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的少,绿的多。一眼望去,那叫一个“万绿丛中一点红”,还可能是银行那样的“老干部”红。
我算是看明白了,现在的世界就跟那天气预报一样,贼™不靠谱。
昨天跟你说晴空万里,今天能把你淋成落汤鸡...
而这股市呢?
嘿,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直就是个大型“精神分裂”现场!
瞅瞅今天这A股早盘。
沪指?横盘装死。
创业板?带头跳水。
红的少,绿的多。一眼望去,那叫一个“万绿丛中一点红”,还可能是银行那样的“老干部”红。
跌停的比涨停的还多。
成交额?也就七千多亿,半死不活。
热点?乱七八糟!
什么PEEK材料、游戏、算力... 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甭想当主角。
地产兄弟们呢?集体躺倒...
整个盘面就突出一个字:迷茫。
好像大家兜里都没米了,或者说有米也不敢下锅?
这感觉就像一群人在KTV里,明明外面狂风暴雨,屋里却开着最大的冷气,瑟瑟发抖地抢着点播《凉凉》。
但是,就在这A股一片“寒气逼人”的时候,有家公司,正在另一个次元里——
开!狂!欢!派!对!
谁?
泡!泡!玛!特!
股价都上涨了近10倍了,今天早上又TM飙了,超13个点,还刷了历史新高。
连带着啥名创优品、青木科技这些“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
大哥,这啥情况?
大盘都快跌成ETF了,你这儿开香槟庆祝?
我当时就懵了,这合理吗?
这不科学啊!
直到我扒了扒它的底裤... 哦不,是最新动态和业绩...
才彻底服气!
人家刚发的那个Labubu新款毛绒玩具,你以为就国内小妹妹抢抢?
想法太年轻了。
美国人,凌晨,在芝加哥,排大队, 就为了抢这玩意!
那场面新闻照片里人山人海,堪比当年果粉排队抢第一代iPhone,就差没搭帐篷了。
它的App,也直接干到了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第一!
老美也为“娃”疯狂?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么猛呢,光靠可爱就行了吗?
当然不是,人家有业绩撑腰啊。
瞅瞅刚出的2025年Q1数据,国内增长95-100%,已经很牛了对吧?
海外呢?
爆了,直接增长475-480%!
再细看亚太猛增三百多点,欧洲六百多点,最离谱的是美洲。将近900%的增长!!!
所以你看,为啥泡泡玛特能在这“凉凉”的A股市场里,走出独立行情,甚至“独孤求败”?
原因很简单:
第一,IP能打, Labubu这些娃娃就是有魔力,让人心甘情愿掏钱。
第二,出海战略玩得溜, 不再死守国内,跑去欧美那些“人傻钱多”(不是)消费力强的地方开疆拓土,效果拔群,开店、搞本地化、线上线下一起抓...套路清晰。
第三,管理给力, 全球搞区域总部,效率提升,加速扩张。
连那个啥关税风险,人家都算好了,高毛利+越南生产+适当提价,影响不大!
牛!专业!
好了,问题又来了...
一边是大部分A股股票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
另一边是泡泡玛特这种靠着IP和出海赚得盆满钵满,股价一飞冲天。
这强烈的对比,这巨大的割裂,到底说明了啥?
让侃哥我这个“半吊子经济爱好者”来强行解读一波哈。
是不是说明咱这经济,真的在搞K型分化?
就是说,有的行业(比如靠出口、靠IP文化输出、靠新技术的)在往上走,起飞。
而有的行业(比如传统地产链、内需不振的)还在苦苦挣扎,甚至往下掉?
新旧动能转换,冰火两重天?
消费层面呢是不是也裂开了?
一部分人可能捂紧钱包,追求极致性价比。(比如现在看看那些主打便宜的平台有多火...)
而另一部分人呢?愿意为“热爱”、为“情绪价值”、为“社交货币”一掷千金?(买个毛绒娃娃几百上千眼都不眨)
花钱的逻辑,好像不再是简单的“需要”,而是分裂成了“生存必需”和“精神愉悦”两大阵营。
市场资金呢,是不是也越来越“精明”或者说“势利”了。
哪儿有确定性,哪儿有高增长的故事,就往哪儿扎堆,管你大盘怎么样,我只炒我的。
其它那些没故事、没亮点的,自生自灭吧。
所以,现在这个市场啊,可能玩的已经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技术分析了,玩的是TM“信仰充值”和“赛道站队”。
那么是花几千块追高那个可能已经是“信仰巅峰”的泡泡玛特股票,更容易被套牢?
还是守着那一堆半死不活、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解套的A股“老情人”,更像是待宰的羔羊?
或者说咱这些普通人,是不是都只是在不同的牌桌上,玩着同一场可能被“收割”的游戏。
当然了,泡泡玛特这种模式的成功,是不是也给咱国内其他想出海的品牌,指了条路。
能不能多出几个这样的“尖子生”,去赚外国人的钱?
好像又让人看到点希望。
啧...越想越乱,越来越看不懂了。
这市场,这消费,这人心,真是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弹出啥的盲盒?
得了得了,不想了。
我去拆个盲盒压压惊先。
来源: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