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富顺二中有这样一位老师,28年党龄、26年教龄。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到如今的教育“领路人”,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刘华。
自贡融媒记者 李秋玥 陈行 张熠 文/图
在富顺二中有这样一位老师,28年党龄、26年教龄。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到如今的教育“领路人”,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刘华。
“原来生物课还能这么有意思!”这是学生们对刘华课堂的评价。在刘老师看来,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和生活、国家大事结合起来。2021年,他从一次关于海军的新闻报道中受到启发,带着学生开展研究。那段时间,实验室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大家查资料、做模型、写方案,忙得不亦乐乎。最终,他们创作的潜艇领域相关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刘华还两次被邀请到北京,在颁奖典礼上分享经验。
在航天科普活动中,学校校门屋檐上的苔藓吸引了他的注意。“苔藓在缺水干枯后,遇到雨水又能复活,这其中藏着大学问。”他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结合苔藓的特性,设计出了月球生命科学实验方案。这份凝聚着师生心血的方案,从全国1000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在全国仅有2个名额的“嫦娥七号”探测任务科普载荷创意试验征集活动一等奖。
刘华不仅课讲得好,还特别爱搞研究。这些年,他主持、参与了12项课题研究,获得过2次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发表了5篇论文,还参与编写出版了3本书。有一次,他发现学生对环境问题很感兴趣,就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把环境教育、科技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大家跑图书馆、做调研、开研讨会,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摸索出中学环境教育的“12345”策略,也由此拿到了四川省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后来,他又带着团队开展省级课题研究,开发出了适合本校学生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除了搞科研,刘华还特别热心公益。他发起“争当沱江小河长”活动,联系了沱江流域6个市22所学校,组织10000多名学生一起参与。孩子们在活动中当“哨兵”“宣传兵”,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力量。在他的推动下,学校还建成了校园气象站、“航天主题”科技馆,拿下了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航天特色学校等众多荣誉。
作为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华特别操心年轻老师的成长。他表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为了帮助年轻老师,他琢磨出“青蓝共进”培养体系,积极落实学校“13510”成长路径。这些年,在他的帮助下,有30多人次在国家及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20多人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为了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学到新知识,刘华经常带着老师们去赵化中学等学校送教,把“太空种植”“生态保护”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知识,变成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内容,在乡村课堂上播下科学的种子。
26年,9000多个日夜,刘华用坚守和热爱,在教育的土地上默默耕耘。“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刘华表示,未来,他将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拼搏奋进,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编辑:张翠娜
编审:吴山冠
来源:自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