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以来,四川省教育厅(简称教育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简称省地方志办)在全省积极推进“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制度化设计、分类化实施、融合化传播,推动方志文化深度融入思政教育,筑牢青少年文
方志文化进校园 育人铸魂谱新篇
——四川推进“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以来,四川省教育厅(简称教育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简称省地方志办)在全省积极推进“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制度化设计、分类化实施、融合化传播,推动方志文化深度融入思政教育,筑牢青少年文化自信根基,开创史志育人新局面。
主要做法
聚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创新开展“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指导各市(州)教育和地方志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方志文化进高校、进中学、进小学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逐渐成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载体。
强部署,做好顶层设计。聚焦加强优质文化供给、推进教化育人等重点任务,2020年起,省地方志办持续将“方志文化进校园”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加强建章立制,顶层设计更具科学性、可执行性。一是2023年12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在建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小学建立史志文化宣传阵地。二是2024年3月教育厅、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史志文化宣传工作的通知》,强调全省地方志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进史志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立、队伍组建、活动开展等重点任务。三是2024年8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志事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引导全省地方志部门围绕“四川方志大讲堂”品牌,结合实际打造方志文化宣讲子品牌,组建宣讲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方志文化宣传活动。
抓推进,高效分类实施。一方面,着力做好省级层面示范带动。省地方志办围绕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等要求,在川渝两地18所高校设立18个方志馆高校分馆(其中川渝共建3个),2023年6月提出“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构想并在西华师大举行首场试讲。2023年10月组建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2023年12月印发《“方志文化进高校”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目标、组织领导、实施方式等提出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指导各市(州)结合实际开展有益探索。将志鉴成果送进学校史志阅览室,在有关学校设立史志主题图书角和文化墙(廊),结合学校日常教学探索开展史志知识竞答、史志主题演讲、史志故事征文、绘画、特色文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方志文化宣讲,学校、学生、家长加入方志文化宣传队伍,全省“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广宣传,提升宣教实效。为增强方志文化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方志文化教化育人实效,省地方志办顺应新媒体传播方式,制作展播《方志文化高校行 红色印记耀巴蜀》《以志润心 育才铸魂——四川省探索方志育人的新实践》主题视频,在“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中采取“现场宣讲+网上直播”形式,线上通过“方志四川”视频号直播且可随时随地回看,增添了活动趣味性、互动性、高效性。通过“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四川省情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等载体,宣传全省方志文化育人经验做法。
成效亮点
联动教育力量,纳入学校思政课程安排。全省地方志部门深耕存史修志主责主业,以地情资源活化传承为抓手,为教育系统创新思政教育提供鲜活教材支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推动“以史化人”取得新成效。泸州市组建以学校思政教师、优秀少先队员等为骨干力量的史志文化宣讲队,开展“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展演活动。资阳市、攀枝花市仁和区、绵阳市游仙区积极推动史志融入学校思政课堂,将史志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文化课全过程,打造形式新颖、入脑入心的史志主题思政课。
推动宣教结合,打造宣讲特色品牌。“四川方志大讲堂”成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2023年6月至2025年4月25日,省地方志办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3所高校举办14场“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2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听取讲座,相关工作做法和活动信息被“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省教育厅网、中新网、四川教育电视台、教育导报网等媒体报道。
部分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讲活动
推动校地融合,举办史志专题活动。成都市开展第二届“志成都·知未来”方志文化进高校系列活动,通过成都历史文化线上知识学习与竞赛、书韵飘香进校园、“AI畅想成都历史故事”短视频征集、“方志文化大讲堂”暨方志馆参观研学等活动,深入推进方志文化进校园、入人心,全国131所高校超10万学生参与。成都举办第二届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活动,吸引超100万中小学生和家长参加。
推动资源整合,共同唱响主旋律。成都市举办首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吸引全市100余名优秀教师参与,评选出30堂方志好课,新华社、人民日报党媒平台等近30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跟踪报道,掀起新一轮读志用志热潮,活动荣获成都市“2024年度教育共生典范”奖。泸州市转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编纂《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陆更夫》等系列连环画,与市文化研究中心、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出品动漫《泸州历史一分钟》两季40集。阿坝州州县共建“志中阿坝”微信公众号,数百名方志爱好者出任“方志主播”,建立“你点我讲”的点单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全民读志、志慧阿坝”活动覆盖面,凭借浓浓的“乡土情”与读者共情,达到“培根铸魂”的目的。
经验启示
通过“喜闻乐见”的内容拉近传播“距离感”。注重因地制宜确定选题,充分体现当地历史变迁、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等特色,精心打磨授课内容,真正发挥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的作用。如,在“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讲中,主题有《这就是阿坝——地方志视野下的多彩阿坝》《“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方志之情与方志之义》等,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现实的烟火气,用生动鲜活的宣讲让听众进一步了解一方土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民情风俗。
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受众“获得感”。注重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准确把握学生群体善于思辨特质,选取话题性、参与性和热度较高的题材,提前制作宣传内容,如《蜀道考古调查及历史文化研究》《苏东坡:家风熏育下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等,现场设置专家讲座、互动交流、赠书等环节,将厚重志书里的内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
通过“互促共享”的理念增强各方“参与感”。以活动及大赛为契机,以新媒体为媒介,吸纳社会群体为方志文化传声。2024年,省地方志办、团省委联合举办首届四川“史志杯”巴蜀文化朗诵大赛及“史志杯”春节文化朗诵作品征集活动,吸引全国十余省(市)社会公众参与,收到5500余件参赛作品,1167件作品获奖。视频朗诵让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下一步,全省地方志系统将会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民盟、民进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提出的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的要求,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质效,推动全省“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执笔:曾 娟(四川年鉴社)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