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萨特的跨文化接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58 1

摘要: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理论系谱中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著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史,构成现当代跨文化传播与思想交流的典范。其中,日本是继法国之后,翻译、出版和研究萨特著作最多的国家。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理论系谱中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著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史,构成现当代跨文化传播与思想交流的典范。其中,日本是继法国之后,翻译、出版和研究萨特著作最多的国家。

作为小说家的萨特在日本亮相

在日本的思想史上,法国思想鲜少受到日本哲学讲坛的重视,其更多的是由文学研究者承担起介绍的责任。萨特于1937年7月在《新法兰西评论》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墙》被翻译家石川湧译出,并刊登在《自由》杂志1938年1月刊上;随后由诗人堀口大学重新翻译,发表于《中央公论》杂志1940年1月刊。这反映了日本知识界对萨特文学作品跟进的及时性。此外,对萨特文学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后来《萨特全集》主要译者之一白井浩司,由其首先节译、刊登在《文化评论》杂志1941年12月创刊号的《恶心》,是日本最早的译本。相比之下,彼时日本对比《墙》《恶心》更早的《想象力》(1936)和《自我的超越》(1937)以及稍迟的《关于感情的理论概论》等萨特的哲学论稿未有任何介绍。这说明,尽管萨特的文学与哲学在思想上具有不可分性,但在战前首先进入日本的是作为文学小说家而非哲学家的萨特。

对萨特思想的正式介绍

日本对萨特的正式介绍开始于战后初期。随着《存在与虚无》(1943)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的出版,欧洲文化界对萨特的热烈讨论引发了存在主义的大流行。受此影响,曾留学德法的日本青年研究者们(如九鬼周造)率先参与了对萨特哲学的初步介绍。同时,战后初期京都出版业的活跃及其对萨特著作的高度关注,对萨特思想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文学》杂志1946年10月首先刊载了吉村道夫节译的小说集《墙》中的短篇《闺房秘事》(1938)。译文的篇首还专门用一整页的篇幅刊登了萨特的近照及介绍短文,这是对萨特在日本的首次正式介绍。随后,日本文学界掀起了对萨特小说的热烈讨论,并很快将《闺房秘事》以独立著作(三册)的形式出版,由吉村道夫与伊吹武彦合作翻译。这表明,战后初期京都出版业的繁荣与萨特著作在日本的正式出版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日本哲学界对萨特的接受

1940年代以降,法国理论界一改此前阿尔都塞所称的“贫瘠”局面。伴随现象学运动的推进,法国理论逐渐在欧陆内部显现出复兴之势,萨特自然引起了本就高度关注欧陆现象学的京都学派的注意。除了与萨特有直接接触的九鬼周造,西田几多郎、田边元、三木清等也在不同程度上讨论或提及萨特的哲学思想。以此时为界,日本对萨特的接受不再局限于他作为文学家的身份,而是将其哲学思想也纳入了视野。

日本知识界对萨特的日益关注,间接推动了出版界对其著作的引进、翻译和出版的规模扩展。朝吹登水子曾断言,日本是“世界上读萨特书最多,也是萨特研究书最多的国家”。此外,日本是全球首个开始出版《萨特全集》的国家。1950年代起,位于京都的出版社人文书院开始组织《萨特全集》的编辑、翻译和出版工作,持续到1977年,共出版了38卷,基本涵盖了萨特在哲学、文学、戏剧、随笔、评论等多个领域的主要作品。截至1966年萨特访日这一鼎盛时期,人文书院版《萨特全集》已在日出版超过170万部,仅《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的发行量就达16万部。与“萨特”“存在主义”相关的出版物发行量也在1966年达到顶点,而与萨特相关的杂志文章数量则曾分别于1966年和1980年两度达到峰值。(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贴近地面飞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