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九三人民检察院紧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启动“国家安全教育浸润课堂”。依托法治副校长机制,联动辖区教育部门,深入九三小学,开展法治课堂,惠及师生60余人次,发放普法手册100余份、播放教学视频2个,构建“场景化教学+数字化延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九三人民检察院紧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启动“国家安全教育浸润课堂”。依托法治副校长机制,联动辖区教育部门,深入九三小学,开展法治课堂,惠及师生60余人次,发放普法手册100余份、播放教学视频2个,构建“场景化教学+数字化延伸+社会化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动国家安全意识深植青少年成长脉络。
一、案例驱动,以真实情境激活法治思维
检察干警摒弃传统说教,采用“案例拆解+角色代入”教学法。例如,通过“境外网络钓鱼邮件识别”“社交媒体位置信息泄露”等真实案例模拟,结合《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条文解析,引导学生识别非传统安全风险。课堂中设置“危机决策沙盘推演”,学生分组讨论应对策略,如处理可疑信息上报流程,实操转化率达85%以上。
二、议题拓展,覆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
除反间谍、意识形态安全等核心内容外,课程增设“数据主权保护”“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等前沿议题。检察干警以“基因编辑技术滥用”为切入点,剖析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激发学生科技报国使命感。此类设计突破传统教育边界,呼应《生物安全法》等新法实施背景。
三、资源沉淀,打造可复用的教育资产
制作“国家安全微课堂”视频,包含动画解说、案例情景剧等作品,以“校园生活场景+国家安全隐喻”为主线,如将“教室门窗锁闭”类比“网络防火墙防护”,实现知识可视化。学校可循环播放视频,配合课后“国安知识闯关”测试,巩固学习成效。
四、家校联动,延伸教育链条至家庭场景
设计课后“家庭安全自查任务”,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电子设备隐私设置检查”“社交媒体敏感信息筛查”等实践作业,并提交图文报告。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九三人民检察院通过此次“国家安全教育浸润课堂”,以场景化教学重构法治认知体系,以前沿议题拓展安全思维边界,以数字化资源沉淀教育资产,以家校协同延伸实践链条,成功构建起“认知启蒙-行为引导-生态共建”的全周期教育闭环,使国家安全意识深度融入青少年价值塑造与日常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化检校社协同机制,推动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标准化建设,拓展虚拟仿真、社区实践等多元场景,构建常态化、立体化的国家安全教育生态,为培育新时代国家安全守护者贡献检察智慧,让法治基因在青少年成长脉络中持续生发、代际传承。
来源:农垦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