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Cleer正式发布其新一代旗舰开放式AI耳机——Cleer ARC 5 音弧。这一次,它不仅延续了开放式耳机一贯的轻盈舒适与安全通透,更在音质上“再次升级”:杜比(Dolby)头部跟踪音效、THX音频认证、DTS空间音频技术三大国际顶级音频体系,首
开放式耳机的音质,究竟能有多好?
4月22日,Cleer正式发布其新一代旗舰开放式AI耳机——Cleer ARC 5 音弧。这一次,它不仅延续了开放式耳机一贯的轻盈舒适与安全通透,更在音质上“再次升级”:杜比(Dolby)头部跟踪音效、THX音频认证、DTS空间音频技术三大国际顶级音频体系,首次同时出现在一副开放式耳机中。
开放式耳机,为何音质难以出众?
要理解Cleer的这次突破究竟有多难,首先得了解开放式耳机的结构特点。与入耳式、封闭式耳机不同,开放式耳机通过“贴耳不入耳”的悬浮式设计,将声音单元悬挂于耳廓之外,以开放方式释放声波。这种设计带来的最大优点是佩戴舒适、耳道无压迫,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闷热或疲劳,非常适合运动、办公和日常通勤。
但与此同时,开放结构也意味着声音无法有效封闭,低频能量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泄露”;声音指向性不集中,导致立体感和空间感难以塑造;外界环境噪音影响大,对声音细节的感知被削弱。
在这样不利的声学环境下,开放式耳机很难像封闭式那样精准控制声波路径、营造出饱满音场。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开放式耳机都认为没有好音质。
从ARC II开始,Cleer已悄然打响“音质革命”的第一枪
不过,这种刻板印象,早在Cleer ARC II音弧面世时就开始被动摇。Cleer并未被开放式结构的局限束缚,反而正面迎战,以自主技术创新驱动音质革新。
ARC II搭载了行业罕见的 16.2mm超大动圈单元,远超一般耳机常见的10mm-13mm标准尺寸。大尺寸单元意味着更强的驱动力和更宽广的频响范围,为声音注入了扎实的底气。更重要的是,Cleer还自主研发了DBE(Dynamic Bass Enhancement)动态低音增强技术,能够根据不同音乐类型与播放场景,智能增强低频能量,让开放式耳机也能“有低音、有弹性、有下潜”。
硬件方面,ARC II更是搭载了高通S3旗舰音频平台,在信号处理能力、编解码支持、功耗优化等维度全面领先,为高保真音质输出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次,Cleer让人们意识到,开放式耳机也可以拥有“听感层次”。
ARC 3音弧:首次引入杜比音效带头部跟踪,沉浸感再进阶
如果说ARC II是Cleer在音质上的初次突破,那么ARC 3音弧则是一场更为大胆的技术革命。
ARC 3成为全球首款在开放式耳机中引入杜比头部跟踪音效的AI耳机。该技术借助内置的高精度6轴传感器,实时追踪佩戴者的头部转动,当用户移动头部时,声音方向感也会动态调整——仿佛声音固定在空间中的某个位置,形成一种极具临场感的“空间音效”。让人不再只是“听到声音”,而是真正“置身声中”带来了沉浸感爆棚的三维听感,也让ARC 3成为开放式耳机音质天花板的代名词。
ARC 5“革新进化”:三大音频巨头齐上阵,定义开放式耳机的音质新巅峰
而这一次,Cleer的“野心”更大。除了延续搭载杜比音效带头部跟踪技术,这一次,Cleer更是大胆集成THX、DTS两大国际顶级音频技术标准,完成了开放式耳机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大音频巨头”同台共振。
在“听得舒适”与“听得极致”之间,Cleer用ARC 5给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答案——开放式耳机,也可以做到影院级声音质感。
THX权威认证:影院标准,首次登陆开放式耳机
如果你热爱电影或音频设备,对“THX”这个标识一定不陌生。由《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THX,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影院音效认证标准之一,代表着极致的音质精准性、声场一致性和声音还原度。要获得THX认证,一款产品必须在低频控制、动态响应、失真率、空间感等多项维度通过严苛测试。
而Cleer不仅是第一个将THX标准引入开放式耳机的品牌,更是与THX团队共同制定开放式耳机的音质评价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行业空白。ARC 5也因此成为全球首款获得THX认证的开放式耳机,这意味着它的声音表现已经站在了“高保真级”水准的门槛之上。
在实际听感上,无论是低频鼓点的控制力,还是人声的清晰度,都展现出电影级的解析度;声场定位更真实,你能清楚感知到声音来自哪一侧、哪一个角度,形成类似影院的三维沉浸感;音色还原更自然,像是聆听原声录音棚里未经过度处理的母带原音。在THX的加持下,Cleer ARC 5 音弧不仅是“开放式耳机”,更是“随身影院级耳机”。
DTS空间音频:打破维度的聆听体验
