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委书记还亲自带队,组团出国抢订单,走访西班牙、阿根廷等国,为经贸合作项目站台。欧洲、南美、中东等区域,都成为外贸企业瞄准的新增长点。
关税战下,如何稳住外贸?
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经济课题,关系到几千万外贸人的饭碗。
智谷趋势观察到,在不少经济强省、外贸大省,稳外贸已成“一把手工程”,全力应战。
浙江党政一把手密集行动,最近20多天做出了14次部署,都跟稳外贸有关。
福建省委书记还亲自带队,组团出国抢订单,走访西班牙、阿根廷等国,为经贸合作项目站台。欧洲、南美、中东等区域,都成为外贸企业瞄准的新增长点。
一场稳外贸大战,已经打响。
浙江是对美出口依存度最高的省份(2024年浙江对美出口总额占当年GDP的7%),也是对外贸工作极为重视的省份。
有多重视?最近20多天,浙江党政一把手做出了14次部署,都跟稳外贸相关。
每到一处调研,都会详细了解企业外贸出口情况;每到一地开会,都会要求各条线各部门为外贸企业助力。
比如,4月14日下午,浙江省委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省委书记强调,着力稳外贸、稳供应链、稳企业,进而实现稳增长,坚持内外贸一体谋划,加快培育新模式新动能,全心全意做好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4月16日下午,浙江省委书记深入企业专题调研外贸工作,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壮大更多外贸链主型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打造一批在海外消费者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商品牌。
可以看出,浙江对外贸工作格外重视,卯足力气帮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之意:
金融系统为外贸企业“输血”,交通运输系统为外贸企业“开路”,税务系统为外贸企业“省钱”,海关系统为外贸企业“指路”,商务系统为外贸企业“找退路”……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电商平台、零售集团、商贸公司等社会各界也在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
在浙江省商务厅和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的引导下,联华华商、银泰商业、浙北大厦、衢州东方等重点商超主动为滞销的外贸产品开辟了“绿色通道”。
据《杭州日报》报道,4月23日是联华华商“外贸优品转内销”上架的第一天,超市里的“外贸优品”专区异常热闹。舟山一家外贸公司在这里搭建了烹饪台,公司内销主管现场翻炒虾仁,吸引了不少大爷大妈。
试吃后觉得满意的消费者,随手将63.92元一包的红虾虾仁放进购物车,并为“出口转内销”活动点赞,“出口转内销好的咯,丰富我们餐桌上的品种”“这么好的进口海鲜,我们老百姓消费得起,当然要买点吃吃啦!”“毛鲜嘞!我等下挑完菜再来拿一包……”
比起线下,线上的推销活动更猛烈。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将重点培育25个消费品产业集群,推动10000家外贸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拓展内销,培育20个以上内外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和1000家领跑企业,实现重点产业集群销售额增长8%以上。
除了“转内销”,浙江电商平台还积极帮助外贸公司开拓非美市场。
全球速卖通、Lazada、Daraz、淘宝出海、阿里国际站、亚马逊、集酷、Voghion、中国制造网、义采宝、Inniverse、毛衫派、得物、OTTO、日本乐天、新蛋、Shopee、wildberries、Egatee、Ozon Global等20家跨境电商平台当上了“超级联系人”,一头连接全球消费市场,一头连接绍兴家纺、金华五金、义乌小商品、湖州童装、宁波小家电、温州鞋类、嘉兴毛衫、衢州户外用品、丽水不锈钢、诸暨袜业等40多条产业带。
深入产业带、直接为生产商服务的做法,好比是从源头取水、从根部治木,效果可能会更好。
浙江的“稳外贸”组合拳,为其他外贸大省打了个样。
广东、福建、上海、江苏、山东等外贸大省, 也积极为外贸企业铺路。
第137届广交会,正在火热进行中。这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较去年同期增长20.2%。
采购商大军中,不乏顶着关税压力来采购的美国人。连续20多年参展的加州零售老板William表示:没有一个国家的供应商,能像中国供应商这样尽责高效,产品物美价廉……中美双方迟早有一天会坐下来协商关税问题。在此之前,我要做好准备,随时等待关税问题出现转机。
广交会期间,广东省商务厅承包了“外贸优品广东行和国内采购商对接会”,梳理出3批有意愿进行“外贸转内销”的重点外贸企业。
广州市商务局还给这些外贸企业赠送了“政策大礼包”:
对外贸企业小升规达到一定销售额的,分档次给予最高150万元至1000万元奖励;对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给予60%的保费支持;推进内外贸产品实施“同线同标同质”政策,企业凭“湾区认证”可直通东南亚、中东市场,检测成本降低60%;符合条件的出口转内销产品,简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
福建厦门等外贸大市,也用“真金白银”扶持外贸企业:
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最高给予120万元境外参展费用补助,海外仓最高可获150万元奖励,最高给予8万元推广补助,国内贸易信用给予最高300万元扶持。
福建省委书记还亲自带队,组团出国抢订单。4月6日至11日,福建省委书记率领福建省代表团走访了西班牙、阿根廷两国,举办了两场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为福建企业开拓南美和欧洲市场奠定了基础。
别看福建与阿根廷相隔十万八千里,但两地经贸关系非常紧密。据统计,阿根廷华侨华人中,80%祖籍地为福建。“敢为天下先”闽商不仅影响着阿根廷人的衣食住行(阿根廷40%的超市是福建人开的),还买下了阿根廷不少矿产资源。阿根廷卡塔马卡省Tres Quebradas(3Q)大型盐湖锂项目,就被福建国企紫金矿业集团买走了。
西班牙也是福建重要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198.25亿元人民币。去年12月,闽企宁德时代与跨国车企Stellantis联合投资40.38亿欧元,在西班牙投建了一座大型动力电池工厂。
此次福建政商代表团出访期间,西班牙主流媒体《国家报》还发文称赞了福建经济和文化成就。
上海、江苏、山东等地也采取了一系列强产业、保外贸的举措。4月25日,镇江丹阳东—上海芦潮港的 “海铁联运”开启常态化运输模式。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工作人员表示:丹阳海铁联运的模式,可以带来降本增效,每个集装箱降本会超过500元人民币,通过该模式保证了隆基的产品能交付到全球150个国家。
可以说,在外贸大省,“促内需、稳外贸”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结语
外贸大省的发展史上,就没有“安逸”二字。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企业,刻意制造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一会儿说要加征关税,一会儿说要反倾销,一会儿说要反补贴,一会儿以安全为由搞进口禁令,一会儿搞通关环节壁垒……很多时候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打压中国企业。
关关难过关关过,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大势是挡不住的。
2018年,特朗普发起第一轮贸易战,想要干翻中国外贸业。但到了2024年,中国出口金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44%。
新一轮贸易战虽然力度更大、攻势更猛,但中国外贸企业已经积攒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信心更足,实力更强了。
4月18日,美国CNN新闻询问在义乌商贸城卖节日用品的女老板聂自勤“如何应对关税影响”,聂老板霸气回怼:美国要买就来拿,不要我给欧盟。
奋战在第一线的外贸人,只有一条路:向市场,要结果。
来源:朝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