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哪吒》导演兼编剧饺子,原名杨宇,曾在2003年放弃医学学业,转投动画创作。他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创作,最终凭借《哪吒》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前言:《哪吒》导演兼编剧饺子,原名杨宇,曾在2003年放弃医学学业,转投动画创作。他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创作,最终凭借《哪吒》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8年,当动画圈还在为《功夫熊猫》的细腻毛发特效惊叹时,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16分钟短片横空出世。这个用3年时光熬制的作品,竟出自四川小城某个出租屋里,那个曾拿着手术刀的手,此刻正握着数位笔在破旧电脑前死磕。
杨宇,这个后来被称为"饺子"的医学生,正在苦苦坚持,维持他工作生活的费用都来自于母亲的退休金。
泸州医学院的解剖室里,20岁的杨宇握着冰冷的手术刀,当同学们讨论着神经解剖图谱时,他的笔记本里却藏着《大闹天宫》的手绘分镜。
三年医学时光如同困兽之斗,直到某个深夜,解剖学讲义上的哪吒简笔画突然活了过来——红绫翻卷,火尖枪刺破苍穹。这个瞬间,医学院的优等生听见了命运齿轮转动的轰鸣。
当退学申请递到教务处时,老师痛心疾首:"动画是能吃还是能穿?"但杨宇知道,有些火焰一旦点燃,唯有纵身跃入方能重生。
成都的出租屋见证了中国动画史上最震撼的闭关修炼。二手电脑的主机轰鸣声与楼下的麻将声交织,方便面纸箱堆成的"工作台"上,玛雅软件的界面昼夜闪烁。
为省电费,夏天光着膀子作画;为省时间,连续36小时不眠不休。当同行用着万元数位屏时,他把50元的手写板磨出了金属光泽。
《打,打个大西瓜》的诞生过程堪称行为艺术:16000张原画全是手K动画,为表现子弹时间镜头,他用Excel表格逐帧计算物理轨迹;为省渲染费用,把电脑绑上冰块降温超频。这部零成本的短片在柏林短片电影节横扫大奖时,评审团没人相信这是单人作品。
2015年彩条屋的会议室,当易巧听到"我要做颠覆性的哪吒"时,剧本会变成哲学辩论场,申公豹变身镜头短短的两秒却改了三月,让特效团队集体崩溃。
为哪吒的烟熏妆,他翻阅3000年绘画史;为山河社稷图的一缕流云,逼疯五个特效总监。
这种近乎暴烈的完美主义在《哪吒2》达到巅峰:原定3年的制作周期被无限拉长,只因他坚持要创造"观众DNA里没有的视觉奇观"。
当团队抱怨"何必自讨苦吃",他指着墙上哪吒壁画:"当年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肉身时,可曾计较过成本?"
当《哪吒》票房创下记录时,中国动画产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魔丸降世"。这个四川男人用行动证明:所谓天命,不过是给懦夫准备的遮羞布;真正的创作者,永远在逆天改命的征途上。
这部电影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制作长跑,背后凝聚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据统计,共有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参与了这部影片的制作,没有一家外国公司的身影。
正如他在工作室挂着的字——"若命运不公,便和它斗到底"。
来源:Milo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