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年光阴流转,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从黄浦江畔萌芽,一路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盛会。从燃油车时代的机械轰鸣,到新能源浪潮的电驱澎湃,它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者和全球汽车技术碰
40年光阴流转,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从黄浦江畔萌芽,一路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盛会。从燃油车时代的机械轰鸣,到新能源浪潮的电驱澎湃,它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者和全球汽车技术碰撞交融的推动者。
从1万到36万平方米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全球汽车业的目光交汇于此。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首发超百款新车,举办超193场新闻发布会,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汽车新品首发地和首秀场。这一盛况和规格,不仅彰显出全球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更凸显出上海车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回溯到40年前的1985年7月3日,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工业展览馆(现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当时,展馆面积仅1万平方米,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共328家。中国汽车工业展设在露天广场,展示了桑塔纳轿车、天津大发微型车、南京依维柯货车等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首届上海车展的举办,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当年上海大众最新下线的首款轿车桑塔纳,助力其快速打开市场,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新篇。
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霆指出,历经40年的风雨兼程,上海车展已华丽蜕变为展示中国汽车的耀眼名片,成为全方位展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从参展商结构来看,已从最初的整车、零部件企业,扩展到如今涵盖众多科技、服务企业。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汽车已成为前沿科技的最佳载体,中国汽车产业正大步迈向科技驱动的新时代。当下车展上,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成果琳琅满目,充分展现出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与话语权的提升,来自于诸多因素的共同催化。市场层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庞大规模与丰富需求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方面,政府高瞻远瞩,一以贯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为汽车产业引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一系列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并在全球汽车业站稳脚跟。企业层面,借助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浪潮,积极谋求弯道超车,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产品品质与品牌塑造上取得显著进步。部分中国品牌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改写全球汽车版图,这些都在上海车展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叫好更叫座
曾几何时,全球五大车展中的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巴黎车展、底特律车展,皆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顶级盛会,是跨国车企发布前沿技术、展示重磅车型的核心舞台,散发着无可比拟的魅力。
然而,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业形势风云突变。受地缘政治冲突、经济环境波动以及产业变革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外车展陷入暮霭沉沉之境。2021年,法兰克福车展迁至慕尼黑,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名为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2024年,日内瓦车展因参展商锐减、成本难以为继,无奈宣布自2025年无限期停办。此外,巴黎车展、东京车展的含金量和国际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反观中国车企,近年来在海外车展上反客为主、大放异彩,成为绝对焦点。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有近50个中国品牌参展,涵盖了整车、智能化、电动化以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2024年的巴黎车展,众多知名跨国车企缺席,几乎沦为法国本土汽车展,与此同时,尽管欧盟准备对华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但众多中国车企依然赴欧参展,并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电动化风潮。
再看今年上海车展,中国车企更是展现出主场作战的强大自信。以往,跨国公司主导的豪华车及超豪华车展馆人气最旺。如今,中国品牌的展台人流如织,凭借洞悉用户需求的产品、领先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技术,以及贴心的售后服务,不仅吸引了众多国人强势围观,还有大量海外参观者组团观展。
连续多届参展的保隆科技总裁张祖秋认为,包括上海车展在内的中国车展逆势走红的背后,源于中国汽车巨大的市场规模与潜力。自2009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市场规模巨大且需求丰富。几乎所有整车企业都积极参与,外资车厂即便市占率受威胁也未放弃。庞大市场为车展提供坚实基础,吸引全球车企展示产品、争夺份额,使上海车展关注度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走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展现了智能出行革命的提速、人机协同生态的构建与技术融合的深化。本届上海车展的一大亮点便是首次设立了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集中展示全产业链协同的新技术、新成果。“车企为展示最新技术成果,获取技术合作机会积极参展。因此,最大的市场、最前沿的市场,一定是最热闹的市场。”张祖秋说。
“产业配角”变身“全球主角”
回顾上海车展40年发展之路,每届的主题演变映射出行业发展轨迹。首届车展聚焦展示成果与促进合作,彼时中国汽车工业蹒跚起步,急需借车展打开交流窗口、吸引投资、引入技术。此后,主题逐步从关注产品本身,拓展到重视人、车、自然和谐相处,彰显出随着汽车普及,从产业到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近几年,“拥抱变化”、“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等主题,呼应了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浪潮,凸显了车企主动求变、紧跟新趋势、创新探索未来的决心。
今年“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主题意义深远。在技术创新井喷的当下,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汽车从交通工具加速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汽车产业变革庞杂且艰难,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供应,从车企到科技公司,各环节需携手合作,整合资源,共享成果,汇聚全行业力量,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与挑战中,共同开拓汽车行业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新路径。
