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2025年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7:07 2

摘要: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15:00举行贵州省2025年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 ,邀请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应急厅党委书记、厅长周乐职,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玉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勇,省气象局副

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15:00举行贵州省2025年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 ,邀请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应急厅党委书记、厅长周乐职,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玉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勇,省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林,省交通运输厅建设养护管理处处长邹飞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图文实录。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省2025年防汛减灾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应急厅党委书记、厅长周乐职,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玉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勇,省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林,省交通运输厅建设养护管理处处长邹飞,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周乐职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应急厅党委书记、厅长周乐职: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贵州防汛减灾工作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根据《贵州省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规定,结合今年以来天气形势,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研判,贵州将于5月1日全面进入汛期。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5年防汛减灾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1.2%;全省江河径流量105.5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据预测,今年汛期我省气象水文形势总体偏差,降水总量较常年总体偏少,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特征,但局地的强降雨极端性明显,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深入查问题、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准备。

一是及时部署推动,环环扣紧责任链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多次调度部署。省防指印发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及时分析研判汛期灾害防范形势,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调整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8.6万余名,实现水库、山塘、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全覆盖,进一步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

二是优化指挥体系,构建高效工作格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调整的决策部署,省级层面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同时保留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工作体系。为所有乡镇配备“智慧应急”融合终端,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一键”调度指挥;与18家省级部门实现音频视频互联互通,与省军区、武警贵州总队、消防救援总队实现情报信息共享共用,有效提高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强化排查整治,全面管控灾害风险。制定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专业排查;相关部门紧盯山塘水库、行洪河道、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公路铁路沿线、野外施工项目、城市地下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部位、重要基础设施,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全面开展排查,建立隐患清单,逐一闭环整改。今年以来,已排查隐患14029条,完成整改11995条,剩余的2034条正在整改并已落实管控措施。

四是健全叫应机制,着力提升响应联动能力。建立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叫应条件、叫应对象、叫应流程,形成“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有核实”的工作闭环。修订完善《贵州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程序,细化不同响应级别各行业部门行动措施,明确启动应急响应期间,省有关部门指派业务骨干到省应急厅联合值守,合力抗灾。

五是强化力量建设,着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立足重大洪涝灾害抢险救援需求,补充采购防洪抢险救灾物资装备,向多灾易灾地区前置物资装备2.8万余件,对全省储备的470余万件物资装备完成盘点和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全省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800余支1.8万余人,建成乡镇综合救援队伍1522支5.3万余人、村级救援队伍1.72万支33.5万余人,所有队伍均已进入备战状态,遇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六是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为53个县1211个乡镇配备应急装备5.39万台(套),为基层配备卫星电话2400余台,帮助48个县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组织指导基层修订应急预案9688个,开展应急演练5356场,培训2051期,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全力抓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主汛期到来前的窗口期,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二是持续强化物资装备补充前置和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升“三断”极端情形下的应急能力。 三是扎实抓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防范应对和中小水库安全度汛,严格落实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域人员。 四是统筹做好抗旱工作,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资源,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

全省防汛减灾工作即将进入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前研判灾害风险,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减灾、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广大人民群众要密切关注气象水文预报预警信息,主动防灾避险,一旦接到转移避险指令,第一时间转移至安全地带,以实际行动守护自身安全。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关心我省防汛减灾工作,汛期及时传递暴雨洪水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灾避险,营造全社会合力防汛减灾的良好氛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吴政权: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贵州汛期的天气情况如何?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省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林:

谢谢您的提问。根据我们的预测,2025年汛期全省降水总体偏少,气温总体偏高。整体呈现旱重于涝的趋势,局地出现阶段性的极端性干旱概率较大。

从具体预报方面看,与往年同期相比有以下特点。

降水方面:我们预测2025年汛期有12个左右的区域性暴雨日,与往年汛期相比偏少3个暴雨日。全省降水量在550~105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5%。与往年汛期相比,省的东北部比如:遵义市大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这些地区多一些(略多1~2成),而西部比如:六盘水市南部、黔西南州大部、安顺市南部、黔南州西南部偏少2~5成,其余大部地区略少1~2成。

气温方面:全省平均气温17~27℃,与往年汛期相比,总体偏高,其中六盘水市中南部、黔西南州大部正常,遵义市东北部、铜仁市东部、黔东南州东部偏高1~2℃,其余地区略高0.5~1℃。

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预测汛期总体旱重于涝,但仍有12个左右的区域性暴雨日,受季风气候影响,我省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9月,从预报上看,汛期我省每个月都有至少1次强降水过程,极端性强降水造成流域性洪涝、局地山洪以及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注意防范应对。

二是高温和干旱。预计盛夏期间,在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前期、8月中旬至下旬中期,省的东部和南部边缘,也就是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局部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的概率较高。

