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新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保障等全产业链环节,“真金白银”支持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新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保障等全产业链环节,“真金白银”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成都市的中医药产业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格局,尤其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正在筹建的天府中药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4家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平台形成创新矩阵,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图据天府中药城
市卫健委:增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处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市卫健委牵头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工作中,增设了中医药科技产业处,牵头拟订开展全市中医药科研、产业、文化发展规划,具体从四个方面推进——
建圈强链:培育一批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县。
科技赋能: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省级天府中药实验室建设。
联动出海:联动港澳台地区搭建中医药国际化平台,建立成都中医药出川出海工作机制。
业态培育:拨专项经费支持打造公园城市中医药表达点位和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做优做强中药药膳、中药茶饮、健康旅游等新赛道,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新业态、新产业。
市经信局:新药研发每年最高奖励1亿元
成都市经信局起草了《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药械研发创新、提高临床研究质效、支持产品临床应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其中资金政策10条、工作措施15条。部分内容如下——
研发创新:对新药研发,从临床前研究到1、2、3期临床试验,再到取得注册证,每个阶段都有支持,每年每个企业最高可获得1亿元奖励。
药械产业:对药械产品产业化,每年每个企业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奖励。
临床研究:成立了包括华西医院、市三医院等首批31家成员单位在内的成都区域医学伦理联盟,推动创新药尽快进入临床试验。
快速通关:建立了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关地协同”机制,给予白名单内企业的特殊物品快速通关验放。
市博览局:企业“出海”,给予相应补贴
为支持中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市博览局依据相关文件,对参加纳入年度境外展计划的参展企业,将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
补运输费:对参加境外会展经贸交流活动的展品运输费按一个团组不超过相应地区限额给予补贴,每个团组最高2.5万元。
补人员费:对参加境外会展经贸交流活动的企业及机构人员境外费用按相应地区补贴标准执行,对每家企业及机构的补贴每次不超过2人,每人最高2万元。
市公园城市局:一次性补贴最高1200元/亩
▲川芎试验田 图据品鉴彭州
据悉,成都市森林药材种植面积达41万亩,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和龙泉山区域,2024年全市森林药材产量1.19万吨。对于支持森林药材的发展,市公园城市局制定了以下三种补贴方式——
生产类:对森林药材基地培育和林下复合经营项目按最高1200元/亩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他附属设施补助金额不超过投资规模的30%,同一申报主体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森林药材加工以及融合发展森林康养、科普教育等第二、第三产业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投资规模的30%,补助上限200万元。
奖励类:对近两年新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定、龙头企业认定等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奖励。
贴息类:采取“一年一贴、据实贴息”方式,对符合申报要求的林产业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彭州天府中药城:综合支持最高达1亿元
据四川省彭州市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的十条政策措施》,要“真金白银”支持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注意到,这些支持措施包含新品研发、中医医疗、市场培育等十多个方面,部分如下——
新品研发:每个企业每年自主研发或新引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品种,给予的奖励及补贴等综合支持最高达1亿元。
品种引进:将彭州市外成熟品种转移落地彭州市内并实现产业化,给予单个品种最高2000万元奖励。对上一年度实际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主体,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
医药贸易:对注册地在彭州市的医药贸易流通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5000万元以上给予100万元奖励;对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在25亿元以上的,最高给予600万元奖励。
▲媒体见面会现场
新闻多一点>>>
成都川芎产量占全国七成
据介绍,在一产中药材种养殖方面,成都市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60余万亩,其中林草中药材面积40余万亩,川芎的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70%)、销量稳居全国第一。人工驯养动物药材10万余只。形成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川药”道地性优势凸显。
在二产中药材加工和现代中药生产方面,成都市是产业集群的“成都力量”。全市从事中医药械生产的规上企业126家,涵盖中药材加工、中药制造、中医器械生产等领域,拥有90余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培育了科伦、康弘、新绿色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024年全市中医药产业链综合产值约280亿元。拥有全省最大的中医药产业园区天府中药城,2024年聚集医药健康企业287家、医药健康规上产值达100亿元,获评“全国中医药最具活力园区”。
在三产中医药服务方面,成都市是商贸流通的“西部枢纽”。2024年,规模以上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超70亿元。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品种达6400余种,常用川药1300余种,市场规模与效益位居全国17大中药材市场第3位,发布首个国家级中药材商品指数,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风向标。此外,全市还拥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项目),文旅融合态势良好。
红星新闻
来源:蓉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