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这场以智能化水平决定制造业竞争格局的较量,离我们不再遥远。从自动化生产到质量控制的精准化,从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无处不展现出AI技术强大的潜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作者克劳斯·施瓦布曾预言:“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将不再是规模与成本的比拼,而是智能化能力的较量。”
AI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这场以智能化水平决定制造业竞争格局的较量,离我们不再遥远。从自动化生产到质量控制的精准化,从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无处不展现出AI技术强大的潜力。
而DeepSeek的出现,更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制造业对企业AI的认知。用友网络副总裁、U9 cloud事业部总经理郑瀛说,“DeepSeek出现后,客户认知发生巨大变化,此前AI应用多在特定群体,如今形成全民AI氛围,几乎每一个客户都关注AI在企业落地的机会。”
但机会同样也是挑战,大多数制造企业仍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如何让AI和大模型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AI能力切实融入企业业务场景?
在这一背景下,用友U9 cloud的升级为制造业提供了一条高价值的路径。它并非简单地为ERP披上AI外衣,而是以“智能体+深度场景”重构制造业数字化的底层逻辑。
制造业迈向企业AI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论
DeepSeek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部署AI的两条迥然不同的路径——一边是追求参数量的“技术乌托邦”,另一边是深耕价值的“业务现实派”。
梅拉妮·米歇尔早就在《AI 3.0》中提出:“人工智能应用,需要与具体业务紧密结合,只是在技术的表面徘徊,无法产生实际价值。”
但至今,仍有许多企业在追求AI应用时,热衷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却忽视了技术最终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根本目的。盲目的快速部署大模型,却导致AI系统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脱节,“两张皮”现象严重,AI应用自然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如用友网络副总裁、EBG市场运营部总经理傅毅所说,“企业AI与通用AI存在明显区别,企业AI落地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具备相应的能力。”
首先,统一数智底座是企业AI落地的基石。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数据,构建专属模型,再将其转化为智能体,并嵌入业务场景;其次,将AI能力嵌入企业经营管理场景,才能打破数据、流程与模型之间的壁垒,实现三者的融合与协同;其三,数智员工能够串联多个智能体,代替关键岗位自动化执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24小时运营;最后,企业AI亟需降低幻觉率,通过企业架构和系统数据训练优化,生成结果可信/安全合规的结果。
这一整套企业AI的方法论,实际上也适用于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走向企业AI就要聚焦于智能体。因为智能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逻辑和数据特征,在制造业的复杂生产环境中,智能体可以在生产调度、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等关键场景发挥作用。
那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几十年所依赖的ERP,在企业AI时代也势必要发生变化,U9 cloud要如何进化?
向“智能体+深度场景”方向进化
我们知道,传统ERP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客观存在技术架构陈旧、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等瓶颈。
但郑瀛表示,“ERP仍然是坚实、安全、平稳的底座,是企业数字化的发动机,而AI就像是为发动机添加的增程式设计,能让原有ERP系统迭代升级,更好的发挥数据价值。”
这意味着,传统ERP厂商,依然在制造业企业迈向企业AI的需求时占据先机,但前提是ERP能够赋能更深入的业务场景,并更好的融入AI能力。
这本质上就是:ERP+AI。
做为一款高效、灵活可扩展的云ERP系统,用友U9 cloud诞生于2008年,目前已走过整整17年的历程。17年间,U9 cloud从未停止过随时代进化的步伐。
“同时在企业AI战略下,U9 cloud从去年开始启动研发,针对制造企业关键场景,如智能合同、智能工艺、智能变更等,为制造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体验,成为数智制造新引擎。”郑瀛说。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聚焦高价值场景。用友网络 U9 cloud 产品部产品总监张茜表示,“U9 cloud今年的重点是推出AI智能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预制智能体,追求深度和准确性以解决用户业务堵点。”
事实上,这些业务堵点背后,每一个都代表了高价值场景。
比如智能工艺场景,传统工艺设计依赖工程师经验,耗时且易出错。U9 cloud 生成式智能工艺系统,通过训练工艺设计大模型。用户上传工艺文件与工艺要求后,AI会自动编制工艺路线并进行参数调优,最终生成U9 cloud工艺路线,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智能工艺体验。
再比如智能配料场景,在特定行业中,不同原料的投料比例对成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此外,由于不同订单的成品要求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投料配方。通过企业的小模型训练,U9 cloud通过AI算法实时关联订单要求、供应商交期、车间产能等200+变量,动态给出优化配料方案。
而经营管理智能体,则是U9 cloud基于用友数据服务打造的面向企业高管服务的智能体,可模拟企业管理场景。例如,想知道2024年的业绩情况,智能体可自动给出语义模型中定义的业绩数据,并根据选择的报表数据和提示词,进行财报解读,给出风险和建议。
很明显,U9 cloud已经打破了我们对传统ERP的认知,通过“智能体+深度场景”的“组合拳”,很好的在ERP稳定底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满足企业AI诉求的“加速涡轮”,也定义了“ERP+AI”的新方向。
差异化让U9 cloud看到更大的未来
如果重新站在制造业企业的角度,到底要如何去迈向企业AI?
一些制造企业倾向于选择新兴AI公司的理念,技术虽然激进却缺乏行业Know-How,难以深入深度业务,无法识别高价值场景,ERP厂商明显是现阶段更合适的选项。
那么,在ERP厂商纷纷增加AI功能的背景下,U9 cloud的差异化又体现在哪?
郑瀛坦言,“实际上,ERP厂商在使用的大模型等AI技术后台的差异不大,U9 cloud的优势在于在制造业领域的专注和深度,包括细分行业的大量实践,对行业模型的构建优势明显,另外还有巨大的专家及顾问的优势。客户要的是更适合的,而非最先进的。U9 cloud拼的不是广度,拼的是深度,能解决制造场景中的瓶颈问题。”
显然,U9 cloud的生存之道在于发挥深度优势,解决企业瓶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企业AI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来找U9 cloud。例如与灵创合作研发的智能工艺,就具有专利壁垒,在技术模型和行业纵深上处于领先地位,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此外,用友还积极与生态伙伴合作,针对U9 cloud客户群,在质检、智能背光识别等领域开发更深入的场景应用,创造独特价值,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优势。
当然,U9 cloud的志向不仅仅在国内,出海一直是U9 cloud近两年最重点的拓展方向之一。郑瀛指出,“U9 cloud在出海业务上具有优势,过去一年不完全统计出海业务订单量超一亿。U9 cloud支持国际化多语税制,平台定制能力强,在海外应用具有天然优势。”
事实上,经过17年的沉淀,U9 cloud更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而U9 cloud服务的中国企业长大之后,开始走向出海和全球化布局,也同样会带有原有的管理体系和思路出海,U9 cloud也有能力帮助这些企业,在保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定制的方案,做好出海的“陪伴”。
而继去年U9 cloud推出了越南本地方案包以来,凭借制造业优势在当地产生很好的反响,如在越南的百克车业等企业已成为U9 cloud的典型样板客户。预计今年5月,泰语语言包和合规性包也将落地,帮助更多企业出海。
有17年的行业经验沉淀,有走进业务纵深的高价值场景,也有开放和强健的生态伙伴体系,加上辅助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高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AI时代制造业只有两种云ERP,U9 cloud或其他品牌!
来源:科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