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非简单的资源堆砌或规模扩张,而是一场关乎思维、价值与格局的深刻变革。企业家精神,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企业穿越迷雾、突破桎梏,在时代的潮涌中锚定航向。这种精神不仅是商业智慧的凝练,更是一种融合创新、担当、
编者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非简单的资源堆砌或规模扩张,而是一场关乎思维、价值与格局的深刻变革。企业家精神,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企业穿越迷雾、突破桎梏,在时代的潮涌中锚定航向。这种精神不仅是商业智慧的凝练,更是一种融合创新、担当、诚信、韧性与远见的系统性能力,成为驱动民营企业迈向卓越的“精神密码”。
1
创新驱动,以颠覆性思维突破发展天花板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打破低端锁定困局的核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华为“备胎计划”十年磨一剑,以芯片自主化突破技术封锁;比亚迪从电池制造商到新能源汽车全球领跑者,以垂直整合模式重构产业链逻辑。这些案例揭示:真正的创新需企业家具备“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颠覆既有商业模式,构建“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市场迭代”的创新生态。
更深层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对“不确定性”的驾驭能力。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曾说:“我们不做市场的追随者,而是定义未来场景。”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过程。”这句话精准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这要求企业家以“无人区思维”布局研发,通过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机制,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在量子计算、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抢占话语权。
如果企业没有核心创新技术,就难以构建应对市场波动的“缓冲带”“避风港”。民营企业要聚焦主业不散光,在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产业前沿、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当尖兵、创尖峰,不断拓宽掘深企业创新技术“护城河”。我们要在传统“红海”搏杀的同时,要在确保老树发新枝的前提下,优化市场结构,种新树、扎深根,营造“未来森林”,开辟“崭新蓝海”。
2
担当作为,以责任重构商业价值坐标系
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需超越“利润至上”的传统范式,将社会责任内化为发展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强调,管理者的任务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句话深刻诠释了企业家担当精神的核心维度:真正的担当不仅在于个人能力的卓越,更在于通过制度设计与价值引领,将组织潜能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能。福耀玻璃曹德旺捐资百亿建大学,诠释“企业家即教育家”的格局;新希望刘永好推动“绿领计划”,以人才振兴反哺乡村振兴。这种担当不仅是道德自觉,更是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在环境与社会治理(ESG)成为全球标尺的今天,企业家的责任担当需具象为可量化的行动:伊利打造“零碳产业链”,从牧场到物流实现全链条减碳;京东“奔富计划”带动农村产值超万亿,证明商业向善与经济效益可共生共荣。
企业家需以“利他即利己”的哲学,在员工福祉、社区共建、环境治理中构建价值护城河。当前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虽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紧紧抓住国家对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以辩证思维来看当前形势、以长远眼光来看当前困难,立足发展大局保持定力韧劲,变中寻机、化危为机,引领企业穿过周期、跨越发展。
3
诚信固本,以契约精神筑牢发展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到:“信用就是金钱。”企业家精神的升华,精神的觉醒与价值的重生,本质是一场从“商业逐利”到“价值创造”的认知革命。当创新成为基因、担当化为本能、诚信铸就品格、韧性融入血脉、远见照亮前路,民营企业便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书写超越利润的史诗。
无数案例印证:诚信不是成本,而是最稀缺的资产。在数字化时代,诚信体系需与技术深度融合。企业家需以“数字信任”重构商业伦理,让每一次交易、每一份承诺都可追溯、可验证,在透明化中赢得社会认同。
4
坚韧不拔,以逆商淬炼组织韧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
经济周期的波动、地缘政治的冲击,考验着企业家的逆境生存能力。引用《创业维艰》中本・霍洛维茨的话:“在创业过程中,你会遇到无数困难,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能成功。” 任正非“华为的冬天”预言,让企业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俞敏洪带领新东方跨界直播电商,在教培寒冬中涅槃重生。这种韧性源于企业家对“反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将压力转化为组织进化的动力。
企业家身处一线、搏击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感受最为直观、最为深刻。克难靠拼,破局靠干。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拼搏实干的确定性”去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一难、两难、多难”中以变应变,在“既要、也要、还要”中积蓄动能。
真正的坚韧需转化为系统性能力:格力电器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抵御供应链风险,宁德时代以“技术多路径研发”对冲技术路线不确定性。企业家需构建“敏捷型组织”,通过文化韧性、管理韧性、财务韧性的三重防线,锻造无惧风浪的“企业体质”。
5
洞察大势,以时空思维绘制增长曲线
刘俏在《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经济波动中的企业家思维》一文中指出:“企业家需要通过构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理性的分析框架,形成自身的宏观经济判断力。”这句话揭示了企业家洞察大势的本质特征。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发展势头很好,企业家必须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做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转型跨越其时已至、其势渐起、其事待成。当下,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坚持思路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节奏不乱,凝心聚力、咬定目标、持续发力,连续发起攻势、不断厚植优势、一举奠定胜势,努力考出好成绩。
卓越的企业家必是“时空棋局”的掌控者。马云20年前布局云计算,成就今日阿里云的全球第三;王传福押注磷酸铁锂电池,改写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这种远见要求企业家具备“终局思维”,在技术萌芽期捕捉趋势,在市场混沌期预判方向。
战略能力的进化方向在于“动态适配”:小米生态链模式以“投资+孵化”构建产业共同体,美团“无边界扩张”以场景连接重构商业生态。
企业家需建立“三层战略视野”—微观上深耕核心能力,中观上整合产业链资源,宏观上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变局中捕捉结构性机遇。
历史的巨笔,常在关键处落墨;伟大的征途,总在开拓中奋进。让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企业家精神这个关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胸怀、更宽的视野,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在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在群山竞秀中勇攀高峰,坚定不移地走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奋力开启中国民企厚积薄发、强势崛起的锦绣征程!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