张祖秋回忆,上海车展早期在龙阳路举办,彼时以整车展示为主,整体场地较小。而搬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后,展馆面积大幅增加,为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了更好的展示空间。上海车展不仅为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提供了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便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组织、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还能通过新媒体集中造势,让企业和产品获得更多关注,对推动汽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文化促进会汽车文化分会理事、GT Show汽车文化产业博览会创始人吴中华则认为,越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其行业展会规模才会越大。车展规模是行业发展的直观体现。上海车展持续做大,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上升的发展态势,同时上海车展也成为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活力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AI+车展”的想象空间
随着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上海车展对汽车行业的价值与意义正经历深刻重塑。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变革的当下,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品展示舞台,而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技术的首发高地与前沿理念的策源中心。通过搭建跨界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汽车制造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度碰撞,加速行业技术迭代与生态重构。同时,上海车展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目光,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世界发声,推动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创新强国。
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车展的独特国际影响力?吴中华建议,首先,主动邀约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影响力的汽车达人,用他们的视角传播“中国制造”的现状,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对国外车型设计理念的尊重等,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其次,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用户和观众,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根据观众来源国提供多语言导视等,体现国际化的服务意识;以及设置更多互动体验项目,如展示车辆性能的极端项目挑战等,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加深印象,利于传播。
尤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上海车展的体验有更多想象空间。2025上海车展上,已有不少车企用人形机器人取代传统车模进行展台导览和讲解,如智莱特交互机器人星际V作为法士特展台的金牌讲解员,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也在多个展台为观众提供服务。
吴中华进一步谈到,利用AI技术可以让车展更智能更有趣,比如观众根据需求在手机上规划逛车展最省力或最黑科技路线,并按需收取展台推送的活动信息,避免盲目逛展;解决停车、餐饮、住宿等问题,使展会更加人性化和高效;实现不同语言的导视切换,方便海外观众,体现国际化和包容性。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度春华秋实。上海车展不仅是汽车行业的舞台,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站在四十周年的里程碑上,它将继续汇聚全球智慧,拥抱技术变革,以创新为引擎,以开放为航道,驶向汽车产业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回望上海车展的高光时刻
第一届 | 诞生
在鲜花和彩旗簇拥下,上海工业展览馆人潮涌动,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李肇基、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分会会长贾振之等领导,出席车展开幕式并剪彩。当年记者的镁光灯无一例外地都聚焦在同年2月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首款车型——桑塔纳身上。
第一届上海车展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共328家汽车厂商参展,整个展会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5个展区。
第十届 | 爆棚
随着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国内外车企日益增长的参展需求,第十届上海车展移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该中心启用全部5.75万平方米室内展馆,及2.35万平方米室外展场,总规模达到8.1万平方米。来自美、德、法、英、日、韩、意大利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多家厂商加盟,招展工作于上年11月就告“爆棚”。
当年本报头版头条刊发名为“上海国际车展主办方称上海国际车展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的文章。次年,上海车展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UFI认可的车展。
第十五届 | 美好
第十五届上海车展再一次扩容,启用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17个室内展馆以及室外临时展馆,展览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汽车厂商参展。
本届车展主题定为“创新·美好生活”,寓意车展不但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演绎了注重科技与环保的现代汽车带给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方式。上海车展作为国际汽车界最重要的盛会之一,不仅承载了全球车企共同追逐的梦想,肩负着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健康发展的责任,更引领着汽车文化的前进步伐,体现着人们对汽车生活的美好憧憬。
第十六届 | 绿色
在诞生30周年之际,第十六届上海车展迁至当时全球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与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本届上海车展以“创新·升级”为主题,取消了车模,让焦点重新回归汽车,全球汽车厂商悉数参展,展出车辆共计1343辆,其中全球首发车109辆。历经30年发展,上海车展成长为中国乃至国际汽车工业最具品牌价值与影响力的展示、发布及贸易平台,全面展示全球工业在设计、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前沿理念,也见证了中国车企在这一新趋势下不断攀升的创新能力与奋勇崛起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
第二十届 | 智电
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本届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展车1413辆,其中全球首发车及概念车超150辆,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占到半数以上。车展期间共举办了151场新闻发布会,以及20余场论坛、峰会、研讨会以及技术交流活动,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氢能、智能汽车等热点话题,为全球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相互促进与融合的交流平台。
第二十一届 | 焕新
“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既是2025上海车展的主题,又揭示了中国汽车逆袭成为世界中心的密码。2025年恰逢上海车展40周年,主办方在发挥好全球汽车新品首发地和首秀场的品牌价值、凝聚行业合力、助力消费升级三个方面进行了焕新升级。
本届车展无疑是智能科技含量最爆表的一届,无论是整车厂商还是零部件企业都在大秀自己的科技“肌肉”,发布AI智能体,也比以往更加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的风从今年春晚吹到了车展,各大展台上既充当车模又扮演讲解员的人形机器人,与展车争奇斗艳,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共同为观众打开了关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文/图:郝文丽 编辑:焦玥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