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上午, 云南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相关部门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28日上午, 云南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相关部门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一季度
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91亿元
同比增长4.3%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增长2.5%、3.6%、4.9%
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有5个突出特点
↓↓↓
1
回升态势持续巩固
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一季度经济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收窄。
2
通过增量对冲不利影响的成效明显
通过电力多发多用多送,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加快云铜搬迁、云南宏泰、云南裕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增产等措施,对冲了硅光伏等行业下行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稳定运行。
3
多个领域出现趋势性好转
固定资产投资扭转2023年5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茶制造、医药制造等产业扭转了长期负增长态势;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升转正;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19.4个百分点。
4
重点州(市)支撑有力
普洱、文山、楚雄、临沧、西双版纳等10个州(市)经济增速快于去年全年,普洱、丽江、临沧、文山等4个州(市)规上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保山、楚雄、普洱等6个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5
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持续增收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3.55万人;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
一季度经济运行
具体呈现如下
👇👇👇
在供给侧,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蔬菜、水果、茶叶、鲜切花、咖啡等产量分别增长4.4%、6.7%、5%、6.8%、4.4%。工业生产加快,一季度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497.1万千瓦,全部发电量增长12.2%、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4%;有色金属产业增长14.9%、新能源电池产业增长86.3%,“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十大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3%,较去年全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在需求侧,投资企稳回升,产业投资增长2.9%,能源投资增长40.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5%。消费稳定扩容,一季度加力扩围实施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消费超101亿元,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4.8%、45.8%。旅游持续火热,旅居云南人数达228.8万人、增长56.9%,全省接待游客数增长9.9%、入境过夜游客数增长77.9%。开放活力持续提升,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增长28%,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2%,农产品出口增长37.6%。
从发展质效看,全省实有经营主体增长5.8%,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正增长的行业比去年全年增加7个;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支出增长3%,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4.9%。先行指标趋势向好,3月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3%、较去年底提升1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指数连续2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以上。
当前
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政策窗口期
推动经济向好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亲临云南考察,给予云南强大的思想指引和不竭的奋进动力,坚定了云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出台、持续显效,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提升,一季度招商引资引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3个,去年二季度以来新建投产企业270户、今年二季度还将新建投产40户以上,云南宏合、云铜锌业搬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即将投产;鲜切花、咖啡等“绿色云品”附加值不断提升;30个旅居城镇试点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品牌持续打响,消费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下一步
云南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落实好国家稳就业稳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迅速启动优环境拼经济促发展夏季攻势行动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
一是聚焦稳定工业增长,推动铝、硅、磷、有色和稀贵金属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强化能源、烟草支撑。
二是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花卉、咖啡、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
三是聚焦服务业提质发展,推动批零住餐、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稳存量、扩增量。
四是聚焦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商品房去库存,抓好“三大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
五是聚焦激发消费潜力,实施好消费品换新倍增行动,着力壮大假日经济,打响旅居云南品牌。
六是聚焦扩大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推进,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七是聚焦高质量开发合作,运营好中老铁路,抓好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好产业转移,市场化、高水平办好第9届南博会。
八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力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加大力度助企服务。
十是推动重点州(市)挑大梁、其他州(市)各展所长,共同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记者:全省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锚定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有效抓好政策落地,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内外部压力挑战,实现平稳开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5.4%,高原特色农业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夏收粮油丰收在望,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全省已收获夏粮521.9万亩、进度35.4%,收获冬油菜74.8万亩、进度17.7%,从当前测产情况看总产和单产均有望实现提升。各地抓紧节令开展春耕春播,已栽插早稻24.5万亩、播种秋粮995.8万亩,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二是花卉产销两旺,节庆经济彰显活力。紧抓“年宵花”、情人节等消费旺季,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对接,花卉产量、产值双提升,产销态势持续火热。一季度,出口鲜切花9134吨、出口额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2%。
三是咖啡量价齐升,品牌效应持续突破。认真落实“咖六条”政策,促进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持续提升。目前,本采收季咖啡已采摘70%以上、产量实现增长,咖啡生豆价格每公斤60元、同比增长76%,精品豆价格高达80元左右,增产增效明显。
四是中药材产业量质双提,强链补链助力发展。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布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60余万亩,其中GAP基地1.56万亩、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3.8万亩,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持续提升,年度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五是水果产业量增质优,高端果品俏销市场。全省水果已种面积同比保持稳定,产量稳步增加,品质有所提升,水果在园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据行业监测调度,一季度水果上市量230万吨左右。全省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产量迅猛增加,西双版纳、红河、保山、玉溪、普洱等地蓝莓正集中上市,广受市场追捧。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推广烟后玉米、烟后大豆等轮作、套种粮经协同模式,着力打造“高原粮仓”。
二是及时开展“十五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及后续衔接政策制定。
三是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实施,着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四是加大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绿色云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云南是劳务输出大省,连续9年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方面今年有哪些举措?
云南省就业局:
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13.55万人,提前完成年度1500万人目标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盘保持稳定,圆满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一是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外转移就业。持续与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点对点”协作机制,争取更多稳定性强、收入高的岗位。综合用好省内省外政府性补贴、用工企业补助等降低交通成本,做好“一站式”输送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省外转移就业402.12万人,完成年度380万人目标任务的105.82%。
二是结合发展县域经济挖掘省内就业潜力,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注重与企业建立“直报直供”合作协议,抓实新型就业服务模式,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855.23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56.5%。
三是巩固拓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成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省外劳务工作站和大批外出务工能人的作用,招引有投资意向的“小商”,全省运营就业帮扶车间较试点前增加206个、累计达233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5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83万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顾好家。
为着力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我省正在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一是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关于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十五条措施》。围绕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边贸强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产业、文旅产业、养老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6个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培训100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50万人次。
二是积极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形成培训项目。发布《云南省2023—2025年培训补贴目录》,确定培训职业(工种)1033个,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菜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
三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制。以就业情况、培训效果为重要标准开展评估,采取“一县一业”项目式培训方式,逐步构建“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