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身穿一袭花棉袄,一路跟随5城投喂美国网红“甲亢哥”荣昌卤鹅的“荣昌江哥”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出圈,不仅带火了其家乡特色美食荣昌卤鹅,更为重庆市荣昌区带来巨大流量。
近期,身穿一袭花棉袄,一路跟随5城投喂美国网红“甲亢哥”荣昌卤鹅的“荣昌江哥”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出圈,不仅带火了其家乡特色美食荣昌卤鹅,更为重庆市荣昌区带来巨大流量。
面对这场“流量大考”,荣昌区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仅通过政府及时应对、部门快速配合将这场“泼天流量”稳稳接住,更“捧红”了区委书记高洪波,彰显了“中国式城市治理的荣昌样本”。
由此,也引发我们思考: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座城市该如何发掘自己的“卤鹅哥”?当一座城市成为“流量高地”时,又该如何将“泼天流量”变成“泼天留量”?
一
短视频时代,每个城市都隐藏着自己的“卤鹅哥”,每个城市也都可能因为某一个契机“全网出圈”。一座城市要想成为下一个“流量集中地”,要善于发掘特色、捕捉契机、用好平台。
特色,是一座城市最具潜质的“网红爆点”。每一座城市都具有专属的气质,这份气质往往体现在它的色彩、味道和温度上。而深入发掘其中的特色产品,比如特色景区、特色美食、特色管理模式等,往往能够催生“网红爆点”。其中尤以特色美食效应最为明显。
从2023年淄博烧烤凭借“小饼卷一切”的吃法火遍全国,到2024年甘肃天水的麻辣烫接力爆红,再到2025年荣昌卤鹅的声名鹊起,众多地方特色美食撑起了城市的“流量高地”。细究其原因,在于特色美食不仅具备鲜明的地域标签,更饱含浓浓的烟火气,能让人花少许的钱,获得“口腹之欲”的巨大满足,继而增加幸福感。同时,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色香味俱全并且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食,既容易作为视频素材呈现,又容易引发群体共鸣,继而获得全网“热捧”。而除了直接以美食出圈外,细究起来,近年来爆火的热点网红旅游现象,也都有着浓重的美食痕迹,游客在目的地城市品尝特色美食、体验美食文化,与主客共享的休闲空间一道,共同构成了充满浓浓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契机,是一座城市“引爆流量”的关键。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契机”好比流量引线,一旦发现并且点燃,可能“泼天流量”就会随之而来;而一旦错过,就会让流量如蜻蜓点水,只激起小小的水花,转瞬即逝。试想,如果淄博没有抓住大学生“特种兵式”打卡淄博烧烤的契机,如果“荣昌江哥”没有抓住“甲亢哥”来中国直播的契机,哪里还有淄博烧烤的出圈、荣昌卤鹅的爆火?
当然,引爆流量的契机并不好寻,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不断延伸触角、拓宽知识面,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可以从热播歌曲中寻求契机,比如歌曲《成都》让成都这座城市在优美的旋律中更加火爆,《早安隆回》引发“隆回打卡”热潮;可以从地方活动中寻求契机,比如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带出全国村级体育热潮,福建“游神”这一古老的祈福活动引发关注。这些“流量密码”,可能藏在传统民俗中,也可能藏在时尚元素里,需要城市管理者善于去发现。
平台,是一座城市催生流量的“发酵池”。去天水吃麻辣烫、去黔东南看“村BA”、去长沙游橘子洲、去西安逛大唐不夜城、去重庆看洪崖洞……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日益成为网络流量的集散地,也成为了城市营销的钥匙,塑造了不少网红地标、网红城市。因此,一座城市想要“出圈”,必须要善用媒体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
从繁华的都市天际线到古朴的街巷风情,从热闹的市井生活到静谧的自然风光,从特色的美景美食到极具传统民俗活动……短视频以镜头为笔,以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呈现方式,勾勒出城市的多元面貌,成为了展示城市风貌、传递城市文化的最佳载体。当前,众多城市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短视频活动,如“城市挑战赛”“美食探店”“文化探秘”等,全方位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不仅能够吸引流量集聚,更能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作为全国60个、山东省省仅有的2个媒体融合试点单位之一,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基础上,积极布局短视频平台,充分展示滨州市的亮点特色和发展成效。再比如当下的荣昌,正借助城市宣传短视频的不断散播,向全国各地展示城市治理的新风貌、当地特色美景美食,备战五一假期文旅市场。
二
近几年,“网红城市”多点开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网红城市”往往由一个现象级话题引发,比如当地特色美食、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亦或是突然走红的场景或人物等。但许多“网红城市”存在一开始火得快、火得猛,后续却难以为继,颇有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遗憾。
而这,也值得我们深思:“网红城市”如何才能将“流量”变“留量”?
