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将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通过顶层设计、龙头带动、搭建平台、企业参与等,扎实有效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0.8亿元、同比增长24.9%。
近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商学院学生正在上电商直播课。全媒体记者欧钰宇摄
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将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通过顶层设计、龙头带动、搭建平台、企业参与等,扎实有效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0.8亿元、同比增长24.9%。
人才是电商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行业,探访我市如何培育电商人才,把贵港特产卖出去。
“学成归来,我想回到家乡发展”
对于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覃丽平来说,求学路上最大的欢喜莫过于去年9月顺利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成功晋级,成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
“我的家乡桂平市木乐镇服装产业兴旺,带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我希望完成学业后,能够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覃丽平说。
在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求学期间,覃丽平接触到网店运营推广、农产品电商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络直播编导等课程。刚入学没多久,覃丽平就被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吸引,尤其将数据转为可视化的过程,让她感受到数据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各类信息的载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天其他同学还没起床,覃丽平已经围着学校的操场跑了四五圈,然后吃过早餐赶在7时许到达教室。甚至周末,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每天跑步是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覃丽平说。
覃丽平的求学目标很明确,就是从中职升高职,再从高职升本科。去年,在中职升高职考试关口,恰好遇到自治区举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覃丽平对于升学和赛事都志在必得,她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做题。压力大时,她就在心里默念:“可以的,自己一定可以的。”就这样坚持了近1个月后,覃丽平和搭档最终获得了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赛项团体二等奖,自己也顺利通过了升学考试。“我始终坚信,紧盯目标不放弃,一定会有收获。”覃丽平说。
“小有名气,我想不断突破自己”
“欢迎各位亲们来到主播的直播间,主播现在就在番石榴的果园里,目之所及都是新鲜的水果……”近日,由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组成的启航电商直播团队,走进港南区八塘街道木龙村一番石榴种植基地,在乡村地头,将直播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践。
田洁颖是启航直播团队的一名成员,也是一个已积攒有11万粉丝的主播。田洁颖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后并没有急着变现,反而清醒地认识到,空有流量而没有电商运营专业知识不行,从而选择了学习深造。
“我从小就有一个明星梦,我知道这不现实,但仍然希望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现自己。”田洁颖说,她的走红源于在南宁就读中职学校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条舞蹈视频突然火爆,粉丝量激增。“比起过早地透支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我更想学懂弄通电商直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用更专业、更全面的知识来支撑未来的直播带货之路。”田洁颖说。
田洁颖不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醒的认识,选择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认为,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新院校,背靠贵港这座新兴产业城,在产教融合方面拥有资源优势,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与贵港中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抖音运营技能培训班”,通过校企合作及项目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的实战能力,为企业输送“即用型”人才。
如今,田洁颖所在的启航直播团队,在校方的指导下,已参加各级电商直播比赛和现场助农直播活动10余场,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正在向一个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迈进。
“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产业经营教研室负责人蒙尚敏表示,该院校将贵港当地的农特优产品引入课堂,加强与本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农产品电商运营的全流程技能,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电商人才。
“返乡耕种,我想多个售卖渠道”
4月24日,在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的蔗田里,甘蔗拔节生长,绿波起伏。村民温增暖正忙着给他的4亩黑皮蔗培土。
“黑皮蔗种植想要突出它甜、脆和软熟的口感,除了气候影响,开垄、培土、追肥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点都不能松懈。”温增暖说,网络直播带货售卖黑皮蔗,向顾客强调的是源头直发、现砍现卖,除了保鲜还要保证口感,才能赢得更多的回头客,在新赛道上跑得稳跑得远。
温增暖原在广东务工,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从地头收购蔬菜送至工厂的食堂。考虑到家里父母已年迈、孩子尚小,需要照顾,温增暖于2022年回到家乡,种植甘蔗。
接触线上直播带货前,温增暖家里的黑皮蔗售卖主要靠批发给商贩和水果店,以及靠自己路边摆摊。摆摊时,温增暖前一天晚上就要把甘蔗砍好装车,第二天早上6时便得拉往城区,在菜市场、小区周边摆卖,早出晚归不说,还要看天气。“每天一车300公斤的甘蔗,除去伙食、水和油等开销,每公斤净挣1.2元。但是,时间、地点都受到了限制。”温增暖说。
看着短视频平台各直播间里此起彼伏的叫卖,温增暖心想,自己有货源,能够把控货源的品质,真金不怕火炼,为什么自己不试一试?
说干就干。开播前,温增暖多次到镇上找快递网点,拿到对自己相对有利的物流价格,还向本地做得比较成功的带货主播请教直播的话术和注意事项;之后,他又报名参加港北区人社部门组织的电商培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温增暖在2023年11月黑皮蔗砍收的季节,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和一套声卡设备,便在田间地头开启了第一场带货直播。
万事开头难。温增暖的第一场直播,只卖出20多件黑皮蔗,连播了5场之后,增至50多件。到2024年,温增暖每天线上售卖黑皮蔗达120件左右,相当于450多公斤。
“我始终相信,会越来越好的。”温增暖说,虽然线上售卖除了快递、人工打包等成本,每公斤黑皮蔗只赚0.4元,但是薄利多销,免了他出摊日晒雨淋的苦,还新增了一个售卖渠道,哪怕有一天黑皮蔗在本地滞销了,他还有其他退路。
温增暖在售卖自己种植的黑皮蔗之余,还帮助其他村民在线上售卖特产,减轻村民销售压力。永福村村委工作人员将温增暖的干劲和热心都看在眼里,目前正计划着和温增暖合作,将永福村的农特产品推销出去。“我们村种植有竹荪和灵芝,村集体还有灵芝深加工食品厂,如果能将产品推销出去,我们就发动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助农增收。”永福村党支部书记陈坚说。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全媒体记者 欧钰宇
来源:贵港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