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化雨润新枝,数智融教正当时。近一年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省级电教课题《数字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实践研究》在各级部门的有效指导下,以课题为锚点,乘教育数字化改革之风,深耕智慧课堂新样态。课题组以“技术赋能思维生长”为核心理念,融合智能工具与数据分
春风化雨润新枝,数智融教正当时。近一年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省级电教课题《数字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实践研究》在各级部门的有效指导下,以课题为锚点,乘教育数字化改革之风,深耕智慧课堂新样态。课题组以“技术赋能思维生长”为核心理念,融合智能工具与数据分析,构建动态化、个性化的教学场景,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鲜活生命力,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开展区级示范课教学展示,生动演绎数字化资源的创新应用场景。
徐燕《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动态操作启思维
徐燕老师在2025年翠屏区新教师培训《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示范课上,以一首《我是一颗糖》律动操开启了一段数学之旅。这节课以希沃白板为载体,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动手虚拟切割等去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着实时投屏展示学生们的作品,学习成果得到了及时的肯定;最后利用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助力学生即时纠错,教师借助平台数据精准捕捉学习盲点,实现分层指导。多维度的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郑洁《10的认识》:游戏学习激趣增效
2024年10月底,翠屏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在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A校区举行,郑洁老师执教示范课“10”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她充分利用希沃课堂游戏、数字卡片等工具,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10的组成”。比如通过视频播放10的写法,让学生一目了然10的规范书写,利用希沃白板及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通过播放“古人计数”让学生知道古人为什么要十个十个的数等,数字化资源的运用贯穿了整堂课,使老师的教学更加高效,孩子们的学习更轻松有趣。
徐悦晴《认识加法》:多模态资源助力理解
许悦晴老师在翠屏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执教的《认识加法》第一课时,融入了多项数字化信息技术。她录制的“加法小剧场”微课、实景拍摄等,为低年级数学加法模型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运用生动的数字动画和虚拟场景,将加法的意义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帮助学生建立具象思维与抽象符号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让教师可以动态演示加法过程,希沃白板中的拍照上传功能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即时的反馈。
刘洋《家乡的发展》跨学科融合显担当
2025年4月,刘洋老师在雷波县金沙镇中心校与宜宾市中山街小学结对帮扶活动中,执教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的发展》,刘洋老师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统计与道德法治融合。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收集宜宾交通、经济数据,绘制可视化图表;借助希沃的学科工具,交流感受家乡的巨变。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根植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懂得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家乡人的努力。整节课上,刘洋立足宜宾实际,以数学化资源为活动载体,有效落实了课标中“热爱家乡”的核心素养。
黄映梅《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动画演示明算理
黄映梅老师在示范课《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发挥数字化资源优势,助力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她通过动画演示分步展示笔算过程,将每一个计算步骤进行动态演示,并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课堂嵌入“计算小诊所”及时反馈学生的计算情况,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精准指导。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让计算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研路花开香满径,数字扬帆再启航。本课题组将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以课题为帆,以实践为船,在数字化教学的探索中踏浪前行。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数学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共生共长,让数字资源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生命成长,为“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提质贡献更多力量。(图/文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