都在期盼着这场足球饕餮盛宴。
最终,巴萨客场2:0战胜皇马,梅西梅开二度,这场比赛诞生了梅西中路单枪匹马突破过掉皇马四名防守球员将球打进的炸裂画面,这个进球不是反击中的长途奔袭,不是边路的靠速度生吃硬趟,而是在中路防守全部落位之后的靠一人之力改变战局,巅峰梅西的凌波微步依靠一己之力拆解了皇马的整条防线,此等逆天操作只有李云龙带新一团正面突围坂田联队的包围圈可以相媲美,把超越整个时代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世纪对决全球有超过6亿人观看。但就比赛精彩程度来说,6亿人的数字配不上这么经典的比赛,如果放到网络更发达,球员身价普遍泡沫化的今天,比赛收视率破世界纪录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场比赛被美国《体育画报》评为20世纪最佳体育时刻,美国队4-3击败苏联队拿到金牌。
1980年的冬奥会在美国的普莱斯德湖进行,冰球是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含量和精彩程度超过其他所有冬奥项目。当时进入男子冰球决赛的,是美国队和苏联队。
在当时冷战大背景下,很多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苏联和美国,在军事,科技,经济,文化,舆论方面掐得死去活来,可以用不共戴天来形容,那么体育自然也不甘落后,所以这场决赛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成为背负了政治色彩的世纪之战。
当时美国队主要由大学生组成,队内20人,只有巴兹-施奈德参加过冬奥会,其他的球员有来自于明尼苏达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等,都是学生军。因为当时的规则是顶级职业运动员不允许参赛。苏联队则众星云集,他们从1964年起已经连续4次冬奥会夺冠,队内的头号球星是鲍里斯-米哈伊洛夫,门将也是顶级的弗拉迪斯拉夫-特雷蒂亚克,这支球队有四人后来入选冰球名人堂。
冬奥会开始前3天,美国冰球队和苏联队进行了一场热身赛,当时美国队3-10惨败。
当时的赛制不是淘汰赛,而是循环赛,所有球队都要碰一遍按成绩决出排名,倒数第二场,苏联对上了美国。
整场比赛比分非常焦灼,美国不惜体力的围剿三度落后三度扳平比分,苏联队教练季霍诺夫关键时刻犯下错误,用替补门将米什金换下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门将特雷蒂亚克,结果比赛最后十分钟美国队长齐鲁奥破门将比分反超,美国队最终4:3击败苏联,上演奇迹之战。
这是足坛新势力与足坛准球王的宿命之战。梅西荣誉大满贯只差最后一块拼图—大力神杯,赢了就荣膺足坛GOAT,法国赢了,姆巴佩将已两个世界杯冠军成为新王,梅西职业生涯7个金球奖,6个欧洲金靴,10个联赛冠军,4个欧洲冠军等一系列琳琅满目的荣誉都将成为姆巴佩登基新王的注脚。
这是近十五年足坛绝代双骄的终极之战。梅西和C罗,较劲了半辈子,世界杯冠军就是两人荣誉的压舱石,谁拿到世界杯谁就将彻底压死对手,进入荣誉的另一条赛道,阿根廷赢了梅西将一步登天,输了将万劫不复,亚军是最大的失败,梅西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是南美足球对抗欧洲足球的话语权之战。如果阿根廷输了,欧洲足球将连续五次世界杯夺冠,足坛格局彻底改变,世界足坛两极将变为一极,欧洲足球一家独大将成为这一代甚至下一代球迷的记忆,南美足球从此一蹶不振还是未来东山再起,谁也不知道。
所以这场比赛的关注度可想而知,全球超20亿人通过各种电视信号和媒体观看了这场比赛。比赛的内容也对得起球迷的期待,阿根廷两度领先,法国队两度扳平,梅西决赛梅开二度,姆巴佩帽子戏法为法国队回魂。最终,上帝选择用点球大战,也就是俄罗斯轮盘赌的形式决定冠军归属,这一次幸运女神站到了阿根廷这一边,阿根廷捧杯,梅西封王,成就足坛金满贯,职业生涯宛如童话般美好。
完。
来源:眼见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