以城市“最大善意”持续“吸粉”。对一座城市来说,“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流量就是“关注度”,对于一座城市的文旅推介,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的流量关注和爆发式的热销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城市特色,激起游客“想去看看”的动力。但流量也是“考试卷”,对一座城市的品质建设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座城市如果正处在巨大的流量洪流中,如果管理者反应不及时,即使出现一点点管理上的不善,也会导致流量的反噬,产生负面信息。因此,对一座城市来说,无论是已经成为“网红城市”,还是铆足劲想要成为下一个“网红城市”,都应该保持对流量的敏感性,以“最大善意”接受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跟进处理妨碍流量“进城”的难点堵点,打通服务广大网友“最后一米”。比如,前两年爆火后的淄博连夜修路、严打宰客、公务员上街服务,只为服务好来自全国各地吃烧烤的客人。再比如,当下爆火的荣昌,不仅政府严令卤鹅企业接住流量别涨价,市场监管部门更是连夜出动,抽查卤鹅品质;为迎接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的旅游热潮,荣昌又推出1.6万个节假日免费停车位,区委书记高洪波一句“不够就停路边”更是直接冲上热搜……
以城市“硬核实力”持续“留粉”。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色彩、味道和温度。不管是为了“引流”还是“吸粉”,最关键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深入发掘自身特色,打造好城市专属IP,以独具魅力的城市品质变“流量”为“留量”。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方式打造城市IP,以优秀文化涵育城市IP的地方性、故事性与人格性,继而夯实城市形象基础,以便在流量来临时“有话可说”,在流量集聚时能“亮出绝活儿”。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对城市进行整体而细致的规划,发展精品化的主文化场景与多元化的副文化场景,推进特色文化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如推进文化体验与文旅线路融合,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同时延伸打造研学、休闲、亲子、康养等多样服务形态,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杆性城市场景,满足更广泛的游客群体。同时,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围绕城市IP推动文旅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让整个城市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比如,当前山东省滨州市全力建设“心安”城市,持续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就业创业充分、居住舒适宜人、全民身体健康、社会心态平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以城市“善于出圈”持续“造粉”。在很多人看来,“网红”就如同六月天的一场急雨,来得快去得快;对“网红城市”的认知同样如此,认为“网红城市”火得快更迭得也快。事实也是如此,不知道如今大家还能想起几个前几年爆火过的“网红城市”?作为“网红城市”,需要力促游客从“始于好奇”向“乐于体验”再向“爱上城市”转化,才不致“昙花一现”。
因此,一座城市想要真正把“流量”变为“留量”,就需要以持续“出圈”留住旧粉丝、吸引新粉丝。比如,可以借助国潮、游戏电竞、剧本娱乐等新兴消费的发展契机,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梳理研判地方民俗活动和“非遗”项目,形成在区域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项目转化机制;从地方史志、民间传说、文艺创作中为地方文化IP提供强地方性、可转化表达的文化基因。通过这些持续的文旅创新,善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制造吸引人的“噱头”,让城市热度持续保持。同时,要创新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场景,以“好品+好景+好人”的模式,增强游客对文化消费场景的黏性,以优质的服务、体验构筑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情感认同,从而让“网红城市”在保住已有流量的基础上,带来持续增长的新流量。此外,要重视与周边地市的联动合作,携手构筑超级IP,共同讲述地区故事,形成大IP带小IP的区域良性发展格局,从而吸引“留量”,催生增量。
穿花棉袄的“荣昌卤鹅哥”如同一团火,照亮了荣昌特色美食的天空;荣昌区委区政府的精细化举措,激活了五一假期荣昌的文旅市场。
相信,随着一个又一个如同“荣昌卤鹅哥”一样的“网红”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会火爆全网。
也期待,随着“硬核实力”不断提升,地方特色不断发掘,利用媒体平台宣传的手段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城市会走到台前,变身“网红城市”,带给人们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