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力亚于 1983 年 9 月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司机,因家庭条件未能接受良好教育,靠着开车的手艺维持着家庭生计。母亲与父亲自由恋爱,婚后感情和睦。朱力亚作为家中独女,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大学校园里,青春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其中有欢笑、有梦想,也有懵懂的爱情。然而,有这样一个故事,却如同一出悲剧,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 21 岁的女大学生朱力亚,她的人生因一场跨国恋情,被无情地拖入了黑暗的深渊 —— 感染艾滋病。
朱力亚于 1983 年 9 月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司机,因家庭条件未能接受良好教育,靠着开车的手艺维持着家庭生计。母亲与父亲自由恋爱,婚后感情和睦。朱力亚作为家中独女,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父母虽收入不高,却对她寄予厚望,省吃俭用将她送进当地的 “贵族学校”,希望她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学校里,朱力亚深知自己家庭条件与同学们的差距,因此总是表现得高傲,以此来掩盖内心对被歧视的担忧。初中毕业后,她凭借努力进入一所中专学习外语。在中专期间,朱力亚的学习成绩优异,成功获得了三个大学保送名额中的一个。
2002 年,她未参加高考,便顺利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开启了她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后,校园里丰富多样的生活让朱力亚既兴奋又有些迷茫。在这个国际化的校园环境中,外国留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朱力亚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她觉得这些外国留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如果能与他们交往,或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她也认为这是一个提升英语水平的好机会。
2002 年 9 月,大一刚开学不久,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朱力亚在一家音像店结识了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马浪以学习汉语为由,向朱力亚要了联系方式。此后,两人频繁相聚,马浪的风趣幽默、文雅帅气深深吸引了朱力亚。
很快,马浪向朱力亚表达了爱意,朱力亚欣然接受,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为了能有更多相处时间,他们在校外租了房子,开始了同居生活。
在这段恋情中,朱力亚全身心地投入。她觉得和马浪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无比快乐,马浪成为了她眼中最优秀的男性。朱力亚甚至憧憬着大学毕业后,跟随马浪去他的家乡巴哈马,或者去临近的美国、加拿大生活。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段看似美好的恋情,实则是一颗隐藏着巨大危机的定时炸弹。
2003 年,朱力亚开始察觉到马浪的身体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朱力亚的询问,马浪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是小毛病,朱力亚并未过多在意。毕竟,在爱情的甜蜜中,她选择了相信男友。
然而,危险正一步步逼近。2004 年 4 月初,马浪突然告知朱力亚自己有事要去北京,随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朱力亚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还没来得及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外事机构便找到了她,告知她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 —— 马浪身患艾滋病,已被遣返回国,而她需要尽快去疾控中心做艾滋病检查。
那一刻,朱力亚的世界崩塌了。在去疾控中心的路上,她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噩梦。但现实却无比残酷,检查结果显示,她也感染了艾滋病毒。此时的朱力亚,年仅 21 岁,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瞬间陷入了黑暗。
早在 2004 年 1 月初,朱力亚就察觉到自己身体不对劲。她开始频繁发烧,浑身乏力,这些症状与马浪身上的如出一辙。而且,她与马浪在同居期间,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如今想来,被感染似乎已成必然。
确诊艾滋病后,朱力亚的大学生活戛然而止。学校找到她谈话,希望她离开公寓楼,并建议她提前毕业。尽管朱力亚与学校沟通后保留了学籍,但她深知,作为一名艾滋病患者,自己的未来已变得无比渺茫。
她不敢将自己患病的消息告诉父母,在她心中,父母对她寄予了厚望,她无法承受让父母失望的后果。除了学校老师,身边熟悉的人都对她的病情一无所知。无处可去的朱力亚,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 前往河南,帮助那里的艾滋病人。
当时的河南是中国艾滋病的重灾区,那里的艾滋病人大多因卖血而感染。朱力亚明白,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因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河南,朱力亚一边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教艾滋病患者的孩子学英语,一边定期举办讲座,将当地的艾滋病人聚集在一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交流的平台。
那个时候,互联网并不像如今这般发达,朱力亚退学前往河南的事情无人知晓。学校对外宣称她出国留学了,同学们也因她英语好且有一个外国男友,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然而,朱力亚的故事终究无法一直隐瞒下去。2006 年,经过深思熟虑,为了提醒广大年轻人在亲密行为中做好安全措施,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辙,朱力亚决定站出来,公开自己的经历。她的勇敢之举,让更多人了解到艾滋病的危害,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
此后,朱力亚创作了《艾滋女生日记》一书,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呼吁大家关注和预防艾滋病。她还公开在高校巡回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学生们传递着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009 年,在与病魔抗争了 5 年后,朱力亚因病发离世,年仅 27 岁。她的离去,让人们深感惋惜,但她留下的故事,却如同一座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朱力亚的悲剧,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警钟。它提醒着我们,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阳光下生活。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