除了THX带来的影院级音质标准,ARC 5还引入了DTS技术体系,进一步丰富其空间音效表现。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同样起源于电影工业,其最初用于《侏罗纪公园》的环绕声设计,现已广泛用于影院、蓝光影碟、游戏及家庭音响系统中。
ARC 5所搭载的DTS空间音频技术,能够通过先进的声场模拟算法,营造出360°立体声场,即使只是两个扬声器发声,也能模拟出多声道的包围感。与杜比头部跟踪形成强协同,DTS赋予了ARC 5更多“动感”和“场感”:声音环绕感更强,从背景风声到脚步声,仿佛声音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动态音效更有张力,尤其在电影、游戏场景中,爆炸声、射击声更具冲击力;纵深空间更清晰,不止左右前后,连远近层次也清晰分明,真正让耳朵拥有“空间视角”。与传统开放式耳机的“单面播放”相比,ARC 5带来的,是一整套空间维度的听觉系统。
不得不承认,在ARC 3音弧发布后,Cleer几乎已经站在开放式耳机音质的制高点。杜比音效带头部跟踪技术的首发,DBE动态低音增强的广受好评,让其在市场与专业圈内双双封神,被誉为“开放式耳机音质天花板”。
然而Cleer并未止步于此。在ARC 5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品牌对技术理想主义的坚持: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己。
ARC 5并未只是延续ARC 3的技术路线,而是通过引入THX与DTS两大音效体系,彻底拓宽了开放式耳机的音质边界。它不再满足于“好听”,而是要做到“精准、立体、沉浸、真实”,真正将开放式耳机从“场景耳机”带向“专业监听”与“影音娱乐”的高阶维度。
这一代产品,不仅再次刷新了行业认知,也向全行业提出了一个新命题:真正好音质的开放式耳机,应该是什么样?
为什么是Cleer?持续打破音质天花板的背后,是“不将就”的品牌信仰
在开放式耳机的赛道上,不是没有竞争者,但真正能让用户听出“惊喜”、让行业听出“敬畏”的,却总是Cleer。ARC 音弧系列之所以能在音质上一骑绝尘、持续领跑,关键在于Cleer始终秉持着“技术向上,体验为本”的产品理念,从不满足于“比别人好一点”,而是不断问自己:还能不能再更极致一点?
从ARC II对低频增强技术的探索,到ARC 3首发杜比头部跟踪,再到ARC 5引入THX与DTS三大权威技术,Cleer走的不是“复制—拼凑—包装”的老路,而是从零到一的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每一次音质的提升,都是在技术、设计、芯片、算法、声学等多个维度的协同打磨之下实现的。这种“技术不设限,体验不止步”的精神,正是Cleer成为行业灯塔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只有Cleer能真正“破圈”?背后是更多的底气与积淀
事实上,在智能穿戴与音频赛道上,寻求“创新突破”的品牌从不缺席。但问题是:为什么最终站在破圈中心的,是Cleer?
答案藏在技术厚度里,也藏在时间跨度中。
Cleer自2012年创立以来,就坚定走“技术立品,品质立命”之路,不依赖代工、不模仿爆款,而是始终坚持“声学自研”与“系统级音频解决方案”的双引擎战略。更重要的是,Cleer背后拥有更强大的技术母体——冠旭电子。
作为国内少数拥有自主声学实验室的专业音频厂商,冠旭电子在声学行业已深耕28年,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426余件(其中专利申请达2845项,授权发明专利316件)。根据全球专利排名,冠旭电子在“智能耳机专利申请数量”上位列全球第7位,紧随苹果(第5名)与高通(第6名),是国产品牌中当之无愧的“技术天花板”。
这也表明了Cleer不是“靠一款产品出圈”的偶然现象,而是建立在长期技术沉淀与系统能力积累之上的必然成果。
技术≠噱头,突破音质壁垒还得靠“全链路强大底盘”
当然,哪怕拥有再先进的音频算法、再优秀的声学设计理念,如果没有强大的硬件底盘、系统级调优能力与用户真实场景的还原能力,这些“黑科技”也只是停留在PPT上的噱头。
而Cleer的真正不同在于,它是少数能在“技术研发—产品实现—用户体验”三大链条上都保持高度自洽的品牌。从自研声学单元、芯片级调音算法,到AI智能交互与空间音效融合能力,每一个“听得见”的细节,都是背后“看不见”的底层技术系统在运作。
也正因如此,Cleer才敢不断刷新开放式耳机音质的天花板,并一次次定义什么叫“既开放、又沉浸”的听觉体验。
开放式耳机,也能成为“金耳朵”的选择
Cleer ARC 5音弧的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升级,更是一种行业示范——开放式耳机,不应被低估。它可以舒适无负担,也能动人心魄,它可以解放双耳,也能震撼听觉。而Cleer,正在用一项又一项技术突破,重塑我们对开放式耳机的想象。
开放式耳机的音质究竟能有多好?Cleer ARC 5 音弧 开放式AI耳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来源:音频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