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沪郊,有一批蔬菜、食用菌生产园区,融合江南水乡风情与现代科技,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让蔬菜、菌菇茁壮成长,为大都市“菜篮子”保供应、提品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近日,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携手多方力量,筛选出11家“美丽菜园”建设单位。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
在沪郊,有一批蔬菜、食用菌生产园区,融合江南水乡风情与现代科技,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让蔬菜、菌菇茁壮成长,为大都市“菜篮子”保供应、提品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近日,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携手多方力量,筛选出11家“美丽菜园”建设单位。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菜园”,聆听泥土下的故事,感受农业发展的澎湃力量,探寻蔬菜食用菌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西闸公路往奉贤区庄行镇渔沥村方向驶去,就能看到公路南侧上海绿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齐的连片蔬菜大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合作社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奉贤区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不仅是上海市蔬菜标准园、上海市蔬菜“机器换人”示范基地、上海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上海市绿叶菜核心示范基地,还荣获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科技+生态”种菜秘籍
“我们拥有设施菜田245亩,主要种植青菜、生菜、菠菜、番茄、茄子、甘蓝、花菜等二十余种蔬菜,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年产蔬菜达1600余吨,产品销往沪上多家医院、学校食堂等企事业单位。”合作社理事长殷春煜介绍。合作社选购良种,多次承接市区级新品种展示品比试验。如2022年秋季以来,合作社种植由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荐、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生菜新品种“浩农1号”和“沪芊”上百亩次,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不同口感优质生菜的需求。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参加各类蔬菜品种展会,收集良种信息,选购新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品质好、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进行生产种植。
自2016年自主采购第一批进口农机至今,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20多台,青菜、米苋、杭白菜等绿叶菜实现100%机械化播种。对于菠菜、生菜、油麦菜等不规则形状的种子,合作社与一家农业公司合作,进行丸粒化处理,使其更适用于机械化播种。
合作社实现机械化植保作业。大棚内,刚移栽好的绿叶菜看上去像铺展着的绿茸茸的丝带,殷春煜说,“绿带”之间的过道刚好适合植保机从中间走,植保机的机械臂伸出,覆盖大棚的整体宽度,植保效率就高了,同时也适配采收筐尺寸,工人采收作业方便,采收时也不容易压坏成熟的叶菜。
在田间管理上,合作社通过自动智能灌溉和水肥一体化作业来实现,“现在水肥一体化作业全部使用电磁阀,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开启和关闭。”合作社的大棚也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调控,每个大棚有5条灌溉作业线,其中,左、中、右3条是雾化作业线路,可以调节降温,改善棚内小气候。殷春煜介绍,连栋大棚和育苗棚内安装环境控制监测器,棚顶的外遮阴层也可根据棚内温度来自动调节,“以前光是人工操作开棚关棚就需要一整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配合灭茬机、旋耕机等多种新型农机的辅助,合作社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70%以上。”
家门口的“菜篮子”带动村民增收
趁着天气转暖,周边的村民正在合作社大棚内采收蔬菜。殷春煜表示,一年四季都有附近的村民在合作社工作,尤其是蔬菜采收的高峰时节,最多时候同时需要雇佣40多人。
在2012年合作社成立之前,殷春煜是上海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蔬菜供应商,有稳定的市场渠道。为了保证蔬菜的供应充足、品质优异和品种多样,他不满足于只负责渠道端,转而聚焦生产端,来到渔沥村承包蔬菜基地开始种植蔬菜。“一方面通过机械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自己参与一线,才能更精准地对接生产和需求两端。”殷春煜表示,过去受制于生产端,配送供应时经常会遇到缺少相应品种的蔬菜需要高价外采的情况,而现在有了自己的蔬菜基地,生产上就能尽可能做到产量充足、品种齐全、价格合理且品质出色、安全可控。
文:陈祈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