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富启新程——仙游鲤南镇片区联动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7:45 2

摘要:仙游县鲤南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三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通过产业筑基、治理赋能、基建焕新,“解码”乡村振兴新路径,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新格局。

仙游县鲤南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三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通过产业筑基、治理赋能、基建焕新,“解码”乡村振兴新路径,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新格局。

鲤南镇如诗如画的茶园景观

彩绘步道蜿蜒入画,休闲栈道串联起茶园、果园与民宿,游人如织;单元议事角里,干部与群众围坐共商发展;夜幕降临,户外夜市烟火升腾,欢声笑语交织成曲……一幅景美业旺民安的乡村振兴画卷跃然眼前。今年以来,鲤南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县委“五名三增一创”三年行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按照规划先行、产业立区、“一村一定位”的思路,成立“三象”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心村党委,打造“五联五共”工作模式,通过组织跨村领、产业跨村带、人才跨村育、设施跨村建、资源跨村用,合力推进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景观栈道悠长,彩绘路向田野延伸,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春日,象林村祥林山庄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采茶研学。曾经“脏乱差”的象林村,如今处处展现田园风情。

近年来,象林村以党建为引领,以跻身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动能,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象林村依托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紧紧抓住乡村文旅产业发力,市法院派驻象林村第一书记翁林向上争取90万元资金,打造休闲栈道,串联起彩虹路、玻璃桥、莲心池、茶园、果园、天鹅湖、祥林山庄等景点,引入夜间经济、民宿等业态,形成“农文旅一体化”产业链条,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象林村彩绘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鲤南镇以“资源盘活、片区联动、品牌赋能”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跃升。

象林村作为示范标杆,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流转20公顷耕地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花。同时,通过整合现有土地、村集体入股种粮大户等方式,采用集中育秧、规模种植、晚稻叠加等手段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提升粮食储备能力,建设2公顷高标准农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5万元,提高村民人均年收入约400元,真正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

针对“三象”片区(象林村、象运村、象坂村)发展不均衡问题,鲤南镇成立“三象”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心村党委,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象林和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象运,带动薄弱村象坂,合力推进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在“三象”片区的辐射下,鲤南镇依托资源和地理优势,全域探索“农业+”多元路径。东山村、横塘村盘活生态林;圣泉社区盘活旧房产发展惠企项目,年增收18万元,同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产业,投资120余万元推动郑宅茶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此外,鲤南镇还出台《村企双向共建实施方案》,推动3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挂钩3个集体经济较弱村,突出党委统筹,让企业通过产业、就业等方面进行帮扶,让农户参与产业建设,共享产业链红利。

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如今在象林村,“小网格”正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象林村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36个单元,同步开展末端党组织体系融合建设,组建网格党小组8个、党员联系户18个,形成“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架构,推动所有党员入网入格,将组织力量下沉基层治理一线,实现单元自治,邻里问题就地解决。

近年来,鲤南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创新“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严格执行“干部包片联系党员、党员直接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鲤南镇在横塘等村创新设立“网格议事厅+单元议事角”双平台,通过“问题墙”收集诉求、“回音壁”跟踪落实,组织网格长、单元长、党员等积极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做到“小事不出单元网格,大事不出村”。

在象林村单元议事角,邻里问题进行就地解决

依托全市“全市一张图”数字平台,鲤南镇构建起立体化治理数据库,把日常党组织工作、开展结对共建、党员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市等情况以“图片+文字”形式上传平台,直观呈现鲤南镇工作成效和党员队伍风采。

鲤南镇还设立鲤南镇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服务窗口整合到一起,实现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群众可以在这里办理各类证照、咨询政策、反映问题等,避免了多头跑、重复跑的情况。同时,在服务大厅增设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机,方便群众随时办理不动产档案查询、房产档案查询、社保信息查询和市民卡服务等事项,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鲤南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解决问题

整庭院、美门户、垃圾分类……只要顾好“小家”,就可以获得幸福积分,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获取“幸福积分”,成为象林村村民的“头等事”。

2022年,鲤南镇在全县首创“幸福积分制”,在象林村设立了仙游县第一家“积分超市”,确定每月5日为村民的幸福积分兑换日。由村两委、老协会对本村村民在人居环境、治安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为开展量化评分,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在积分超市换取相应的生活用品,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成为新亮点。象林村在征求民意、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还推出积分管理方案和考核细则,引导广大村民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建美丽乡村。

该镇镇长魏燕喜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治理体系与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板,让更多群众共享治理创新成果。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过去,入夜的横塘村一片漆黑,村民出门非常不方便。如今,夜幕初垂,鲤南镇横塘村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村民们时常走出家门,散步、聊天。

“针对横塘村传统电路路灯管线破损问题,镇里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组织实施亮灯工程。”鲤南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李丹丹说,目前,横塘村安装270盏新型路灯,4700名村民告别“摸黑出行”。

近年来,鲤南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亮化、硬化、净化”工程,让乡村实现旧貌换新颜。

走进玉塔村,总长7.3公里的村主干道完成硬化,100多盏路灯、42个视频探头以及日夜治安巡逻,让村民生活更有安全感。为了保持村里环境整洁,该村聘请了专职人员,清理全村的生活垃圾,并对公共厕所、道路等进行保洁,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象林村现有公厕2个,设置了2个垃圾分类存放场,3个垃圾收集转运点,购置了一辆道路清洗洒水车,一辆垃圾清运车。每天早晨,清洁工到全村16个村民点收集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营造整洁美丽的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色产业如春笋破土,治理创新如活水润田,生态画卷如诗如歌,鲤南镇共同富裕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站在新起点,鲤南镇将继续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舵,以人民幸福为帆,让乡村振兴的“鲤南答卷”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注脚。(朱建婷 郑志忠 郑文洁 文/图)

责编|郑文洁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