三是伴随高温发生的还有干旱发展。预计7月上旬中期至7月中旬前期、7月下旬、8月中旬至下旬中期,在毕节市大部、安顺市中北部、贵阳市大部、黔南州中北部、黔东南州西部、六盘水市有中等的伏旱天气,黔西南州大部、安顺市南部、黔南州西南部、黔东南州东部局地有中等略偏重的伏旱天气。预计盛夏期间,局地出现阶段性的极端性干旱概率较大,需注意防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请问贵州今年在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方面做了哪些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勇: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历来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一直将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作为防汛重点。结合今年气候特点,我们在备汛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工作指导。相继印发《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导意见》《2025年防汛抗旱方案》,召开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运行管理视频会,对水旱灾害防御,特别是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二是确保责任压紧压实。落实全省4600余处山洪灾害危险区“三个负责人”和2800余座水库(水电站)“三个责任人”,并进行公告公示。三是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在市县自查的基础上,省水利厅派出8个抽查组,开展度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确保汛前整改到位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四是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和水毁设施修复。采取“周调度”方式督促各地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和水利设施水毁修复,全省123处水毁设施全面恢复防洪功能。五是编制修订方案预案。印发《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编制《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实施方案》《贵州省㵲阳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指导各地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并开展培训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我们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暴雨洪水应对方面:一是密切监视短历时强降雨过程,加强江河洪水、暴雨山洪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对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水电站相关责任人进行电话“叫应”,督促指导基层乡镇村组视情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二是根据强降雨预测预报情况,提前预泄腾库,充分发挥水库水电站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同时,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稳定水源。

干旱防范应对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已开工148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全年新建和改造管网1万余公里,力争2025年底前再开工91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项目,全力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是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干旱期间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分时分片供水、延伸管网、恢复应急机井、建设补水工程、拉水送水补充水量等保供措施,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

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贵州今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如何?如何进一步提升防治能力?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玉平: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的地质环境背景较为复杂,使得贵州一直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9%。2025年,结合全年降雨趋势预测综合分析判别,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率仍然较高,西部地区可能偏重,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着力从六个方面高质量推进防治工作。

一是持续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防灾新格局。政府主导是地质灾害防治“定盘星”,部门联动是防治“助推器”,全民参与是防治“压舱石”,我们将持续推动全民全域防控。

四是努力探索“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政策衔接”避险搬迁机制。避险搬迁是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举措,而受威胁群众是避险搬迁的主体,将创新政策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集中资源资金,优先实施高危隐患点避险搬迁。

五是健全完善“权责清晰、实施提速、绩效提升”项目管理体系。加强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进度的动态跟踪,推动项目加速实施,做好治理工程资金监管,确保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织密织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受益”基层防灾宣传网。“铺天盖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针对性开展防治业务培训,增强受威胁群众防灾责任,全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良好氛围,进而实现“人人受益”美好愿景。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

近年来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排水防涝始终是广大市民比较关注的问题,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

谢谢您的提问。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检验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成果之年,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扎实、系统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各项工作,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同时确保城市平稳度汛。

一是强化城市排水防涝工作部署。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督促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坚决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层层抓好落实,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全面落实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责任制。及时更新排水防涝责任人名单,公布市县两级政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各重要易涝点逐一明确了整治责任单位、整治责任人和应急排水抢险责任人,进一步督促各地切实履行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职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深入排查整治排水安全隐患。印发做好2025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组织全省住房城乡行业部门对道路下拉槽、地下停车场、市政公用设施、建筑施工现场、住宅小区等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建立工作台账,有序推进整治工作,消除隐患。

四是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建设。2024年以来,我省获得中央资金支持城市排水防涝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原则,定期调度工程进展,督促各地优化施工组织,在汛期来临前对历史遗留易积水点优先施工安排,避免汛期产生内涝风险。

五是全力做好防汛应急排水处置工作。督促各地排查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抽排设备情况,充实应急排水抢险专业队伍,提升专业排水抢险设备储备水平。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督促各地城市排水防涝主管部门,强化与气象、应急、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助,强化极端暴雨条件下停工、停运、停产和转移避险等应急处置措施。

六是加快构建完善城市排水防涝智慧化监管。我省部分城市开发的城市排水防涝智慧化监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如贵阳市南明区将城市下拉槽、地下人行通道、排水大沟干线等纳入智慧平台,进行实时监测,直观地展示排水防涝设施底数及运行态势,遇到突发情况可迅速响应。同时,我厅正在推进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作为重点板块建设内容,通过该系统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辅以更多智慧化手段,为下一步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汛期,建议城市居民密切关注降雨预警预报信息,强降雨期间,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确需出行时,尽可能避开积水严重路段。驾驶车辆或行人遇到下穿道路(下沉式隧道、人行地下通道、桥涵、低洼路段)等区域积水较深时,请勿强行通过。若车辆在低洼涉水处熄火,人员千万不要留在车上,应及时转移到地势较高处或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在交通运输领域防汛备汛方面,贵州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进入汛期,市民驾车出行应注意些什么?

省交通运输厅建设养护管理处处长邹飞: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全域覆盖、分级管控、科技赋能、联防联控”原则,系统推进防汛备汛工作。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汛责任。成立防汛专班,建立“行业监管+企业负责+技术支撑”的三级责任体系,压实各方责任,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交通运输防汛应急预案》,督促指导企业完善预案体系,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第四,统筹应急资源,落实应急保障。通过开展极端天气和路网运行特征复盘,今年我省储备各类抢险救援装备3855台,应急客运车辆1500余辆,储备应急货运车辆2100余辆。全省一线养护、车辆救援及执法人员等7500余名应急保障人员严阵以待,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汛期期间,夏季高温炎热、驾驶员容易疲劳等各种风险叠加,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在这也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 一是在出行前,要充分了解气象信息,做好出行规划,并利用导航软件或拨打高速公路服务电话12328了解实时路况; 二是要充分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轮胎、刹车、雨刮器、灯光正常; 三是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情报板提示、注意保持安全车距、注意避让抢险车辆,遇暴雨或大雾能见度小于50米时,应尽快就近驶离高速公路。夜间行车要注意控制车速,要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如发生车辆故障时要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省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12328全天候提供路况咨询和救援服务。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